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空间动态性研究可以有效解决区域生态安全的空间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等问题,从而完成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研究基于GIS技术,首先,构建"驱动力—压力—暴露—敏感—适应—响应"(DPESAR)指标体系并搜集空间数据;其次,运用熵权法对生态安全指标赋权并进行标准化处理;第三,应用Arc GIS 10软件构建GRID数据库,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至2011年大连中心城区的旅顺口区与主城区处于生态临界安全的范围,瓦房店、普兰店是属于生态不稳定的地区,庄河市与中心城区的金州区的生态安全指数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为研究区域,因地制宜地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运用网格法划分评价单元,选定适合于丘陵地区的影响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信息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借助GIS强大的缓冲区分析、DEM地形分析、叠加分析和空间插值运算等空间分析功能,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加权指数法对岑巩县进行土地整治适宜性等级的综合评定及潜力分析,为贵州丘陵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30m×30m栅格为基础评价单元,借助PSR模型选取16个指标构建县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各项评价指标空间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使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图层运算得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数据,并对研究区生态系统状态进行分级评析.从整体上来看,曾都区生态安全状况良好.生态安全评价值的空间分异明显,大致以市区为中心呈环状格局,由内到外递增.研究表明:基于格网GIS的空间评价,既能提高评价精度,又能实现评价结果可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促进喀斯特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贵阳市为例,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3个方面11个评价因子,通过Delphi法确定因子分值,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因子权重,对喀斯特地区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建设适宜用地(含建成区)占市域面积4.62%,较适宜用地占19.99%,一般不适宜用地占23.25%,较不适宜用地占23.74%,最不适宜用地占17.71%,不可用地占10.69%。根据评价结果,为不同等级的用地类型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为保护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地健康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并没有像其他研究工作那样取得重要进展,对土地健康位评价理论方法的探讨更是停滞不前.引用了G.E.Hutchinson的n维超体积空间生态位理论,模拟并应用于土地健康评价中,首次提出了土地健康位理论方法.以宁夏为例,构建了宁夏土地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宁夏土地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土地健康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5个地级市中,银川市处于健康状态,其余均为亚健康状态.在各市(县、区)中,银川、永宁、贺兰为健康状态;西吉、彭阳、海原为不健康状态,其余均为亚健康状态.实践证明土地健康位理论适宜于宁夏土地健康评价,其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宁夏土地健康的实际情况.此外,土地健康位理论计算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GIS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以评价老河口市耕地资源综合适应性和转用潜力为目标的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老河口市近30%的耕地同时具有高宜耕性和高转用潜力,这部分耕地在两种属性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重叠性,体现了土地利用方式上的内部矛盾.将评价结果运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规划提供决策辅助,增强了适宜性评价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首先利用MAPGIS和ARCVIEW进行图层信息采集(数字化),建立区域图形库的同时,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因素权重,并建立GIS系统管理下的各图层(评价因素)空间属性信息数据库,接着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小评价单元,最后利用累加求和模型计算评价单元的分值并划分适宜等级。对城口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GIS对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传统的评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以重庆市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模型计算了2002-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分析了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1)2002-2011年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从恶劣级、风险级、敏感级到良好级的转变,土地生态安全在波动中呈现转好趋势.2)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的良好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其中,2002-2004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恶劣级,系统内部虽较为协调,其本质却是一种不良的反映;2005年虽处于恶劣级,但系统协调度大幅下降,处于不协调状态;2006-2009年土地生态安全转好,处于风险级,系统处于协调状态,这为土地生态状况转好提供了保障;2010-2011年土地生态安全由敏感级上升到良好级,系统协调度下降明显,不过与恶劣级的协调本质不同的是,这是一种良性的转机.研究认为,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计算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监督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全面掌握土地生态时空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对加强土地生态管护、制定差别化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并构建基于理想点的土地生态状况评价模型,综合运用动态变化度、灰色关联度等方法,以村级尺度为评价对象,对宁夏盐池县2009—2017年土地生态状况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子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宁夏盐池县研究期内土地生态变化空间分布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主题功能区划的视角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地形图(DEM)、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及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长治市各乡镇为基本单元,测算和评价了2010年长治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长治市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为63.19万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5.27%;全市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的平均值为0.199hm2/人,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但各乡镇间差异较大,总体趋势是西北太岳山和东南太行山的丘陵低山地区较为丰富,而经济相对发达和人口较为集聚的上党盆地以及河谷地带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技术手段,以1990、2001、2011年三期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17个自然、社会及经济指标,对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郑州市所辖的县级市——荥阳市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1)荥阳市在1990-2011年间,耕地面积减少最多,林地次之;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最多,水域面积增加次之;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大.