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阳作为汉代的名邑,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石刻。2003年南阳邓州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丰富了南阳汉代石刻文字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批石刻文字的考释、研究,旨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南阳汉代的文化,从而全面的认识南阳。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任何一位成功的国君,都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这一整套措施中,有一项或几项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晋文公亦不例外,其最得人心的措施,就是执行“采邑”。“封国是诸侯的领地。采邑是卿大夫的领地,二者的性质是相同.周王把王畿之内的一些邑赏赐给他的卿士;同样,诸侯也把在封国之内的一些邑赏赐给他的卿大夫。这种卿大夫所受的封地叫做“采”或叫做邑.”[1]从人类财产所有制发展的总趋势看;已经进入财产私有制以后,披着国有制外衣的井田制,彻底被扔弃。此时,财富的象征者──奴隶的多少转变为土地的多少。因此,争…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有处著名的三河地区 ,曾是经济文化的中心。所谓的三河 ,就是黄河中下游大拐弯之处的河内 (今河南沁阳 )、河南 (今河南洛阳东 )、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 ) ,大致包括现今的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广大地区 ,一般又称之为河洛地区。其中的河内 ,位于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 ,广义的河内泛指黄河以北的冀州 ,狭义的河内包括北至安阳、林县 ,东至滑县、新乡 ,西至济源、孟县的广大地区 ,中心是明清时的怀庆府。本书所指的覃怀地区 ,主要就是明清时的怀庆府。与现代相对应的基本是焦作。焦作地区位于太行山东南和黄河之北的夹角地带。北部有…  相似文献   

4.
试探洞庭兵输内史及公文传递之路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里耶秦简所见邮路着手,全面复原洞庭兵输内史及公文传递之路线,发现从迁陵出发,可经水陆干道或间道通往巴、南郡、苍梧等郡.简文中邮路最北至鄢(起点),结合其它材料推测,鄢以北由邓至宛,在此分途,一支向西北,达内史、成阳;另一支北上,至昆阳邑、阳陵.  相似文献   

5.
原由昭阳、独山、微山和南阳四湖组成,前两者诞生于明嘉靖至隆庆初年,后两者分别形成于明万历至清顺治和清乾隆年间。它们既是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向鲁中南山地边缘扩展和黄河南迁截夺泗水下游的产物,又是元、明、清三代进行漕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徐奎 《科技信息》2007,(27):236-236
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本选有《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孟子见梁襄王"一节: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其中,"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一句,课本及教参的解释均为"走近他也看不见有什么可敬畏的。"  相似文献   

7.
周代阳樊城,先为西周初年司寇苏忿生的采邑,后为宣王卿士仲山甫的封邑。樊城又为晋国所有。其地望应在今济源市东南或西南。春秋时,周襄王赐与晋公.阳  相似文献   

8.
南阳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文化名人,文化的繁荣扎根于政治环境及肥沃的经济土壤。南阳经济起飞于秦朝,为巩固政权,秦始皇将被灭六国中的不轨之民迁徙到南阳,不轨之民中包括贵族、大量官员、富商大贾、作坊主、手工业者。大迁徙为南阳带来了人才、资金、经商理念、先进技术,改变了南阳的经济面貌,东汉时,南阳已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城父邑。楚城父邑在河南宝丰,陈城父邑在安徽毫州。张异先生《父城非城父考辨》一文否定楚城父邑的存在。新编《宝丰县志》据之将有关事件全部摒弃不录。本文详论楚太子建所居之城父,楚昭王所率之城父,李信、蒙恬会师之城父,地望均在河南宝丰,而不在安徽毫州。从而肯定位于今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之汉父城县的前身是楚城父邑。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姬姓应国是指西周初年武王之子所封侯国。《左传·僖分二十四年》载富辰谏襄王之言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威,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察、霍、鲁、卫、毛、聃、部、雍、曹、滕、毕、原、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按照周族礼制,“文之昭”指周文王诸子,“武之穆”指周武王诸子。周武王诸子封国之一为应。《通志·氏族略》谓,应为武王第四号所封国,侯爵。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应国故城在今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南被白龟山水库所淹没之原阳镇。应国亡于何时,为…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姬姓应国是指西周初年武王之子所封侯国。《左传·僖分二十四年》载富辰谏襄王之言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威,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察、霍、鲁、卫、毛、聃、部、雍、曹、滕、毕、原、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按照周族礼制,“文之昭”指周文王诸子,“武之穆”指周武王诸子。周武王诸子封国之一为应。《通志·氏族略》谓,应为武王第四号所封国,侯爵。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应国故城在今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南被白龟山水库所淹没之原阳镇。应国亡于何时,为…  相似文献   

