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首先选取烯酰吗啉和嘧菌酯2种单剂对蕃茄早疫病菌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继而将2种单剂以不同配比复配,研究所得到混剂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单剂浓度均在800.0 mg/L时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83.64%和80.77%,EC50值分别为274.0 mg/L和161.4 mg/L。烯酰吗啉/嘧菌酯比例在1∶10时的混剂抑菌效果最好,其抑制率为82.76%,EC50值为140.0 mg/L。通过比较,复配后的混剂EC50值远小于单剂的EC50值。由此证明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复配后的混剂降低了烯酰吗啉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胡俊贤  严飞 《遵义科技》2006,34(6):49-50
为探索蕃茄晚疫病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烯酰吗啉锰锌、甲霜灵锰锌、杀毒矾、疫霜灵四种农药的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臭蒿水乳剂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的毒力及其药效稳定性;采用菌丝块诱导孢子囊产生法测定臭蒿水乳剂对烟草疫霉孢子囊抑制的毒力;最后对盆栽防效结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低浓度臭蒿水乳剂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的产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5.93g·L-1、52.56g·L-1,其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光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贮藏稳定性;对烟草疫霉孢子囊产生抑制的EC50、EC90值分别为6.56g·L-1,65.22g·L-1.盆栽防效及对烟草幼苗生长影响实验表明,22d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为56.2%,且对烟草幼苗生长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25%甲霜灵·烯酰吗啉叶面喷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25%甲霜灵·烯酰吗啉有效剂量为281.25 g/hm2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达81.85%,与对照药荆25%甲霜灵和50%烯酰吗啉的防治效果相当.生产中可以选用该药剂与对照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杀菌剂平皿筛选,选出甲霜灵为防治辣椒疫霉菌较理想的药剂,但用甲霜灵灌根药效仅有7~10天。在甲霜灵中加入对镰刀菌、丝核菌有效的杀菌剂及磷、钾、硼、锰、锌等营养元素,再配入缓释性添加剂,用压片机压制成缓释性冲剂,经平皿抑菌检验,埋入土壤中的缓释性片剂55天后还有一定的抑菌能力,田间防治效呆可达82.4%~92.5%。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枯萎病的药剂,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6种杀菌剂中,25%咪鲜胺EC对2种病原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0.032mg/L和0.089mg/L;氟环唑和己唑醇次之;12.5%腈茵唑EC和粉唑醇抑制效果较好;50%甲基硫菌灵WP的毒力最差。25%咪鲜胺EC,氟环唑和己唑醇均可有效抑制2种病原茵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上常用防治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7种有机杀菌剂和1种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对玉米弯孢霉的毒力,得到8个毒力回归方程及相应EC50值.结果表明:供试有机杀菌剂中烯唑醇和扑海因对玉米弯孢霉属极强毒力杀菌剂,其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4048E 1和2.2172E 1.苦皮藤素对玉米弯孢霉菌丝生长的抑中浓度为5.8235E 5.所筛选出的两种对玉米弯孢霉菌丝生长具极强抑制作用的有机杀菌剂分别与苦皮藤素的混配,试验结果表明:苦皮藤素与烯唑醇3∶ 7的混配比例对玉米弯孢霉菌丝生长的实际相对抑制率最大,达74.29%,且为增效作用组合,增效比为1.87.  相似文献   

8.
采用10种常用的杀菌剂和正常沼气发酵的青蒿沼液对云南红豆杉叶斑病病原菌进行抑制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青蒿沼液、75%百菌清500倍液、40%菌核净6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杀毒矾500倍液、69%烯酰-锰锌500倍液、72%霜脲-锰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200倍液、60%多菌灵1500倍液、15%多抗霉素600倍液的平均抑制效果依次为77.27%、75.80%、75.67%、71.12%、69.52%、69.47%、69.00%、67.62%、59.5%、19.82%和17.1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青蒿沼液有着良好的抑制效果,其平均抑菌率仅次于70%甲基硫菌灵.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比较了13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之间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氟啶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丙环唑、腈苯唑、咪鲜胺锰盐等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低于1μg·mL~(-1),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分别为5.3745和6.4650μg·mL~(-1);6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中,氟啶胺和异菌脲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3147和1.5156μg·mL~(-1),而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则对弯孢霉叶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佳,EC50值分别为5.0490和18.8439μg·mL~(-1)。  相似文献   

10.