(2)在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方面,1990-2001年,荥阳市年际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较大,处于1~3之间,说明该时段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在增加,土地利用集约度进一步提高;2001-2011年,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值大于0,说明该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增大,但与1990-2001年相比,增幅有所下降.(3)1990、2001、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比较乐观,符合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基本标准,处于较佳水平,呈现出幅度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生态破坏经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生态破坏加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土地资源生态损失的特点,可将其分为有效生态损失、环境损失和恢复费用3部分,并分别研究了这3部分损失的评估原则和技术,提出了土地资源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定量化的模式.对重庆市万州区的研究表明:万州区1996-2001年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破坏的总生态损失为34 469.96万元,占2001年GDP的4.70%,总体上土地破坏的经济损失是不断增大的,因此,城镇化建设导致的土地生态破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土地开发生态适宜度分析是生态工业区规划的重要基础.基于GIS和RS技术,通过水土保持与地质安全、工程建设适宜度分析、建设用地适宜度、自然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对三明市荆东生态工业区土地开发生态适宜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现状土地自然禀赋条件较好的用地面积比例为34.95%,需经较大规模工程改造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约49.3%;位于地质灾害潜在风险高易、中易发生区的不适宜进行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5.6%.在土地开发适宜度分析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结合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与人工神经网络(ANN)处理非线性适应性信息的独特能力建立一种土地转化模型(land transformation model,LTM),用以定量分析城市土地扩展与社会、政策、环境等因子之间关系,并基于此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进行模拟与预测。LTM模型的运行主要分为3步:因子选取与数据预处理;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并输入数据对其进行训练与仿真;应用PID法对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分析,同时在GIS平台上模拟出城市扩展的动态分布。选取相应的影响因子并运用该模型对北京市的城市扩展进行实证模拟检验与预测,结果表明此LTM模型确实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和预测城市空间扩展的方法,能够为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与人工神经网络(ANN)处理非线性适应性信息的独特能力建立一种土地转化模型(land transformation model,LTM),用以定量分析城市土地扩展与社会、政策、环境等因子之间关系,并基于此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进行模拟与预测.LTM模型的运行主要分为3步:因子选取与数据预处理;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并输入数据对其进行训练与仿真;应用PID法对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分析,同时在GIS平台上模拟出城市扩展的动态分布.选取相应的影响因子并运用该模型对北京市的城市扩展进行实证模拟检验与预测,结果表明此LTM模型确实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和预测城市空间扩展的方法,能够为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台州市沿江带为例,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了生态足迹分析和生态服务价值两个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框架.应用GIS/RS等技术方法,评价了研究区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并进行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重点探讨了这两个因素在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作用.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最后叠加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从空...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ArcGIS与高级语言开发工具VC 相结合,以Oracle9i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开发出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信息系统。具体介绍了评价模型的选择,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方法,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的关键代码。通过该系统对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评价结果具有直观、形象、动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GIS重庆市都市区生态绿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TM影像的基础上,应用REDAS和GIS软件,对重庆市都市区的绿地生态进行了研究.为了提取正确的生态绿地专题信息,对TM影像进行了波段组合从而进行解译,监督分类,导入GIS软件进行绿地属性信息的提取,分析了重庆绿地的总体情况,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森林生态功能绿当量概念的提出与模型的建立,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将其运用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工作中通过计算草地和农田的生态绿当量得到研究区域的综合绿当量,并将该值与以最佳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化标准进行比较,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现状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期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作为未来城镇规划用地选择的基础依据,倍受众多规划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以GIS为
主要技术平台,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中的邻域分析工具,基于25m×25m的长寿区DEM数据,提取平均海拔、相
对高程、平地面积,运用地形起伏度模型计算长寿区地形适宜度的空间分布,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揭示了现有建设用
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长寿区整体建设用地地形适宜性较高;②现有建设用地中,最适宜地形占49.85%,适宜地形
占37.68%,较适宜地形占10.07%,不适宜地形占2.06%,最不适宜地形占0.33%;③长寿区城镇群发展潜力可观。实
证表明本研究结果可为长寿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城镇规划选址等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