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单向激磁的Buck电路磁芯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双向激磁方式增加Buck电路磁芯中磁感应强度动态变化范围的方法,讨论了驱动信号交替方法电路的电压增益、占空比和电感临界值的计算公式,开关频率3.3 kHz的试验结果为激磁电流由0.33 A降到0.11 A.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C12C5A60S2型单片机的双向DC/DC变换器,一方面,通过半桥驱动器IR2104驱动Buck电路和Boost电路,可实现对电池的充电功能以及电池升压供电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单片机的程序控制,实现Buck电路和Boost电路的自由切换,以达到双向控制的目的。同时利用单片机自带的10位A/D转换器,实现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精准采集,并可以通过按键实时增减电路电流。  相似文献   

3.
新型的单相Buck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不连续电容电压的单相Buck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方法,在不控整流桥后采用LC滤波,选择合适的输入滤波电容值,电容电压工作在不连续模式下,同时使得输入电容电压峰值跟随整流输入电压的包络,可获得单位功率因数.在输出滤波电感后采用并联谐振滤波,解决了Buck电路中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时输入电流波形的畸变问题,使得输入电流为正弦波,同时消除了Buck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普遍存在的输出电压100Hz的交流成分.该变换器电路控制简单,由恒定占空比的脉宽调制(PWM)控制.仿真结果和试验电路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电路功率因数为0.99,电流THD值为4%.  相似文献   

4.
磁通阀磁强计从1930年问世以来,不断获得发展与改进,并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例如磁性空中检测、移动和固定的武器侦察器、材料无损探伤、空间磁场测量和空间磁性勘探等。这种磁强计的设计和计算,已有不少文献发表,一般说比较复杂。磁通阀磁强计的最近进展可以参阅文献[1]。本文讨论了单磁芯、双磁芯、口形磁芯和环形磁芯的计算方法,这些公式中只包含了磁芯的尺寸、激磁线圈和测量线圈的匝数以及激磁电源的频率,利用这些公式计算探头的激磁电压、电流和功率以及灵敏度等,就大为简化,但还在工程允许准确度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基于变结构理论的DC-DC功率变换器建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功率变换器的常用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直接利用变结构理论对DC-DC变换器进行建模,推导出Buck,Boost,Buck-Boost变换器基于变结构理论的模型。最后通过实验电路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DC-DC变换器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采用阶段控制技术实现的软启动电路,该电路消除了软启动过程中出现的浪涌电流,同时避免了传统软启动电路在软启动结束时出现的过冲现象.该电路可以完全集成在DC/DC开关电源管理芯片中,避免额外电容而占用过多面积和增加功耗.通过Hspice电路仿真,对于输入电压为5 V,输出电压为2.5 V的Buck型开关电源系统,利用该软启动电路,输出电压近似以1.9 mV/μs速度平稳上升,同时电感电流在第一阶段控制在5 A以内,第二阶段近似以3.75 mA/μs平稳上升,符合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7.
