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妍 《科技信息》2008,(15):255-256
本文采用硬脂酸为络合剂,与镧盐反应生成中间产物,在不同温度下煅烧成氧化镧粉体。通过改变反应温度,煅烧时间等条件,研究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氧化镧粉体粒径的变化规律。运用粒度分析,差热-热重,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对所形成的超细氧化镧粉体进行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失重、氧化诱导期、流变分析和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氧化镧对LLDPE热氧分解行为的影响。在添加氧化镧后,LLDPE的5%和50%失重温度可大幅提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氧化镧的存在并不能阻止LLDPE在热氧分解时的氧化反应和交联反应。在LLDPE的初始分解阶段,氧化镧的存在不改变分解所形成的产物,但氧化镧对LLDPE高温阶段的断链反应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氧化镧通过与氧的配位作用而减缓了氧分子在LLDPE热氧化形成的交联结构中的扩散速度,从而阻碍了交联链的热氧分解反应和断裂。  相似文献   

3.
开发高效、稳定、经济的催化剂是催化氧化技术在消除气态VOCs中的核心问题.探究了溶胶凝胶形成温度和煅烧温度对最终制得的镧钴钙钛矿(LaCoO3)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以80℃为最佳溶胶凝胶形成温度、700℃为最佳煅烧温度的条件下,稳定制得的LaCoO3催化剂在225℃下达到90%的甲苯转化率(甲苯浓度:436 mg/L,空速:22 500 mL/(g·h)),在98%甲苯转化率稳定运行24 h后,催化剂依然能保持完整结构.机理研究表明,在LaCoO3催化氧化甲苯的过程中,催化剂上的氧物种能够直接参与到反应中,同时气相氧的加入可以促进甲苯在催化剂上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下苯并噻吩的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苯并噻吩(BT)溶于正辛烷配成模型油,以H2O2为氧化剂,研究微波辐射作用下磷钼酸镧盐和磷钼酸氧化钒(IV)盐催化模型油的氧化脱硫.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400 W和温度为70 ℃的条件下反应90 min,用磷钼酸镧盐催化,脱硫率可达89.6%,而用磷钼酸氧化钒(IV)盐催化,脱硫率仅为48.7%.催化剂用量、H2O2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模型油的氧化脱硫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斋温硫化法合成了硫氧化镧铕荧光粉,研究了试样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光特性;以及铕含量、焙烧温度及时间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硝酸镧为原料,以炭黑作吸附剂,利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出实验方案,用碳吸附水热合成法制备出氧化镧纳米粉体。研究了溶液酸碱度(p H)、水热时间、煅烧温度对纳米氧化镧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镧在750℃下煅烧2 h,可以有效转化为纳米氧化镧粉体;溶液p H增大,平均原始粒径下降,团聚现象加剧,反应前加入炭黑可有效降低纳米氧化镧粉体的团聚程度。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直接制备超细黑索今的新方法,乌洛托品(HA)和浓硝酸经硝角氧化反应生成黑索今硝酸溶液,然后在0-50℃下用水稀释,通过控制工艺条件结晶制得预期的超细黑索今晶体,在实验室中进行50g量级实验,研究了结晶温度、搅拌速度、硝酸溶液浓度和用量以及稀释水量等工艺条件对超细黑索今晶体粒度的影响。用本法制得了中位径d50为5-10μm的超细黑索今,所得超细黑索今产品酸度小于0.02%。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前驱体溶液pH值,在不同条件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MnO3钙钛矿型催化剂。使用BET、XRD等实验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测试,利用热重分析仪对催化剂催化氧化碳黑的活性开展了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并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LaMnO3钙钛矿催化剂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973K煅烧的催化剂可以获得最大的反应活性;煅烧时间对钙钛矿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煅烧超过6h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前驱体溶液pH值呈碱性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催化剂表面积以及表面活性位密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整体活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HNO3/H2SO4,H2O2/H2SO4两条途径氧化石油焦,制备水性中间相,用乙二醇/乙醇调制水性中间相的溶胶-凝胶,经超临界干燥制备超细炭,用FT-IR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试样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焦氧化过程中主要发生氧化、磺化和硝化反应,水性中间相官能团种类随所用氧化试剂不同而异;由HNO3/H2SO4氧化得到的水性中间相适合于制备炭质溶胶-凝胶和粉末状超细非晶态炭,超细炭的平均粒径约为0.5μm。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粉末冶金等工艺制备了氧化镧掺杂钼合金。研究了氧化镧对烧结坯的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将烧结坯轧制成厚度为1.0 mm的板材,经不同温度退火后进行室温拉伸试验,并利用热-力学物理模拟试验机对其高温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镧以氧化镧的形式存在于钼合金中,并使其晶粒细化而大小均匀,随着氧化镧掺杂量的增多,显微硬度逐渐增加。氧化镧掺杂钼板的室温强度和高温强度比纯钼板有较大提高,并随着氧化镧掺杂量增加而增加。掺杂钼板的室温延伸率较纯钼板高。掺杂钼板的延伸率在掺杂量为1.0%时最好。  相似文献   

