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彦  李仁年  周俊虎  岑可法 《甘肃科技》2002,18(3):54-55,41
固液两相流动是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也是流体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流体力学中边界层的探讨对研究流体绕流物体时的流动状况、阻力损失等有着重要的意义。1 固液两相流边界层方程的推导和简化在水动力学中 ,液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 ,一般满足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 ,并以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表示出来。但在不同的流动过程及所研究不同的水力机械部位 ,相应的方程有所不同。这里主要研究二维粘性定常不可压流体在边界层中的层流运动。我们作以下假设 ,颗粒体做匀速流动 ,颗粒直径d <0 .0 5 - 0 .1mm ,且忽略颗粒自身的旋转…  相似文献   

2.
根据粒径和流量的不同,管内竖直向上固液两相流动可能会出现四种基本流型,即固定床模式、局部流化模式、充分流化模式和水力输送模式.在充分流化模式中,固相存在着明显的轴向分布不均匀性.通过对轴向分布不均匀性现象的详尽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逐层流化-壁面效应机理模型,给出了床体膨胀曲线的测量结果,并指出,稳定流化的流量操作范围窄是固液流化床的固有特性。  相似文献   

3.
浓密液固两相流动的数值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IPSAR算法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考虑浓度变化影响的浓密液固两相流动数值计算的DIPSAR算法,并考虑了颗粒湍流强度梯度传输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对竖直上升管中浓密液固两相流动分别采用IPSAR和DIPSAR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DIPSAR算法能更有效地预测浓密液固两相流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弯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建立了固体颗粒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气流中向弯管外侧壁面分离的规律与斯托克斯准则数和颗粒在弯道内运动角度的关系.对水平肘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在 R_0/d 分别为2和4、一次风速分别为15m/s 和20m/s、煤粉平均粒径为50~60μm、煤粉浓度为0. 2kg/m~3的工况下,当煤粉-空气混合物流过弯头的角度≥45°时,约有80%以上的煤粉颗粒沿弯管外侧形成一股高煤粉浓度的气流流出.这一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较吻合.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为开发煤粉浓缩燃烧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椐.  相似文献   

5.
叶片圆盘泵固液两相流动规律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叶片圆盘泵内流动规律,将叶片圆盘泵叶轮分为无叶区和叶片区,采用多重参考坐标系法模拟叶轮在泵体内的转动.采用Eulerian多相流模型、RNG 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叶片圆盘泵内固液两相湍流进行数值模拟.在水力性能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得到叶轮无叶区和叶片区内压力和速度变化规律,以及固相体积分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旋流是叶轮无叶区内主要流动方式,无叶区内较大部分是低压区,存在叶片区高能流体流向无叶区的轴向流动;固相颗粒大部分集中于无叶区,叶片区颗粒浓度最高是在叶轮出口叶片工作面靠近无叶区处.分析认为大部分固体颗粒直接从无叶区排出而不经过叶轮叶片区是叶片圆盘泵具有良好固相通流能力而又对叶轮磨损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煤粉浓度连中调组合叶片式浓缩器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同时实现高浓度和煤粉浓度连续可调的浓缩器优化结构及其尺寸,并研究了来流中颗粒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液-固二相流体润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润滑理论,它可以为实际工程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文章介绍了液-固二相流体润滑的学科基础,回顾了液-固二相流体润滑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粘度模型、入口颗粒运动形态分析模型、连续理论模型、颗粒产生的摩擦力(PIF)模型,讨论了液-固二相流体润滑进一步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交射流燃烧器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气相k-ε模型和颗粒相化数方程模型对正交射流煤粉燃烧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燃烧器内的气、固两相速度分布,颗粒质量流分布,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定性符合,同时,探讨了颗粒直径对颗粒混合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固液两相流动和颗粒磨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液两相流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湍流和固壁对粒运动的影响,给出了颗粒磨损固壁的磨损模型,阐述尽管相流中,颗粒磨损绝对不可避免,但控制流动中流体和颗粒的运动中减轻过流表面磨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为得到垂直管道内液-固两相的流动特征,采用电阻层析成像方法对流动的相分布和含率等进行测量,并采用无量纲参数对流动的压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垂直管道内液-固两相流动中固相颗粒均呈非均匀分布,且浓度呈近似轴对称分布;不同颗粒粒径的液-固两相流动中的相间速度滑移程度不同;液-固两相流动中,粒径较小固相颗粒的掺入可有效降低流动的摩擦压降,具有湍流减阻的作用,而由于粒径较大固相颗粒间存在频繁碰撞,会增加流动压降;对于相间速度滑移较小的液-固两相流动,可采用均相流模型对流动的压降等参数进行精确计算,为准确预测液-固两相流动的压降,合理设计海洋资源生产及输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两流体模型,提出计算垂直管道中固液两相流动摩擦损失的“双向”耦合数值方法。通过数值计算,研究固相颗粒直径、密度、浓度和液相速度对摩擦损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摩擦损失随固相颗粒直径、密度、浓度和液相速度的增大而增加。本文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气力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相湍动能采用修正的κ-ε二方程模型,颗粒相湍动动能采用颗粒动力学方法,发展建立了气力输送的数学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就垂直管中圆柱坐标系下二维悬浮稀相和密相动压气力输送过程进行了初步数值研究,所得结果(包括管压降、气固速度分布、一定输送量下最佳经济速度等)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为进一步用该法研究气力输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多相流多流体模型、气相湍流k-ε模型与颗粒湍流kp模型出发,对底部向上射流悬浮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入口气速下各截面的颗粒相速度场、颗粒相脉动速度场的分布,结果与实验定性一致。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对比的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指导意义。数值结果与实测值间存在的差异则有待于进行直接三维流动模拟、进一步考察更为合理的边界条件及应用更先进的模型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低浓度固液两相流中的粗颗粒浓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低浓度固液两相流的动理学分析所导出的颗粒相基本方程 ,在二维恒定均匀流的条件下 ,探讨了颗粒相浓度的垂向分布规律。通过模化粗颗粒垂向所受外力 ,得到了颗粒脉动能在均匀、线性和指数分布假设下的粗颗粒浓度公式。这些粗颗粒公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基于扩散理论的传统公式 ,并与粗颗粒实验资料符合很好。传统公式在描述粗颗粒浓度分布上存在不足 ,并从动理学角度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各种两相流离散相浓度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分析和总结了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电容法测量两相流相浓度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给出了电容式相浓度传感器的设计准则,阐明了该传感器用于相浓度测量的优越性及其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气/液两相流动中的声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可压缩气/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的线性分析,得到了气/液两相流动中声速的表达式.理论分析及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说明,在通常条件下该表达式可简化为均质流动理论中的Wood 绝热声速公式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理工大学建成的固液两相流管道输送实验台,设计开发了一套实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并在实验中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快速颗粒流本构关系在固液两相流中的适用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固液两相流的颗粒相本构关系的推导出发,分别运用Chapman—Enskog.方法和Grad-13矩法考察了液相作用下颗粒相本构关系.结果表明当两相脉动速度无关或同相位时,快速颗粒流本构关系适用于固液两相流的颗粒相.并对低、高浓度固液两相流定性分析了具体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含沙水流的特性和水力机械过流部件内流动的特点 ,从最基本的守恒原理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出发 ,根据两相流动的连续介质理论 ,在分析了相间作用力的基础上 ,建立了固液两相流动的两流体数学模型 .得出了水力机械中含沙水流流动的一种控制方程 ,以此控制方程 ,在其特定的边界条件下可以模拟水力机械各过流部件的流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