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在2014中国航天(宁波)新材料产业化论坛致辞中表示,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去年启动建设新材料科技城,设立10亿元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前,宁波正在实施《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提升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及合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三大优势领域,及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三大先导领域,打造稀土永磁材料、聚氨酯材料、碳四碳五高性能纤维、石墨烯海洋新材料等六条  相似文献   

2.
对人类生活各方面都有惊人影响的核技术,其诸多应用的基础是射线技术(射线产生技术、射线探 测技术以及射线应用技术等)。以射线产生技术和探测技术为基础的材料射线分析技术,是射线技术在材料 科学领域的典型应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优化和发展,利用射线技术改进现有材料、研究开发新型材 料,则是射线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对射线作用于材料的辐射效应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材 料、改进材料以及发展新材料;同时也有助于设计用何种射线束去破坏材料,从而研究、发展新型的射线束武 器。先进材料是研制先进武器与强化国防实力的物质基础。开展射线技术的应用,需要以先进材料的研制 带动学科领域的发展;一方面结合我们主体工作涉及的相关材料做工作,另一方面则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和我们的核技术优势在高技术材料方面做工作。  相似文献   

3.
嵌段共聚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与性能成为了材料学、高分子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技术,主要有阴离子聚合法、氮氧调节自由基聚合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以及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概述了嵌段共聚物作为模板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和纳米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控制方法。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和计算技术的完善及与材料科学的相结合,计算材料科学得以建立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新材料的开发和材料性能的改善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当前材料科学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材料是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其他学科的发展都依赖于材料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各种材料的性能有了更多的认识.硬度是材料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指标之一,具有超硬性质的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是目前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基于硼碳氮体系结构和功能材料的理论设计和新相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在理论和实验上对硬度接近甚至超过金刚石的新型材料的研究兴趣.本文就BCN三元化合物超硬材料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有"磁王"之称的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在现代高科技领域被广泛应用,从口袋里的手机、医院里的核磁共振仪到汽车、飞机,都离不开这种磁性优异的神奇材料。人均钕铁硼用量已经成为评价一国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严密团队,基于晶界组织重构技术研发了一系列钕铁硼新材料和相关制备技术,有力促进了浙江省稀土永磁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目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8,(3)
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于1952年,是冶金工业部直属的综合性钢铁冶金研究开发机构,是一个学科齐全、人才荟萃、装备配套的钢铁工业科研中心。研究领域包括从炼铁原料开始到压力加工成材的全部钢铁生产流程的工艺技术、以冶金新材料为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在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复合材料、生物医学工程材料、高炉技术、球团烧结技术、转炉技术、电炉技术、连铸技术、金属压力加工等诸多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钢铁研究总院职工总数2395人,其中有众多的高级科技人  相似文献   

8.
材料科学是泛指研究材料组分、结构与性能间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本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被列为高新科技重要方面,并且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样成为高技术的带头领域。这是因为当代科学的发展、新技术的开发往往取决于新材料的开发,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对材料的要求日益苛刻;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出了新材半斗的要求;某些稀缺昂贵而需要量又很大的材料迫切需要寻找替代材料;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节能材料和环保材料的研制生产  相似文献   