对15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了田间抗早疫病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无抗病品种,耐病品种6个,占40%;感病品种9个,占60%。对加工番茄早疫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小区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2%锰锌·霜脲氰WP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8.1μg/mL,70%代森锰锌WP、58%甲霜·锰锌WP、10%苯醚甲环唑WP次之,其它的药剂抑菌效果较差。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2%锰锌·霜脲氰的防治防效最好,可达81.2%,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WP、70%代森锰锌WP、58%甲霜·锰锌WP,防效分别为73.1%、71.0%和61.0%。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系列苯甲酰胺(3a-3j)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采用MTT法检测了3a-3j对MCF-7、HeLa和A549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性,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了3a-3j对HDAC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N-(2-氨基苯基)-4-{N-[(2-氯苯基)丙烯酰]氨基}苯甲酰胺(3b)和N-(2-氨基苯基)-4-{N-[(2-硝基苯基)丙烯酰]氨基}苯甲酰胺(3e)表现较高的活性,对HDAC的IC50值分别为7.71和3.5μmol/L,与西达苯胺(2.7μmol/L)相当;3b对MCF-7、HeLa和A549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6.5、6.0和5.6μmol/L,3e对MCF-7、HeLa和A549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3.9、3.1和2.9μmol/L,与MS-275(3.5μmol/L)相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了向田间防治烟草赤星病提供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在室内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赤星病病原菌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菌丝的生长抑制效果不同。40%的菌核净WP EC50值为29.84 mg/L,抑制效果最好;50%的腈菌三唑酮EC和10%多抗霉素B WP次之,其EC50分别为33.01 mg/L和30.02 mg/L;10%的多抗霉素(宝丽安)WP的抑制效果最差,其EC50为139.42mg/L。当浓度达到100 mg/L时,50%的腈菌三唑酮EC、10%多抗霉素BWP和40%的菌核净WP对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57.23%、66.52%和67.44%,而10%的多抗霉素(宝丽安)WP的抑制率只有45.39%。在一定范围内,各种药剂随着浓度的增大其抑制率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3.
修饰剂对青霉菌葡萄糖氧化酶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修饰剂对青霉菌(Penicillium amagasakiense)葡萄糖氧化酶(GOD,EC 1.1.3.4)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溴代乙酸、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乙酰丙酮等对酶的抑制作用较强,随着抑制剂浓度增大,酶活力呈指数下降,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浓度分别为40.8,28.5和8.7 mmol/L,认为咪唑基、吲哚基、精氨酸胍基是该酶的活性功能基团,而蛋白质分子中巯基、二硫键、赖氨酸的ε-氨基、丝氨酸残基与酶活力无关.进一步研究了NBS的抑制动力学,结果显示:NBS对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抑制常数(KI)为19.2 μmol/L.该研究对青霉菌GOD在生产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烯酰吗啉在土壤中的吸附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烯酰吗啉在红土、黑土、潮土3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吸附时间、浓度、pH值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sh吸附等温式,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影响土壤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值;吸附常数Kf与pH值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r=0.95);土壤对烯酰吗啉吸附量随着土壤pH值增高而降低;腐殖酸对烯酰吗啉吸附起决定作用,烯酰吗啉与腐殖酸发生电荷转移,并能与腐殖酸羟基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15.
郁金提取物对山葵墨入菌(Phoma wasabiae)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用清水、95%乙醇溶液提取郁金获得的水提物、醇提物对山葵墨入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0×10-3 g/mL时,郁金95%乙醇热搅拌提取物对山葵墨入菌的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67.08%;将其95%乙醇粗提物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萃取后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郁金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在正己烷萃取物中,在供试浓度为1.0×10-3 g/mL时,对山葵墨入菌的抑菌率达到79.70%,其EC50为0.3299×10-3 g/mL,在供试浓度为10.0×10-3 g/mL时,郁金正己烷萃取物对墨入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2%.郁金正己烷萃取物对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小麦赤霉菌、油菜菌核菌、番茄灰霉菌均有较高的抑菌率,其EC50分别为0.2517×10-3 g/mL、0.2809×10-3 g/mL、0.1749×10-3 g/mL.  相似文献   

16.
