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移动智能终端因发起攻击而导致大量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的问题, 以互联网僵尸网络技术为基础,面向Android 平台设计并实现了移动僵尸网络。该移动僵尸网络基于微博控制, 对移动智能终端可完成信息窃取、信息破坏、垃圾短信等攻击。同时, 对移动僵尸网络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 寻找攻击漏洞, 给出具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防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该设计可提高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 降低移动僵尸网络对个人用户造成的损失, 有助于进一步对移动僵尸网络的传播、命令控制机制及控制协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取校园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而手机网络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媒介和交互的端口,给高校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校园生活和社交活动等带来深刻的影响。以大学生手机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访谈和小组座谈为辅的方式对校园信息需求的现状(获取渠道、需求内容等)进行了深度调研,在弄清当下大学生手机用户对校园信息需求主要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校园信息获取渠道和校园信息网站内容,归纳出大学生手机用户对校园信息需求的便捷性、功能性、共享性和社交性等新特点,并提出校园信息需求必将走向校园"移动学习"的信息需求时代。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然来袭,并且从方方面面影响了网络传播状况。本文从网络传播的格局、网络传播的内容、网络传播的信息利用率、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初步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给网络传播带来的影响,并对网络媒体该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了简单探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PDA的应用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PDA的手机网络定位或GPS定位、周边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等移动应用服务.它的实现方法是用移动终端PDA发送信息服务请求,通过移动通信网,GSM,GPRS,CDMA等发送到后台应用服务器,经过后台应用服务器的计算处理并返回给移动终端,获取客户感兴趣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操作平台,利用DSP,ARM技术的强大数据图像处理能力,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及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高产品的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招聘(Internet Recruiting),又叫电子招聘(E-Recruiting)或在线招聘(Online Recruiting),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的招聘活动,包括职位信息发布、收集整理简历、在线面试与测评等招聘步骤。传统网络招聘网站存在信息真实性低、信息分散且不完备、互动信息服务亟待加强、用户群局限性大等缺陷。随着3G网络的使用,移动终端不再仅是通讯网络的终端,还将成为互联网的终端。基于LBS(基于位置服务)的求职平台凭借其诸多优点将开辟网络招聘的一片全新的蓝图,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车载自组织网络具有节点快速移动、网络拓扑频繁变化、链路不稳定等特点,若直接使用移动自组网的路由协议,将会引起传输延时增大及丢包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稳定分簇路由协议,该协议以节点的运动特性作为分簇依据,利用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电子地图信息进行路由决策.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有效地改善簇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降低网络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PDA的手机网络定位或GPS定位、周边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等移动应用服务。它的实现方法是用移动终端PDA发送信息服务请求,通过移动通信网,GSM,GPRS,CDMA等发送到后台应用服务器,经过后台应用服务器的计算处理并返回给移动终端,获取客户感兴趣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结合RSSI的机会主义路由问题,利用Sink节点报文的RSSI信息建立机会概率,使报文在最佳节点进行存储转发,完成信息收集。模拟结果表明,机会主义路由增强了移动自组网络的性能,更适合节点分散的移动无线传感网络。  相似文献   

10.
该发明涉及处理移动终端能力信息的设备和方法。移动终端(1)附着于第一技术类型(RAT1)的第一网络(2)。该移动终端(1)通过多个容器向第一网络(2)发送UE能力信息。每个容器涉及一种由该移动终端支持的技术类型。每个容器包括标识其内容所涉及的RAT的指示标签。当接收到容器时,第一网络(2)只对被指示为其自身技术类型的容器的内容进行解码。如果存在该移动终端所兼容的另一个技术类型的相邻网络(6),第一网络(2)发送相关的容器给第二网络,在第二网络处该容器的内容被解码。第二网络可以向第一网络返回从所述容器得到的一般化信息。这种机制提供用于在不同技术类型的网络之间传输移动能力信息的内容不可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利用是计算机网络对抗中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移动代理的引入使得计算机网络利用系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利用体框架,其具备信息和知识的产生功能,可根据预先制定的意图在网络中移动并获取信息;使用Petri网对该框架建模并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计算系统的可达、有界和活性等性质,在理论上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网络重组与恢复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保证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根据移动无线网络的网络特性和网管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移动网络并具有一定QoS保证的网络重组与恢复策略·它引入了重新划分网络边界和周界的思想,将启用备用链路、重路由等几种实现网络重组的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时间开销和有效性上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固定网络的移动对象索引MON树采用两层R树和一个散列表结构,该索引能有效地实现了对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对象过去信息的索引与查询,但却不能实现对当前和将来信息的索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MON树进行了扩展,使其能实现对移动对象过去、当前和将来信息的全时态索引,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范围查询.  相似文献   

14.
项目简介:该项目利用成熟、先进、实用的移动网络平台整合北京路况信息资源,利用移动网络运营,借助GPS车载终端,为驾驶员提供城市实况语音图像导航、黄页查询、动态交通诱导等便捷的、实用信息服务等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解决公众出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需求和影响因素问题,通过发放问卷和非正式访谈对云南民族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问卷调查涉及移动学习设备使用情况、潜在的移动学习行为、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需求、费用敏感度、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等5个方面.然后,基于科技接受模型构建了移动学习接受模型,模型表明个体特征(已有知识框架、先前知识、元认知水平、自我效能感和信息素养)和外部环境(网络环境、移动设备、资费、学习支持系统、媒介资源和网络外部性)影响动机水平、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并最终决定移动学习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空洞的修复以及网络寿命最大化问题,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可信信息覆盖模型的传感器节点重定位协议。该协议在可信信息覆盖模型下的信息网格的概念下,设计一种局部信息网格结构,通过使用移动最近的冗余传感器节点修复覆盖空洞区域来维持网络的完全覆盖。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协议与现有的协议传感器节点重定位协议相比,可以有效减少重定位的移动能量消耗,明显提升全移动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资源有限的移动Ad Hoc网络环境中提高网络能量效率、延长网络存活寿命,提出了一种面向移动节点不确定性特征的自组网路由协议.根据信息熵的相关理论,从移动节点的邻居节点集合的取值空间和取值空间中各邻居节点集合成员的具体分布来度量节点的不确定性,从统计和行为上对无线移动节点的动态特性进行刻画.对路由表项进行了扩展,增加了路由稳定性测度值域,以适用节点记录其到达路由请求分组源节点的路由稳定性测度信息.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协议能够有效提高移动Ad Hoc网络的分组递交成功率和端到端分组延迟等性能,降低频繁路由重建和维护操作所产生的控制负载开销和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8.
移动Agent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改进了传统网络检索的一些局限性问题,如网络流量大、浪费网络资源、检索效率低等,因而明显提高了网络信息的检索效率.论述了Agent及其移动Agent的基本理论,并提出了移动Agent技术应用于信息检索的方法及移动Agent技术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GPS分群算法的移动网络管理,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它在HSR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MAC地址和节点移动状态标识.其中MAC地址标识用于判断节点的唯一性,有利于网络的系统化管理.而节点移动标识可以帮助群首和上层群主动监控网络中移动节点,及时发现节点SID号的变更,更新网络路由信息.并且将SID号的注册、更新及删除功能进行了细化,最后完成了基于GPS分群算法的移动网络管理的仿真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该文首先基于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短报文功能的介绍,进而针对短波通信以及移动网络不畅等问题进行研究,此外还深入研究了在没有网络的条件下对现场状态、人员位置等信息无法获取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便携终端设计完美方案。这种方案专门应用于没有移动网络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以及定位,因此该方案非常具有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