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绪论相对论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物理学理论。而这个理论是和运动,质量,能量等基本的物理学概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个理论的一般结论,也具有哲学意义,并且不对它的基础作应有的哲学分析,就不能理解它。空间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这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2.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形式。因此,时间、空间的性质和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爱因斯坦提出的普遍相对论突出地表现了时空,运动和物质之间的密切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表现了这些关系的许多方面。在古典物理学中就已经发现了空间的均匀性和动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3.
论复数的本体论意义与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复数认识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方法,将复数和物理学中的复数应用对象作对立统一的辩证分析,从而将复数的本体论意义-实数是空间的数量关系,纯虚数是时间的数量关系,复数则是时空的数量关系显现出来,最后是物理学中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今日的物理学哲学,大多讨论和研究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然而组成物理学哲学的还有许多其他议题与论旨。本文将以科学实践哲学作为视角,结合科学实验哲学的材料和观点,将讨论物理学实验与一般实验室研究中各类角色的作用,特别涉及如下问题:物理学实验研究中有何角色发挥作用,物理学实验对象的本体论问题,特别是物理学实验中的"自然物/人工物"的关系,物理学实验的认识论问题,实验和实验室可以产生"事物知识"。本文认为在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一切科学实验中的对象,都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是具有创造特性的半人工物。本文也将指出,物理学在把天然世界改变为人工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物理学绝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粹研究自然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物理学在进一步深入认识微观世界方面有巨大的进展。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在四十多年以前从原子深入到原子核,而现在则又从原子核深入到基本粒子的领域。这就是说:就时间空间范围来说,深入到比原子核更小,就能量动量来说,深入到比原子核所牵涉到  相似文献   

6.
加强野外台站建设促进我国野外科学研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科学发展中,大量事实表明: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领域诸多学科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实验室的实验研究,而资源环境、天文-空间与地球物理、材料与环境等学科的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则主要依赖于野外定点长期观测试验.我国已经建立的开放实验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领域诸多学科的稳定发展.而建立我国重点野外观测试验台站体系能极大地促进资源环境、天文、空间、地球物理以及材料与环境等领域迅速发展.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基地的重要类型,国家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体系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H.A.洛仑兹是现代物理学发展历史中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一方面,作为杰出的物理学大师,他在电磁学理论、电子论等许多物理学领域中卓有建树,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他说:“人们很难估计洛仑兹对物理学的发展有过多么巨大的影响,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洛仑兹做出的那么多伟大贡献的话,事情将会是怎样”。另一方面,作为经典物理学最后一批虔诚信徒之一,他又在不自觉地抵制现代物理学的兴起,……所以,研究现代物理学史,决不可能不涉及这位荷兰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8.
社会物理学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大数据技术以数据驱动取代了理论驱动的科学认知模型,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系统多领域、多层面和多维度的科学认知;大数据技术为当代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本体论立场定位,促使社会物理学研究由局域-个体化思维向整体-社会化思维转变,并且推动了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认知"统一性"建构;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社会物理学研究所坚持的非精确性思维原则是一种认识论层面上的有效策略,它拓展了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和范围;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性分析为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工具,它为社会科学预测功能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9):102-107
日译物理学教科书诞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其作者主要为留日学生。日译物理学教科书注重学生科学观的培养和实验的作用、关注教学方法指导、大量使用插图、注意规范度量衡和物理学名词并对部分原版内容进行了调整,促进了物理学知识在中国的普及,对我国现代物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编纂的《物理学名词》,既是接近50年物理学名词统一工作的总结,也为后来的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部名词具有如下特点:以名词统一为目的,遵循一定的收词和定名原则,审查非常充分,广泛征求了意见,方便实用,是接近50年物理学名词工作成果的汇集。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空间学说是整个理论哲学批判的奠基石。一般经验的可能性、综合先天命题学说的确立、知识构成的二分、现象和物自体的划界等,确切地表明了空间学说在康德理论哲学中的奠基作用。维也纳学派的领袖和理论奠基人莫里茨.石里克分别在"空间的观念性、嵌入和心理-物理问题"(1916)、"当代物理学中的空间与时间"(1917)两篇论文以及《自然哲学》、《普通认识论》、《论哲学的问题及其相互关联》等著作中,对康德的空间学说展开猛烈的批评,批评性的文字散布在从1910至1936年间的论文和著作中。石里克的这些批判性和建构性的论证,不仅瓦解了康德对空间-欧式几何、知识-直观的旧有教条,也提供了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新见解,是二十世纪知识理论研究和心灵哲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华人科学家在物理学领域造诣较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华人杰出物理科学家群体为样本,应用SPSS13.0数理统计软件对该群体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地域、受教育及出国留学经历、归国时间及工作单位、学科领域等情况进行计量分析,概述这一群体的若干特征,引导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物理学史研究工作情况见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物理学史研究的基础比较深厚。六十年代初开始,开展了现代(指十九世纪末以来)物理学史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使美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美国物理学史家绝大部分从事现代物理学史研究。我们这次访问,时间只有三个星期,地域只限于东部六个城市,但由于美国物理学史研究中心主要分布在东部,因此从东部可约略见其概貌。这次访问中先后会见了14位知名物理学史家,其中有半数是美国物理学史界以至整个科学史界有影响的人物。现按地区综述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4.