肠激酶(EK,EC 3. 4. 21. 9)是一种在基因工程产品中广泛应用的工具酶.以小分子荧光物质甘氨酰-天冬氨酰-天冬氨酰-天冬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β-萘胺(Gly-Asp-Asp-Asp-Asp-Lys-β-naphthylamide, GD4K-β-naphthylamide) 为底物,采用荧光跟踪法研究了不同氨基酸、几种常用有机溶剂、EDTA、DTT等对牛肠激酶(BEK)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赖氨酸(L-Lys)、丙酮、EDTA、DTT对该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约为25,50,50 和120 mmol/L.进一步研究了L-Lys与丙酮对BEK活力的抑制机理以及抑制类型,结果表明:L-Lys对该酶的抑制机理为可逆抑制,其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类型,其抑制常数KI为12.02 mmol/L.丙酮对BEK的抑制类型表现为不可逆抑制.  相似文献   

17.
酰胺类化合物是最重要的农用杀菌剂之一. 为了获得具有高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新型酰胺类化合物,本论文设计、合成了20种结构新颖的含二芳胺结构的2-甲基-3-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并通过了1H NMR的结构确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显著抑菌效果. 化合物1i对油菜菌核病菌的EC50值为1.9229 mg/L,优于商品杀菌剂啶酰菌胺(2.6736 mg/L)和先导杀菌剂甲呋酰胺(9.9667 mg/L),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以此类新型杀菌剂进行先导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抑菌活性及增效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几种林木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供试林木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苦参碱对杨褐斑病菌和龙竹材霉变菌抑制作用较强,致死中量EC50分别为123、272 μg/mL.氧化苦参碱对杉木猝倒病菌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26μg/mL,活性比供试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91μg/mL)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EC50=283 μg/mL)的活性高.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供试林木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苦参碱对松枯梢病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为428μg/mL;氧化苦参碱对华山松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为323μg/mL.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与合成农药按1:5质量比混合进行林木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混剂的EC50均低于34 μg/mL,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00,对华山松腐烂病菌具显著增效作用,对杉木猝倒病菌具不同程度的相加或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酰胺类化合物是最重要的农用杀菌剂之一.为了获得具有高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新型酰胺类化合物,本论文设计、合成了20种结构新颖的含二芳胺结构的2-甲基-3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并通过了1 H NMR的结构确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显著抑菌效果.化合物1i对油菜菌核病菌的EC50值为1.9229mg/L,优于商品杀菌剂啶酰菌胺(2.6736mg/L)和先导杀菌剂甲呋酰胺(9.9667mg/L),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以此类新型杀菌剂进行先导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细菌HT-6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生长的抑制机理,采用琼脂柱对接法观察细菌HT-6对致病疫霉空间位点的竞争,铬天青(CAS)培养基观察嗜铁素的产生,硫酸-蒽铜比色法和水杨酸浓硫酸比色法分别比较葡萄糖和硝态氮的利用率,同时以致病疫霉及其细胞壁制剂(CWP)为诱导物,采用平板透明圈法观察HT-6产生的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DNS法测定酶活并评价含有2种酶的无菌体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单独接种在PDA琼脂柱上的致病疫霉能沿琼脂柱生长并迅速扩展至黑麦固体培养基(Rye)表面生长,与致病疫霉菌饼对接的HT-6也能沿着琼脂柱生长并扩展至Rye培养基表面迅速蔓延,而与HT-6对接的致病疫霉菌丝体仅在PDA琼脂柱上生长,没有扩展至Rye表面,被HT-6的生长所阻止;HT-6能产生嗜铁素,致病疫霉不产生嗜铁素;HT-6对葡萄糖和硝态氮的利用率(75.66%和69.05%)均显著高于致病疫霉(55.97%和56.87%);HT-6菌株单独培养时不产生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但致病疫霉菌体和CWP均能诱导HT-6产生这2种酶,其中菌体诱导后的2种酶活,分别为6.638、2.913 U,均显著高于CWP的诱导处理(1.326、1.289 U,P<0.05);CWP诱导后含有2种酶的HT-6无菌体发酵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为33.25%),但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的HT-6菌液原液的抑菌活性(抑菌率为81.33%).这表明HT-6能够通过空间和营养竞争以及致病疫霉诱导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抑制致病疫霉,其中以空间和营养竞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