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伟 《科技信息》2009,(31):I0377-I0377,I0333
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现出高发态势,为了实现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非犯罪化、非刑事化和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司法实践中检察系统纷纷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试点推行了对未成年人实施有条件的暂缓起诉制度,本文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暂缓起诉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构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施暂缓起诉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暂缓起诉制度具有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了暂缓起诉制度的定义、特征和其所体现的价值,进而论证了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在将来,暂缓起诉制度必将在刑事诉讼法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3.
付彬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24-24,27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采用了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也存在着如何将有限的司法资源高效、合理地在轻罪案件与大要案件之间进行分配这一问题。借鉴暂缓起诉制度,完善我国的相对不起诉制度,旨在提高司法效能,节约诉讼成本排动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对于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刑罚目的观的变迁是暂缓起诉制度的思想基础;起诉便宜主义的产生为暂缓起诉提供了制度基础;恢复性司法的兴起是暂缓起诉制度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暂缓起诉制度曾依托于法理支撑在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司法先行了一段时间,司法实践效果良好,但难免有些底气不足。时遇历经16年之后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大修",理念上的支持及明确的法律规定使暂缓起诉制度的底气大增。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构建完善的配套程序保障其具体实施依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欢 《科技信息》2010,(18):I0048-I0048
随着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教育和挽救成为处理该类案件的方针,全面调查成为处理该类案件的原则,而品格证据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内容,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品格证据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暂缓起诉制度中的理论依据、制度基础和司法实践三个方面对其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暂缓起诉中运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烨 《科技信息》2009,(34):349-350
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正是基于对此热点问题的关切,本文力图通过对大学生犯罪现状及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分析,进而对大学生犯罪适用暂缓起诉的合理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暂缓起诉自2000年开始在我国适用,近十年司法实务的实践证明,虽未得到我国立法的正式认可,但其利远远大于其弊。将暂缓起诉引入战时军事法领域,无疑是对战时军事司法的一个突破: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成本节约,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巨大的军事价值,从而为赢得战场主动奠定了新的司法基础。战时军事法领域引入暂缓起诉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其进行规范,并就战时暂缓起诉的定义、战时暂缓起诉的价值及其构建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为战时军事立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12,(33):441-441
自从2008年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和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提出要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了丰富多样实践探索,但在具体称谓、适用范围、程序及法律后果方面不尽相同,亟需从立法上进行规范。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免除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犯罪人的前科报告义务,即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从程序上对如何贯彻前科报告免除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刑事立法确立的总基调是对未成年人的前科予以封存、限制公开。而不是从根本上予以销毁。在我国立法已经对未成年人前科封存提出目标性要求前提下.具体构建该制度。不仅是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的需要.而且也是落实刑事法律规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作为检察官自由裁量权行使方式之一的暂缓起诉,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司法对诉讼经济理念的追求,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精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适用范围、考量因素、负担设置及其救济机制方面就如何在我国构建该制度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触犯刑律的犯罪种类的总称.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年龄趋向年轻化,已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现行司法实践中的有关内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刑事诉讼法第275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明确了办案机关对未成年人记录的封存义务。但检察机关如何在司法实践中予以实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应对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迅速增长、恶性的不断提高,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借鉴西方恢复性司法,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处理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在减少犯罪标签作用、促进违法犯罪未成年人重新融人社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人们对恢复性司法认识尚不到位,甚至还存在误解,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以赔偿代替处罚等在法律之外自由裁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自诞生以来,在治理少年犯罪和保护少年成长上发挥了重大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尚待完善。本文旨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包括树立正确的少年司法理念——保护、教育、复归,加强少年立法,创设少年法院,确立全面调查、合适成年人参与、指定辩护、审判不公开、刑事污点取消、暂缓判刑和社区矫正等制度等设想。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制度是通过非正式程序将未成年人从正式司法程序中"转移",减少或避免问题少年标签化。作为舶来品,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制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效果。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构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制度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对具体规则的设计和配套制度的衔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暂缓起诉是指检察院对于应当起诉的犯罪案件,根据案件的自身的性质,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暂缓不起诉的一种起诉裁量制度。它是检察机关享有的一种起诉裁量权,其实质是附条件不起诉。  相似文献   

17.
《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九条免除了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是对现行刑法第一百条"前科报告制度"的修正和完善,也是对多年来"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改革"的试点经验的规范性确认。"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的免除"严格限制犯罪记录的对外公开,弱化社会公众通过犯罪记录公开而对未成年人进行非规范性消极评价,在消除"犯罪标签"效应的同时,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再社会化,对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只适用于被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程序规定的较笼统,在司法实践中效果不佳。为了发挥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中应有的价值,将被判5年以上刑罚的犯罪记录和成年犯罪人犯罪记录纳入封存范围,犯罪记录封存该由法院或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设置封存适用前提条件和考察期,对犯罪记录采用封存而非消灭的保密模式,封存法律效力原则上应等同于犯罪行为未发生,封存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应当解除。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赋予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是在1979年刑事诉讼法免于起诉、不起诉修改和完善而来,可在现实的运作中却依然问题重重,亟待加以改进。笔者在分析我国现实运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引入暂缓起诉制度的合理性,希望能为我国起诉裁量权的建设起到一些微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艳 《科技信息》2008,(5):166-166
本文以即将展开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从职务犯罪的侦查措施、职务犯罪的侦查监督、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暂缓起诉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和认罪协商制度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检察制度的一些具体措施,以更好的发挥检察制度在我国司法制度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