DC-DC变换器的滑动模控制及其动态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Buck变换器为例论述利用滑摸变结构理论分析、设计DC—DC变换器的方法,讨论以期望输出电压为依据的切换面S(x)设计问题,并对滑动摸态上的动态品质进行分析,推导出到达时间的计算公式,为DC—DC变换器的控制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鉴于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谐振元件的存在使得变换器的混沌现象变得复杂.本文以Buck ZCS PWM变换器为具体研究对象.借鉴采用模块化的思想,简化了电压反馈控制方式零电流开关 Buck变换器工作状态的分析,建立了变换器不连续导电模式下的系统离散混沌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打下基础.根据系统稳定性判据确定了稳定工作区域,得出主要元件参数的稳定工作范围,设计了电压反馈控制Buck变换器的仿真电路,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不连续运行模式电流型Buck-Boost变换器中的分岔和混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连续运行模式条件下,建立了分析电流反馈型Buck—Boost变换器中的分岔行为和混沌过程的分段离散迭代映射方程,得到了以输入电压E为参数的分岔图和相图.数值结果表明,工作于不连续模式下的电流反馈型Buck—Boost变换器会出现特有的一些非光滑分岔现象.例如,与光滑系统中典型的倍周期分岔不同的是,在周期1到周期2的倍周期分岔点附近,周期2轨道分枝不垂直于周期1轨道分枝,并且直接经周期6到达混沌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风力发电机输出电压范围很宽的场合,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的蓄电池充电器电路。该电路由两个分区间并联工作的DC/DC电路构成,一个是隔离式全桥移相DC/DC电路,另一个是非隔离式的Buck电路。两个电路工作的输入电压切换点被详细分析,优化的数据被得以提出。在一台1KW的实验样机上的实验证明了该电路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低频方波输出的零电压DC/AC变换器,它结合了Buck DC/DC变换器和半桥DC/AC变换器的特点,合二为一,负载侧输出为低频方波信号.在低频正负半波期间,电路工作在ZVRT-BUCK变换器模式,两个开关管互为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详细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和软开关情况,由于采用了ZVRT技术,两个开关管均实现了零电压通断,提高了电路效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双向DC/DC变换器作为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在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双向转换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要求,选取双向Buck/Boost变换器作为主电路拓扑,减小了重量与体积、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半导体软开关技术有效减小开关损耗。推导出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模式时的动态模型,并对相应模式下的控制器进行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速度。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对Buck DC-DC变换器电感开路的最危险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方法——等效电阻法,将Buck DC-DC变换器电感开路的放电特性等效为一个简单电感电路,推导了等效电阻的表达式;以感性电路的最小点燃曲线作为判断依据,得到了本质安全型Buck DC-DC变换器内部本质安全性的判断方法,并用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判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应用于汽车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准确,简单、稳定的要求,提出了基于TMS320LF2407A DSP处理器为核心对四相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实现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位置信号检测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硬件和软件设计。经一台汽车转向泵四相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试验,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5.
非耦合开关电容Cuk 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非耦合开关电容Cuk DC-DC变换器(SC Cuk DC-DC变换器(。与普通Cuk DC-DC变换器相比,该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电感可工作在非耦合状态。分析表明,即使开关工作在较大的导通比,该电路不需变压器也可实现大的输入输出电压比;当输入电感工作在DCM,输出电感工作在CCM时,该变换器可等效为一个Boost变换器和一个Buck变换器级联;开关电容网络的阶数即为普通Cuk DC-DC变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由IGBT元件组成的Buck降压电路的仿真模型,针对其工作原理,选择电容、电感、脉冲频率等技术参数,仿真系统效果,分析BUCK降压电路的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由IGBT元件组成的Buck降压电路的仿真模型,针对其工作原理,选择电容、电感、脉冲频率等技术参数,仿真系统效果,分析BUCK降压电路的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8.
Boost-Buck型DC/DC变换器的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 Boost- Buck电路 ,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 ,设计了一个 1 .1 k W的升 -降压型 DC/DC变换器。该滑模控制器由两个独立的控制器组成 ,分别控制升压环节、降压环节 ,根据电路状态动态调节 ,互不影响。该控制方案能有效地克服输入电压、负载扰动及参数摄动 ,充分发挥了滑模控制快速响应、鲁棒性强等优点 ,并且实现简单、控制灵活 ,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与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桥谐振C LCLC变换器和模糊PID控制的半桥Buck Boost变换器,组成两级式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并根据等效模型计算出谐振元件参数,即变压器的匝比为1∶1,输入输出电压为400 V,谐振电感为100 μH,谐振电容为253 μF,半桥Buck Boost变换器中的滤波电感为5 000 μH,滤波电容为127 μF。仿真结果表明,全桥谐振C LCLC谐振变换器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一致;模糊PID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充电状态下电压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提高系统的抗扰动能力,说明所采用的设计工艺能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变换器的动态、稳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