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雅风 《大自然》2011,(2):31-33
棕背伯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国外分布于印度、伊朗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特征是头顶和颈背部灰色;背、腰和体侧棕色;颏、喉、胸及腹部中心部位白色;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至5月在南充市郊对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的雏鸟4.5日龄到14.5日龄的鸣叫进行了录制.声谱分析结果显示:棕背伯劳的鸣声发育分为两个阶段,4.5日龄到7.5日龄雏鸟的鸣叫均由单音节组成。单独成句.8.5日龄到14.5日龄的雏鸟声普除了单音节外,还出现了双音节、多音节组成的语句.14.5日雏鸟的鸣叫声组成接近成体的威胁鸣叫.  相似文献   

3.
棕背伯劳夏季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棕背伯劳夏季的栖息环境、活动习性、繁殖及食物组成。棕背伯劳捕食的主要对象是危害农林业的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虫害的发生,是一种有益的鸟类。  相似文献   

4.
提起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人们往往会想到其凶猛的形象:上喙先端钩曲如鹰嘴,爪强健有力。它目光敏锐,善于俯冲而下捕捉地面上的蛙类、蜥蜴类、鼠类、蝗虫类,甚至正在飞行的蜻蜓、小鸟等。虽然伯劳性情凶悍.叫声粗哑刺耳,但古人却在它身上寄托了温柔和期许的情感,如南朝民歌《西洲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相似文献   

5.
袁玲 《大自然》2012,(1):60-61
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是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鸟,在开阔平原、低山、农田或果园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动物学家根据羽色特征和分布区域将棕背伯劳分为13个亚种,我国有4个亚种,其中指名亚种分布最为广泛。棕背伯劳喜欢独立高处,善俯冲捕猎,姿态敏捷矫健,呜声嘹亮而婉转多变,加上“佐罗眼罩”似的眼周羽毛和色彩分明的体羽,使它成为原野上不可忽略的风景。同时,它极具特色的羽色多态现象也是许多生物学T作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采用胴体重作为鉴定棕背鼠平年龄组的指标,将棕背鼠平种群划分为4个年龄组,即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级。春季种群只有成年级,6月份开始出现幼年组和亚成年组,夏季仍以成年组占优势,秋季亚成年组占比例较大。种群为每年更新一次。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11月,采用实地调查、录音、录像、固定样线的方法进行棕头雀鹛分类、育雏、栖息地研究。首次发现了15只6♀9♂繁殖期的棕头雀鹛,证明长青自然保护区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棕头雀鹛繁殖种群。结果表明:棕头雀鹛分布海拔区间1 050~2 200 m;四种林型、四种植被类型内有分布;坡中部3只,下部10只,上部2只。棕头雀鹛一夫一妻制,每巢都是四只幼雏;雏鸟属于晚成鸟;巢穴位于坡脚,营灌木空中巢穴,向阳、巴山木竹稠密。巢材为竹叶、树叶、草茎。幼雏食物鳞翅目昆虫、水生虫子、螳螂、蚱蜢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的数量分布与湿度的关系以及其占有的湿度生态位宽度分析结果表明,大林姬鼠适宜较干燥的环境,棕背鼠平适宜更湿润的环境,二者对湿度的选择有趋异现象。  相似文献   

10.
虎纹伯劳(Laniuzs tigrinus Drapiez)为次生林中较常见的鸟类,是森林益鸟,在长白山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00~800米的山地次生林中,关于它的繁殖习性,国内曾有过零星报导(刘焕金等1983,傅桐生等1984),我们于1985~1988年3~7月在长白山区的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天岗林场、左家自然保护区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二道,共获得六个巢的资  相似文献   

11.
凉山岩鹰鸡三周龄脱温配套技术是凉山岩鹰鸡生态养殖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脱温室的修建、雏鸡运输和防疫、饮水和开食、合理的密度、养殖环境的调控等方面对岩鹰鸡脱温鸡苗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敌敌畏对金鱼摄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金鱼浸浴在敌敌畏溶液15d中,不同浓度敌敌畏溶液对金鱼摄食行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恢复期中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对敌敌畏影响的可能机制作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敌敌畏能推迟金鱼首次撞球时间,影响其学习和记忆能力;2)敌敌畏使摄食峰后移,对摄食频率具抑制作用;3)在清水饲养的恢复期间,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蝌蚪摄食有明显昼夜节律性,其饱满指数在21时和6时最高,9时和15时最低,日摄食率为12.28%.  相似文献   

