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1月8日,周二,长沙天气多云,6—17℃。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湖南省各地普遍遭遇了严重冰雪灾害。一方面,冰雪灾害对各地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省的抗灾救灾情形,也反映出当代社会应对公共危机的综合实力有了显著发展。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但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少数民族地区最有发言权。所以,各民族自治地区应该充分行使国家赋予的变通、补充立法权。加快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特色立法,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系统的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知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对之作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主要从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知识对自然生态的维护、草原生态的保护、生态安全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就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评价,旨在为学术界今后研究传统生态知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了2008年冰雪对中国电网安全运行造成的灾害的反思,从优化调整电网规划、强化输变电设施抗冰雪灾害能力、线路舞动机理及其治理三个方面来思考,以及今后电网在规划和设计方面发展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8.
知识库系统是开展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特点,在分析知识构成的基础上,阐述了知识库系统中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库结构以及推理机等核心内容,并给出了相应示例.为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知识库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冰雪冻融作用下建筑地基沉降的研究现状,在考虑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修正了已有的建筑物地基沉降公式,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冻融循环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一个典型实例计算出在极端冰雪灾害影响下修正压缩模量后的地基沉降量。结果表明:当压缩模量发生明显变化时建筑地基受影响地层沉降量变化明显,整体沉降增加;当压缩模量受影响变化不大时,沉降量变化很小,可以不把极端冰雪灾害的影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重大冰雪灾害对安徽森林的影响与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普降暴雪对森林植被所造成的重大冰雪灾害,以安徽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沿江地区为对象,对灾情发生较重县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此次灾情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和森林遭受重大雪灾危害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属顶级群落及具有稳定林分结构和经过科学经营的森林基本没有受害,仅有少部分林木倒伏或折干,最大倒伏或折干率低于20%;而林分结构不稳定或没有进行科学经营的森林,林木倒伏或折干率极高,有的林分的倒伏或折干率高达100%.在进一步反思现有森林经营理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充分尊重森林植被演替的自然规律、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本着适地适树原则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森林经营是提高森林防灾抗灾,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成绩和问题兼而有之.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建立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显著的特殊意义.本文将从生态补偿的科学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五个方面探讨民族地区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方法,以期建立一个分工合理、决策科学、运转高效、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生态补偿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3S"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本文简要介绍了"3S"技术,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及特点,分析了"3S"技术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应用的必要性和技术支持方法,并回顾了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指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市场经济的深化和西部大开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在具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特有的客观优势。以供从事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工作者与决策者在把握未来发展中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人是生产中最主要的因素,而人口质量的提高又是劳动力因素的关键。甘肃民族地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口素质偏低,影响民族经济的发展。分析甘肃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偏低的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提出,是对现代化发展认识上的重要转折。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文明观指导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坚持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使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得以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7.
北方干旱区草原是我国草原的主体,也是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结合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草原项目,总结归纳相关研究调查材料,着重就北方干旱区草原的生态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草原区有关气候、水资源、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6个资源特征,阐述了有关草地面积、质量、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的生态问题,以锡林郭勒草原生态工程治理为范例,总结了干旱区草原植被恢复与改良的技术体系和生态工程切入点,进一步提出了干旱区草原保护和改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采用能值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分别计算了中国1995—2005年进出口贸易中的生态足迹,分析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0 a来,中国进出口贸易足迹逐年增加,且以净进口为主.基于生态足迹传统方法计算的生态足迹指数(ecological footprint index,EFI)表明:1992—1995年中国贸易足迹净出口,EFI下降,生态可持续性下降;1996—2003年贸易足迹净进口,EFI增加,生态可持续性有较大提高,进出口贸易格局逐步趋向合理.基于国际贸易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法制建设等问题,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20.
沙棘在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沙棘的生长特性以及沙棘能够快速恢复植被、减少泥沙、改善环境、恢复生物链的优点.回顾了我国沙棘事业的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沙棘在我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