12.
黄河以其高含沙量、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变迁。综观其河道迁徙,北宋前多在现行黄河以北,向东北流入渤海;南宋至清末,改行今河道以南,向东南经淮河注入黄海;清末至今,复向东北入渤海,河道多呈西南—东北向、西北—东南向或西—东向,与区域内新构造运动断裂线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陕北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黄土高原,本文主要是指除去长城沿线以北的风沙区以外的榆林、延安两地区。总面积约66398平方公里。这里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在陕县测站多年平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其中51.8%来自黄河中游的陕北黄土高原。正确地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是认识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水土流失不可缺少的一项  相似文献   

14.
1955年和1956年作者因率领学生生产实习,曾在王永焱教授的指导下,两次到鄂尔多斯地台西北部——内古蒙伊克昭盟地区进行了地质普查。因而,对那里广泛分布的白垩第三纪地层得以认识。两次普查的范围大致界于北纬38°50′至42°20′,东经106°45′至110°之间。东起东胜及其以北的瓦窑一线,南界东胜至鄂托克旗以南的都思(?)沟,西至黄河,北至黄河淤积平原之南缘。东西长约27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10公里。面积达22000平方公里。区域的北、西两面皆环以燕山运动初期隆起的山系,北为大青山,西为贺兰山。贺兰山顺着北北东的方向延伸,越黄河约和本区西北部的桌子山相连。区内地势平坦,东部高而西部低,海拔界于1100—1500公尺,为一高原地带。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21年城市间信息关注度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层级、城市节点、空间聚类、空间组织模式等方面研究黄河下游城市群信息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提出黄河下游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策略.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城市群信息联系层级分布具有明显等级性和距离衰减性,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郑州、济南、青岛为核心的“核-辐结构”;黄河下游城市群城市节点的程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呈现梯度分异,中介中心度出现明显极化现象,郑州、济南、青岛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山西、河北、安徽省内大部分城市处于边缘位置;黄河下游城市群空间聚类的划分具有地域邻近性,且受省级行政边界的限制,形成“四大片区八个组群”;黄河下游城市群信息网络形成以郑州、济南、青岛为核心,临沂、潍坊、烟台、洛阳、邯郸、南阳、新乡等为次级核心的网络型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孙霞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2):88-90,92
基于灰色预测建模研究,对黄河(兰州段)2008年第15周至第24周的水质进行监测,针对主要指标DO、CODMn、NH3-N构建GM(1,1)预测模型并进行误差分析后,认为模型可以满足水质预测需要。运用该预测模型对2008年第25周黄河(兰州段)水质各指标进行预测并与实测值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时序变化的总体趋势,可作为水质预测定量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7.
北魏刁雍造船地点考辨及其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书·刁雍传》是一篇有关北魏时期宁夏地区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刁雍于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任薄骨律镇将(即今宁夏北部地区军政长官,薄骨律镇治所在今黄河青铜峡以北),至兴光二年(公元455年)离任,共11年时间。太平真君五年、七年、九年,刁雍三次向太武帝上表,分别陈述修高渠、运屯谷、筑仓城的计划方案,反映了  相似文献   

18.
翟媛媛 《创新科技》2011,(10):50-51
秋初的南阳空气湿润,时不时地撒些小雨,一派江南气象。南阳素来被称为南都帝乡,五圣故里,千年玉都,卧龙之地,作为三线城市,这里少了几分大都市特有的忙碌和繁华,让人多了几分游历古城的心境。  相似文献   

19.
鄂国是商王朝的诸侯国,商亡后成为西周在南土分封的重要诸侯国。西周早期,鄂侯被临时安置到了盩城。西周晚期,王室实力衰弱,鄂侯率领东夷、南夷发动大规模叛乱。禹鼎中记载周厉王为了平叛,下达“勿遗寿幼”的命令,但从南阳夏饷铺考古发现的两周之际的鄂国墓地来看,鄂国没有真正灭亡。根据鄂侯簋可知鄂国为姞姓且与王室有婚姻关系,在南阳夏饷铺的鄂国应该依旧是姞姓鄂国。在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M19和M16中的两对孟姬壶都不属于墓主,它们可能是赗赙之物,孟姬和墓主有姐妹或者姑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河,百水之首.古时,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生息繁衍之地,故称"中华".黄河摇篮里诞生的炎黄子孙,对黄河怀有复杂的感情,既崇敬又恐惧,既热爱又忧虑.九曲黄河桀骜不驯,剽悍暴戾,它最大的灾害是洪水灾害,其中尤以下游为甚.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北抵海河,南至江淮,都曾是黄河洪荒肆虐的范围.从史前的鲧、禹至今,中华民族已有4000多年的漫长治黄史,但始终未能根治,黄河成为举世闻名的难治之河,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