9.
一、物理化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物理化学是研究化学学科中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体系行为一般规律和理论的学科,是化学的理论基础.当前物理化学的发展趋势大体上可概括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更多地向微观层次深入;体相研究与表面相研究相结合,更多地向表面延伸;在微观领域的研究中,表现出静态观测与动态观测相结合,更多地向动态研究转移;理论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并进入更高层次.此外,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生命、材料、能源、环境及电子科学等的迅猛发展,都给物理化学提出了十分紧迫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10.
正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在2014中国航天(宁波)新材料产业化论坛致辞中表示,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去年启动建设新材料科技城,设立10亿元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前,宁波正在实施《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提升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及合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三大优势领域,及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三大先导领域,打造稀土永磁材料、聚氨酯材料、碳四碳五高性能纤维、石墨烯海洋新材料等六条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近年来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这些领域主要包括原子操纵与原子搬迁技术,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生物学,纳米摩擦学,微米/纳米技术,原子团簇科学和纳米磁性功能材料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包括原子操纵与原子搬迁技术、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生物学、纳米摩擦学、微米/纳米技术、原子团簇科学和枘磁性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等。这些进展必将改变极大地改变科学技术及人类生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磁性介孔碳复合材料兼具介孔碳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双重优势,不仅具备较高的比表面积、均一的孔径分布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磁性分离特性.首先介绍了介孔碳和磁性纳米粒子常见的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磁性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磁性介孔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药、催化和污水处理等领域的最新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探讨了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路线在磁性介孔碳复合材料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并通过有机包覆制备了磁性复合微球,进而分别以铁粒子和微球为填充相制备了两种磁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及介电性能,探讨了有机包覆对复合材料微观相态及界面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有机包覆可提高无机铁粒子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使得复合材料的韧性大幅提高,同时有机包覆使得无机粒子与聚乳酸分子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了界面缺陷,改善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
TiAl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优异的抗氧化性和抗蠕变性等特点,尤其是高温下的优异性能使其成为汽车、航空等领域最具有潜力的材料。但同时也存在较低的断裂韧性、低室温塑性等缺陷,限制其广泛应用。本文对TiAl材料的分类、应用以及性能缺陷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合金化、表面处理、合成复合材料等技术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其次,简要概述Ti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并指出TiAl基自润滑材料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壳聚糖、SiO2改性Fe3O4磁性复合材料,并用于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利用FT-IR,XRD,BET和VSM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壳聚糖、SiO2成功修饰在Fe3O4磁性材料表面,新制备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且饱和磁化强度为85.84 emu/g,磁响应明显;新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院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三个博士点、一个硕士点 ,本科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两个宽口径专业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 2 1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 ,本专业的学生受到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 ,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设计 ,提高材料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显微分析、纳米及非晶态材料、表面工程学、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18.
 材料基因组计划倡导预测式新材料研发理念,推进高通量数据生产和利用技术,关注材料全生命周期价值。因此,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执行需要在材料科学系统工程的框架下,集成统一计算、实验和理论等研究方法,以数据科学新范式为牵引、协同运用实验观测、理论建模和计算仿真研究范式,最终建立相关材料体系的性能与材料基因(原子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工艺参数与使役条件之间的量化关系和数据库,实现新材料的按需设计和应用。本文在简单探讨科学研究范式、材料基因组计划和材料科学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铁电压电材料研究为例,探讨了数据科学范式下的新材料研究实践。结果表明,数据挖掘驱动的新材料设计确实可以降低探索时间和实验任务,加快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19.
石墨烯材料由于其超薄的纳米片层结构,优良的导热、导电功能特性,在弹性体复合材料领域已经取得了众多的应用,并赋予了橡胶复合材料更强的动静态力学性能以及导电导热等功能性。本文从石墨烯的制备开始,重点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及表面修饰,石墨烯/弹性体制备方法,以及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最后提出了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未来应关注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聚乙二醇法和亚硫酸钠法制备磁性氧化铁颗粒,通过负载法合成磁性氧化铁/SO2-4生物质基固体酸催化剂,从磁性氧化铁颗粒的不同制备方法入手分析催化剂的合成及特性.以表面酸量、磁响应性能及催化水解微晶纤维素所得还原糖得率(DNS法)为指标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拉曼光谱仪(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催化剂结构.结果表明:磁性氧化铁颗粒的合成方法对制备催化剂活性和结构有较大影响.其中,用亚硫酸钠法制备磁性颗粒合成的催化剂表面酸量大(1.13mmol/g),还原糖得率高达30%,且制备工艺周期适中(2970min),催化剂的碳含量较高,负载的磁性氧化铁颗粒较多且与碳材料结合程度高,比表面积较大,孔道结构丰富;通过VSM分析可知:聚乙二醇法合成的催化剂为铁磁性材料,亚硫酸钠法合成的催化剂为亚铁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