11.
钼酸镧超细微粒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2(MoO4)3超细微粒催化剂,使用DTA-TG、IR、XRD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制备条件与热处理条件对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形成、结构和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法制备的La2(MoO4)3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共沉淀法制得的类似样品的比表面积,在氮气气氛中分解La2(MoO4)3凝胶中的柠檬酸,可有效地避免柠檬酸分解发生氧化燃烧而引起微粒烧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K2La2Ti3O10,考察了原料TiO2尺寸对固相反应速率以及产物形貌的影响,得出了不同粒径原料的最佳反应配比;同时使用XRD跟踪检测,研究制备过程中可能的反应历程.结果表明,降低原料粒径,可使反应速率加快,有利于合成小尺寸的层状K2La2Ti3O10.  相似文献   

13.
银超细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探讨了以葡萄糖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硝酸银水溶液制备银超细粉末的反应机理及工艺条件下。结果表明,在碱性葡萄糖溶液中还原硝酸银的反应,是经中间产物氧化银而转变为银的,此过程于瞬间完成。  相似文献   

14.
对Mg/Sn/W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粉末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BET)、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不同粘结剂及粘结剂含量、造孔剂及造孔剂含量、焙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成型效果的影响,并得出Mg/Sn/W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成型的最佳操作条件为:以拟薄水铝石为粘结剂且含量为15%,合适的胶溶剂含量为5%,干燥温度为80℃,焙烧温度为550℃,并保持3 h.此条件下得到的反应选择性可达86.57%.  相似文献   

15.
La(OH)3超微粒的制备及其结构,形态与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La(OH)_3超微粒.即先制得草酸镧沉淀后,将其焙烧而得La(OH)_3超微粒.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观察了在不同焙烧温度下焙烧1h所制备的微粒结构形态、粒度与分布.结果表明,在T=900℃~1000℃下焙烧1h,经自然吸潮,可得到平均粒径小于0.1μm的球形La(OH)_3超微粒.  相似文献   

16.
将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PbTiO3超微粒子分散在液体和环氧树脂中,研究这类0-3型复合材料在不同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光散射和光透过率以及材料吸收边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液相法中葡萄糖还原Cu(Ⅱ)制备Cu2O的反应条件及其优化,结果表明:影响Cu2O粒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NaOH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和葡萄糖用量;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制备了粒度小、粒度分布范围窄的超细Cu2O,即平均粒度D﹙v,0.5﹚为2.865μm、[D(v,0.9)-D(v,0.5)]为1.202μm的超细Cu2O.  相似文献   

18.
制备尖晶石超微粉的反应机理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硫酸盐为原料,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得性能优良的MgAI_2O_4尖晶石超微粉,运用TGA/DTA,XRD,SEM等手段研究了尖晶石的形核生长过程及相应的工艺条件。反应过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脱水;硫酸盐分解生成γ—Al_2O_3和MgO;氧化物间相互反应形成球形晶核;Mg~(2+),Al(3+)通过反应界面相互扩散成核使晶核生长。揭示了保温过程工艺参数与微粉性能的相互关系,指出了制备微粉过程的合理焙烧温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FeMg氧化物纳米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样品形貌,考察亚甲基蓝催化剂与H2O2的协同降解作用.采用稳态近似法研究氧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CoFeMg氧化物纳米晶和H2O2组成的Fenton反应体系可有效降解亚甲基蓝,当催化剂和H2O2的加入量分别为0.8g/L和2mmol/L,初始pH≈7.15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95%;与传统的Fenton反应体系相比,溶出铁的质量浓度降低为0.2mg/L;Fenton反应是羟基自由基(·OH)氧化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其反应可近似为二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