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洋上的塞舌尔群岛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请参阅本刊第6期《失落的“伊甸园”》),很少有其他旅游胜地能像塞舌尔这样具有如此完美、如此典型的热带海岛之魅。然而,对地质学家来说,塞舌尔群岛的吸引力却全然不在于它们作为海岛的性质,恰恰相反,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塞舌尔群岛所具有的“非海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里重新激活一只已经灭绝的动物的DNA,整个过程让人联想起影片《侏罗纪公园》里的情节。科学家提取了塔斯马尼亚虎(也称袋狼,20年前已被正式宣布灭绝)的DNA。将它注入到老鼠的晶胚中.并在这个晶胚形成软骨和其他骨骼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塞舌尔群岛位于印度洋中,总面积444平方千米。人口6.8万,原为英国殖民地,1976年独立。塞舌尔群岛地处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珍奇植物种类非常多。  相似文献   

4.
秦岭的呼唤     
秦岭野生动物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自有它的地位。它集古北界与东洋界两大动物种类于一地。种群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那濒于灭绝的珍禽异兽的特异性更是举世瞩目。秦岭最后的一只虎于1964年被猎杀之后,至今杳无踪迹;朱鹮从发现时的7只,经过近20年的保护,至今存世才200多只,它那神秘的面纱,我们才刚刚掀开一个角;秦岭大熊猫数量仅200多只,而科学史上  相似文献   

5.
传说塞舌尔扇形棕榈树只在皓月当空、夜阑人静时授粉。高出雌海椰子几米的雄海椰子低头谄媚。在这一神圣时刻不得有人靠近,如果有谁哪怕巧合见证了这一时刻,谁就立即变成黑鹦鹉被永远囚在林中,不得转世……啊,这世上还有此等事?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4,(12):76
生物学家最近警告说.目前全世界的濒危物种很可能远比人们先前想象的要多。最新研究发现.一些物种的灭绝会导致以这些物种为食、或被这些物种庇护、或借助这些物种传播花粉,以及由这些物种提供其他帮助的另外一些物种的灭绝。比如.疣猴的灭绝就导致了三种只以疣猴为宿主的虱子的灭绝。科学家运用电脑模型来估计宿主物种在全球食物链中的地位.结果发现除了全球公认的12200种濒危物种之外.还存在另外至少  相似文献   

7.
魏明 《大自然探索》2003,(10):60-64
人类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从南猿——直立人——化石智人三个阶段,发展成为现代人。在每个阶段都有很多分支,这些分支的进化者有的成功了,有的灭绝了。尼安德特人生活在距今20万年到4万年前,在进化的道路上曾与我们的祖先结伴同行,但是最终还是灭绝了。尼安德特人灭绝之谜一直吸引着众多人类学家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家通常认为,环境被污染和过度捕猎是野生动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但是野生动物物种灭绝真正的罪魁祸首却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传染愈演愈烈格里芬兀鹫会在印度绝迹,这是让人很难想象的。因为自远古起,它们就在印度城乡各地潜伏着,窥视抢夺食物,不请自到,从天而降,简直是无处不在。仅仅依靠垃圾和屠场里的废弃物就可以养活5000只格里芬兀鹫。一群格里芬兀鹫只要用20分钟就可以将一头水牛的尸体吃得一干二净。这种现象现在却不复存在了。仅仅在几年之间,曾经普遍存在的格里芬兀鹫就突然从印度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了格里芬兀鹫…  相似文献   

9.
物种丧失 数百年来,物种、种群(包括作物、家畜和家禽品种)以及自然生境的丧失过程都在明显加速。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为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包含在物种个体之中,故此处只谈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灭绝的速度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加速。有些科学家估计,自1600年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众所皆知的渡渡乌、毛象、塔斯马尼亚狼和恐鸟都是由于人类捕猎而灭亡的。有些种因被过度商业利用而处于灭绝的边缘。如在肯尼亚…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9,(9):6-6
1079年,随着英国最后一只大蓝蝶死去,英国官方正式宣布这种蝴蝶已经灭绝。令人惊讶的是,现在这种美丽的蝴蝶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1.
夕诚 《科学24小时》2014,(11):50-54
<正>长期以来,恐龙灭绝之谜一直令人津津乐道。其实在地球史上,曾出现过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在地球的发展史上,生命从无到有,再到多样化,经历了长达数亿年的时间。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法国科学家里夫形象地把46亿年的时间压缩成了一天:这一天的前1/4的时间,地球上是一片死寂;时针指向凌晨6时,最低级的藻类开始在海洋中出现,它们持续的时间最长;一直到了20时,软体动物才开始在海洋与湖沼中活动;23时30分,恐龙出现,但只"露脸"了仅  相似文献   