一、在天文学领域space应译作“太空”Space的中文译法目前有“空间”、“太空”、“外空”、“宇宙”和“航天”等多种。汉语中“空间”一词通常指任何具有长、宽和高的三维场所。它可以指整个宇宙大空间,也可以是房间里的小空间。在汉语中“太空”一词的固有含义为“极高的天空”,与space的原意“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见Longman英文词典,1978年版)相当接近。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完全可以把“极高的天空”具体化为“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从而把space与“太空”对应。把space译作“外空”比译作“空间”要好,因为它具有把地球上人们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空”排除在外的含义,但仍不如“太空”确切。“宇宙”通常指整个宇宙大空间及其中的所有物质,与space强调指场所和位置不完全等同。至于“航天”,通常指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航行,它是一种行为,而非单指场所,与space强调的场所是两码事。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物体(称为天体),也就是太空中的物体,通常不涉及地球大气层和地面空间领域。因此在天文学中,把space译作“太空”是非常合适的。例如,提到“太空的物质分布”和“太空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天文学的研究课题。而“空间的物质分布”和“空间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就不知道是指何处。“彗星在太空中运行”也比“彗星在空间运行”更确切和生动。至于有些人认为“太空”是通俗名词,不像科技术语,这似乎是一种偏见。笔者与台湾同行一起开会时,听见他们讲“太空物理学”和“太空天文学”,并无通俗用词的感觉。其实只要用惯了,都会认同它是科学术语。二、在某些场合space可以译作“空间”如上所述,“空间”作为多义词,容易引起误解。但若对space加上限定词,其意思就很明确,可以译作空间,例如近地空间(space near the Earth)、行星际空间(interplanetary space)和星际空间(interstellar space)等。而当space本身作为限定词时,如space physics、space astronomy、space flight和space exploration等,照理也应分别译作太空物理学、太空天文学、太空飞行和太空探测。但目前国内普遍译为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空间飞行和空间探测,因此保留原译或者二者并存,也是可以接受的。三、不赞成把space译作“航天”把space译作“航天”是难以理解的。正如本文第一节所述,space是指场所和位置,而航天是一种行为,二者属不同词类。当用space作限定词时,尽管在许多场合把它译作“航天”能行得通,例如把space technology和space shuttle分别译作航天技术和航天飞机(其实译为太空技术和太空飞机也未尝不可)都过得去。但把space flight译作航天飞行就近于画蛇添足了,因为“航天”中已有飞行的含义。而若把space physics和space astronomy分别译作航天物理学和航天天文学,当然就更离谱了。因此,即使space作为限定词时,原则上也不能允许把它译作“航天”,至少应当规定在何种场合可以译作“航天”,何种场合译作“太空”或“空间”。* 林元章研究员是第6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5.
Paradox有两种译法:悖论或佯谬。佯谬主要见诸物理学文献中,悖论则在哲学、逻辑学、数学和物理学中不时出现。有人以为佯谬与悖论并无区别,正如Probability被数学家称为概率,而为物理学家称为几率一样。其实不然。本文试图通过对Paradox的历史考察和分析,阐明悖论和佯谬的实质区别,分析其长期相混淆的原因,探讨佯谬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物理学史的素质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教育发展为例,在回顾物理学史、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理学史对于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物理学是发展最成熟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它丰厚的科学和文化内涵,决定着物理学发展史中蕴含有丰富的素质教育素材.物理学史具有沟通科学和人文的桥梁作用,具有树立历史感和批判精神、培养创新品质和意识、洞悉科学思想与方法,弘扬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等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这本论文集以物理学方法论问题为中心,收辑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1947—1965年间的论文十五篇。这些论文分别选自他的两个文集:《物理学与方法》(岩波书店,1953年版)和《科学与和平的创造》(岩波书店,1963年版)以及他近几年发表在日本《料学》等杂志上的论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物理学和方法论,二、基本粒子理论的历史,三、基本粒子理论的方法论问题。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坂田是如何长期地注意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总结物理学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反复地批判了以哥本哈根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潮及其对物理学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是牛顿以后对物理学贡献最大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创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则在电动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十九世纪经典力学统治一切的机械论观点,把力学现象和电磁现象的规律平等地统一在相对性原理之下。他对时间和空间革命性的新观点是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量子理论方面,爱因斯坦从普朗克发现的当时并不为人们所  相似文献   

19.
<正>物理学哲学始终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基础领域之一,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界有着悠久而优良的物理学哲学研究的传统。早期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中有一大批学者像于光远、何祚庥、范岱年、沈小峰、金吾伦、李醒民等都具有深厚的物理学基础,长期从事物理学哲学研究并取得卓著成就。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国内物理学名词的译名非常混乱,这成为近现代物理学在中国快速传播的巨大障碍。从1920年开始,大批归国留学生为审定物理学名词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他们讨论并确定了物理学名词的翻译原则,为审定名词奠定了基础;他们先后主持了科学名词审查会物理组和物理学会名词审查委员会的工作,并陆续编订了《物理学名词(第一次审查本)》《物理学名词汇》和《物理学名词》三部词典。到1934年,在留学生的全面主导下,国内的物理学名词基本上得到了统一,西方物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因此大大加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