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生态文明及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生态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要。针对张家界生态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树立正确的经济理念,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高效的产业体系,建设生态产业园以及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一种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绿色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技术开发,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引领绿色技术发展,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生态化改造,建立健全保证和支持发展绿色技术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马克思的生态观是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在哲学层面,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实层面,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文明属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生态观的当代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的框架.在如何构建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关系问题上,从马克思生态观出发并辅以生态经济学的框架,我们可以获得重要启示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境严重危机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证明了现存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律一直以来重视规范人为原因引致的环境损害的法律责任制度,在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环境损害和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的救济却无任何法律可以援引,只能依靠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如果法律只考虑到以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责任,则可以认为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法基本上并未改变。因此,建立一套自然环境损害发生后的法律责任制度,应付现代自然灾害发生后造成大范围环境损害的局面,是全面完善整个环境法律责任的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杨大为 《科技资讯》2008,(35):190-190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趋恶化。本文浅析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危机与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人类文明的每次转型都伴随着社会的重构,世界正走向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将再次被重构:经济形态、生活方式、政治格局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要抓住生态文明的机遇,扬弃工业文明,作未来生态文明时代的强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其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创新实践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的相互关系中,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认清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吸取前人特别是同时代思想家对生态环境思想的研究成果,创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奠定了生态环境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视野下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时,运用马克思生态思想来打造鄱阳湖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周桂英  刘晨 《科技信息》2011,(24):48-48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加快了科技发展观的变革,促使着绿色科技观的形成和发展。尽管在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和解决中,对科技的作用存在两面性,但毋庸置疑的是生态危机的解决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既离不开科技进步又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约束,绿色科技的建设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诸多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通过确立绿色的科技价值观、加快绿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建生态化科技体系、构建完备的绿色科技法律体系、加强相关知识的全民普及力度,寻求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科技发展之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运用科技进步提供的物质技术手段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中国亟须实现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型,以构建人与自然积极平衡的物质技术基础,推动文明向自觉发展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心态文明。把心态文明建设乃至社会建设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中,这是当前社会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通过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协同等途径把社会建设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明  黄金玲 《广东科技》2012,21(15):237-238
生态文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赋予了自然保护区新的内涵。自然保护区不仅具有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保全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保护自然资源、自然遗迹、自然生态系统等功能,自然保护区更是自然界仅存的自然本底和自然遗产,是科学与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人类社会最后的自然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高校环境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爱华 《科技信息》2010,(31):I0103-I0103,I0417
生态文明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文明形态,在通往生态文明的进程中,高校环境伦理教育承担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环境伦理教育在观念上、教学指导思想上、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从学校环境建设、课程改革、组建大学生环保社团、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国或一地区为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开展的全部生态实践,其价值在于实践层面。基于此,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主体、客体和操作工具方面进行辨析,有助于加强认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互动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武汉城市圈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3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城市圈旅游生态文明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了家庭体育与生态文明之间的联系,讨论了家庭体育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旨在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家庭体育,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首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主体间的不和谐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阻碍了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重塑社会各主体间的和谐共变关系,建立和改善个人、社会、自然之间的互构共变关系,形成良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使社会各主体积极能动地互构,才能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文明视野探求人的生存本质,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关注对象,这种关系性视野的终极视点并不是停留在人对自然状貌的解析与体验上,而是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反思人的存在,科学把握人的生态化生存的伦理向度,进而展示人的生态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