14.
研究四种不同浓度Cu2+对金鱼摄食行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摘除嗅囊后摄食行为的改变,探讨其中毒的机理.实验结果:1)不同浓度Cu2+液对金鱼摄食行为呈抑制效应,抑制的程度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加深,表现为首次撞击食球的时间(下简称首次撞击时间)随着中毒的加深而推迟,摄食的频率亦随之降低.反映了中毒鱼学习记忆的能力都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2)中毒鱼体重增长率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甚至呈现负增长现象;3)摘除嗅囊鱼的摄食频率仅为正常的1/2,学习和记忆的能力也较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不规则零件排样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不规则零件排样算法(HAPE),揭示了排样问题的物理意义:零件总是试图通过平移和旋转运动尽量降低零件的重心高度,从而得到更加紧密的排列.为了寻找最优排样姿态使零件重心最低,需要在母材上均匀布置一些点,让零件在每个点间隔一定的角度进行旋转.算例表明,HAPE是可靠的,且物理意义明确,不需要计算...  相似文献   

16.
秦岭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觅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利用定量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取食行为,结果显示:其取食行为存在固定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其身体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到了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牙齿的磨损和其他生理机能的衰退,这种模式逐渐解体.总的取食时间可以分为准备时间(38.08%)、间歇时间(5.13%)和吃的时间(56.79%),在取食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熊猫通过3种途径有效地增加日食量,即提高动作熟练程度、减少准备时间和减少间歇时间.  相似文献   

17.
鸭有调温、认母、摄食、戏水、惊恐、产蛋和性功能等行为.掌握行为习性,进行科学育雏,做好保温、饲喂和管理工作.用温室、电热和自温法保温;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饲养方式,做到由熟到生,由少到多,由软到硬;管理上要培育下水,在惊恐期内减少与鸭群接触,并保持清洁干燥.  相似文献   

18.
对红螯螯虾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并比较了红螯螯虾对几种饵料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的摄食过程可分为寻食、取食和清洗3个阶段。对单只红螯螯虾的摄食行为观察结果显示,投喂鱼肉、玉米、胡萝卜和配合饲料4种饵料时,红螯螯虾首次选择的饲料比率最高的为鱼肉,其次为玉米、胡萝卜,未选择配合饲料。对每次1 h的摄食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对玉米的摄食次数最多,且摄食时间最长,其次为鱼肉、胡萝卜,最后为配合饲料。小群体摄食观察结果表明,红螯螯虾会通过打斗获取优先摄食的机会,当每只红螯螯虾有机会同时摄取食物而不相遇时,未发现红螯螯虾因摄食而出现打斗行为。体重90 g左右的红螯螯虾对玉米颗粒粒径的偏好性强弱依次为2.5 mm、5 mm、1.5 mm和10 mm。投喂浸泡处理过的玉米,红螯螯虾的摄食速度提高。在鱼肉、玉米、胡萝卜和配合饲料4种饵料中,当同时投喂2种等量的饵料时,红螯螯虾对鱼肉的摄食速度最快,其次是玉米和配合饲料,对胡萝卜的摄食速度最慢。研究结果提示:在研制专用配合饲料时,必须考虑诱食性物质;在养殖过程中,可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以便红螯螯虾能尽快发现饲料,促进摄食;在喂养时,饵料宜分散投放。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工况下油气润滑所需的最佳供油量,研制了一台能够对油气润滑滚动轴承温度场进行测量的试验台。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发现:与传统的连续供油润滑方式相比,油气润滑具有较低的温升;试验研究了油气润滑过程中供油量对润滑效果的影响,发现不同的工况条件对应不同的最佳供油量,以该供油量进行润滑可使滚动轴承的温升最低;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用于描述滚动轴承工况的参数s,并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工况参数s与最佳供油量之间的四次多项式插值曲线,建立了能够对油气润滑最佳供油量进行预测的数学模型,为工程实际应用中最佳供油量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如何用少量的汇编代码,对MCS51单片机的硬件中断功能进行扩展,实现多级中断的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