12.
末梅 《科学之友》2006,(10):50-50
1.北部白犀牛:刚果瓜兰巴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将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2.白鳍豚: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中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苏门答腊虎:在野生状态下只有20只。随着20世纪40年代巴利虎和20世纪70年代里海虎的灭绝,人们预计,这一物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在地球上消失。4.奥里诺科鳄鱼: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12种最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5.僧海豹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老虎、狮子,这些在动物园里常见的明星动物由于关注度颇高,已经从灭绝的边缘逐步走上了生态恢复的道路。然而,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动物正在快速地走向灭绝。近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系了阿勒莱皮侏儒鸟:曾经有250只生活在巴西野外,但政府为保护该鸟建起一座生态公园,游客增多,令该鸟的数量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14.
唐·默顿也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过去的28年里,他一直致力于挽救鸮(读xiāo)鹦——一种产于新西兰的奇特而又体型巨大的鹦鹉。经过多年努力,默顿已经取得了值得注意的成果。1995年,当鸮鹦的数量下降到50只时,这种古老的鸟看起来就要灭绝了。但是,今年鸮鹦的数量恢复得令人惊奇。最后一批幸存者已孵出了26只幼鸟——比过去整整20年孵出的数量还多。看来,鸮鹦不再是全然没有希望了,而是突然有了很好的前景。默顿,这名留在新西兰国家鸮鹦保护队中时间最长的队员说;“真是个传奇。毕竟,经历多年的心血、汗水和眼泪,我们知道了鸮鹦不会很快就灭绝,事实上它们现在有了非常好的生存机遇。”  相似文献   

15.
在非洲大陆以东,碧波浩瀚的印度洋西部,有一片美丽的岛屿,这就是塞舌尔群岛。传说这里曾是亚当和夏娃居住过的地方,故有“伊甸乐园”和“爱情之岛”的美称。塞舌尔兀立于碧波粼粼的海面上,这里气候炎热潮湿,降雨量丰富,岛上处处椰林蕉丛,棕榈挺拔,芳草盖地,奇花荟萃,五彩缤纷,是世界植物奇观之一,因此又被人们喻为“高悬的空中花园”。  相似文献   

16.
物种灭绝     
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在过去500年中,诸如旅鸽、海雀、袋狼和斑驴等844个物种已经灭绝,还有多达16000个物种正受到灭绝的威胁,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超过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目前一半的有袋(目)动物和三分之一的两栖动物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境地,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尽管已经有150万个物种被人类所认识,但估计自然界中物种的实际数量为500万到3000万个,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  相似文献   

17.
张景林 《世界科学》2002,(10):10-11
有科学家预言,再过20—40年家蝇和蚊子都将在地球上灭绝。无论是20年、40年还是更长的时间,我们坚信,运用生物控制技术让害虫绝种的时代已离我们不远——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最近宣布,由于全球变暖,一种只生活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座死火山上的巨型荧光粉色蛞蝓(俗称鼻涕虫)已严重濒危。这种奇异的玫瑰色鼻涕虫可长到20厘米长,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市西北500千米的卡普塔火山是它们的唯一栖居地,它们在这里没有天敌。由于卡普塔山温度升高,潮湿环境急剧减少,因此玫瑰色鼻涕虫面临灭绝的危机。这种鼻涕虫的历史可追溯至大约1.8亿年前。它们白天藏身  相似文献   

19.
数字     
<正>40米已经灭绝的恐龙最大有多大呢?我们只能根据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恐龙化石来推测了。虽然不时有一些恐龙被授予"史上最大"的头衔,但这个纪录是在不断被刷新的,而最近坐在冠军宝座上的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最新发现的巨大恐龙。这具恐龙遗骨长约40米,高有20米,据推算这只恐龙的体重约为77吨,是现在陆地上最大的动  相似文献   

20.
6500万年前发生在地球上的大规模灭绝被广泛认为是恐龙灭绝。但华盛顿大学的新研究表明,在恐龙灭绝之前不久的短暂时期里,还存在一个由于火山喷发引起全球变暖,从而造成了海底生物的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