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钟晖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8):148-151
在当今高校的教学教育中,大学生科学发展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而高校推行赏识教育管理模式。成为培养大学生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高校推行赏识教育管理模式。以赏识学生为赏识教育的核心,以学生发展为赏识教育的定位,以学生实践为赏识教育要点,以学习过程为赏识教育评价的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心智的阶段性不成熟、学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不足,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为学生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润华 《科技资讯》2012,(8):184-184
赏识教育是激发大学生心身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采取欣赏语言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关爱学生,用爱的心灵温暖学生,让学生在羽毛球学习中被肯定、认可、接受、表扬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与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羽毛球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白洋 《科技信息》2012,(21):128+155-128,155
为了研究武术精神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为了使武术能够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改善课堂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几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武术中的诸多精神,对大学生的人格、心理有很大的影响。结论认为,重视这些精神的开发和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到人格。随着武术教学的逐渐深入到当代大学生的选修课程当中,武术教学中的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就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拓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宫淑芝 《科技信息》2011,(23):I0298-I0298
人文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在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等系统的主渠道教育,但也离不开与主渠道教育相得益彰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学生社团活动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发挥的独特作用。大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大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大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旭 《科技信息》2010,(35):I0226-I0227
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其功能主要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品德素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智力素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职业能力、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同时高校应该合理引导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通过完善制度和创新管理,进一步促进勤工助学的发展;积极面向社会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把勤工助学纳入教学轨道;融职业指导于勤工助学全过程,创新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周芬芬 《科技资讯》2014,(30):232-233
"生态文明素质",是指主体所具有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品质和生态文明行为。所谓"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与训练,以养成其生态文明素质的活动过程。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其中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将承担低碳设计、绿色设计、循环设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建构适应于设计专业特点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而且有利于提高设计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从而推动生态设计乃至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石筱溪 《科技资讯》2014,(9):182-182
篮球是高校体育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项目,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提高。重视高校篮球的教学与训练,对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当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进步很大,但仍存在一些弊端,突出表现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主要针对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提升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令人担忧,必须加大力度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历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必须对传统历史教学进行深入改革,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晓霞 《科技信息》2006,(10):380-381
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性情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加强礼仪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大学生中对历史文化课教学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历史文化课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历史文化课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上具有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等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课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颁布,但新的教育模式还未形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体育教学探讨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方式方法层出不穷。本文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入手,论证了在体育课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充满活力,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本文着重阐述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思想转变,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赏识环境,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及在评价制度中渗透赏识教育等。以赏识教育为契机,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力争使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魅力,发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潜能而热爱体育,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来,使师生受益,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文逸 《科技资讯》2009,(28):227-227
创新能力与素质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大学生创新素质为主线,阐述了创新能力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令人担忧,必须加大力度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历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必须对传统历史教学进行深入改革,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肖海文  葛荣雨 《科技信息》2013,(15):193-193
艺术素质的培养是开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门的一把钥匙。工程制图是所有工科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很多教学环节渗透着艺术教育内容,该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最好的阵地。因此在工程制图的教学实践中,应进行工程制图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就地取材培养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并促进学生对工程制图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工科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目前高校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而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与内容,阐述了图书馆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图书馆参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顶岗支教是指让学生到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岗位上,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以锻炼与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培养合格师资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培养科学课师资具有四大优越性:一是有利于培养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二是有利于培养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有利于解决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四是有利于解决农村科学课师资匮乏的现实.目前,顺利实施该培养模式急需解决政策疲软、经费欠缺、舆论不足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红色资源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丰富、价值巨大的鲜活教材。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有利于净化大学生心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情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三观"的养成。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主要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进入课堂教学、进入课程教材、融入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唐运前 《科技信息》2010,(19):241-24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本文从美育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在关系入手,提出在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必要性,并从挖掘与利用课本中的美学元素、营造教学过程的和谐美、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创造美和培养教师的美育素质四个方面对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摈弃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的教育模式,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