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遮阴条件下3a栲树幼苗(Castanopsisfargesi)枝、叶构件动态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幼苗枝、叶构件逐月变化,在春、夏季生长迅速,秋、冬季生长缓慢,而叶调落量在春、秋季各有一次高峰,这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现存叶数、枝构件数目和总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可见,适当遮阴有利于栲树幼苗的生长;但遮阴对枝构件大小级分布趋势影响不大,均为“金字塔”型,这表明幼苗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
栓皮栎植冠的构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lilis BL.)个体发育中不同阶段的植冠构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构型转变主 要表现在分枝格局上,除枝倾角保持稳定外,分枝率、枝间距和叶倾角都发生过显著改变。不同阶段构型 分析的比较表明:1)幼苗阶段,高生长不明显,分枝率低,枝间距较小;2)幼树阶段,高生长和冠幅扩展迅 速,分枝率和叶倾角都较大,枝倾角无明显变化;3)成树阶段,冠幅扩展明显放慢,高生长减缓,分枝率、叶 倾角明显低于幼树阶段,枝倾角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C、N、P、K、Ca、Hg、Hn、Cu等营养元素为对象,研究了其在青冈无性系基株各构件中的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青冈无性系基株中各构件中营养元素的分配含量符合C>Ca>N>K>Mn>Mg>P>Zn>Cu的规律,多数元素在不同构件中的含量基本符合叶>枝>根>干的分配规律。各构件中多数元素的贮量基本符合干>枝>根>叶的规律,以干中贮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平坝县斑苦竹为试材料,对不同龄级斑苦竹生物量分配规律、构件生物量与调查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龄级斑苦竹各构件含水率不同,构件的含水率随竹龄的增大而下降。地上生物量与龄级相关,Ⅰ龄级的地上生物量较小,其他龄级的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构件生物量在各龄级间存在显著差异,秆构件生物量随龄级增大而增大,自Ⅱ龄级后趋于稳定。枝和叶构件生物量随龄级增大而增大。不同构件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不同,其中,秆构件所占比例最大,枝和叶构件的比例无显著差异。斑苦竹各构件生物量与胸径估测模型用幂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外来速生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扩张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为其入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室内栽培实验测定拉关木根、枝、叶、果的水浸液在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0.5g/mL)下对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质量浓度为0.5g/mL时,抑制作用最强.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枝果根叶.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低促高抑";木榄幼苗根系活力随拉关木根、叶、果的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随枝水浸液浓度的升高,木榄幼苗的根系活力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大小均随各器官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毛竹林带状采伐可实现竹林机械化经营,研究不同采伐宽度毛竹立竹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为毛竹林带状采伐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12月模拟机械采伐对不同宽度条带内的毛竹林实施全林皆伐,2020年8月统计试验毛竹林不同采伐宽度带(0、3、9、15 m)内新竹数量、胸径、枝下高和竹高。调查新竹枝、叶、秆生物量,分析伐后新竹地上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结果】 随着带状采伐宽度的增加,新竹数量先增加后减少,9 m采伐宽度带新竹数量最多,新竹竹高降低,胸径减小,枝下高及相对枝下高降低,立竹鲜枝质量、鲜叶质量、鲜秆质量及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带状采伐可以提高立竹出叶强度、相对竹高,尤其增加叶分配占比和叶相对生物量。带状采伐未改变立竹秆-总生物量的等速生长关系,但对枝-总生物量、叶-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产生显著影响,由异速生长关系转变为等速生长关系。【结论】 带状采伐致使毛竹通过生理整合作用权衡各构件资源分配关系,改变其异速生长关系,诱发新竹形态可塑性变化,9 m采伐宽度的新竹数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早熟浅水藕气候生态特性研究与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浅水藕的气候生态特性,与塘荡深水藕不同。连续5年对春藕各生长阶段与藕田小气候进行了平行观测,研究分析后得出了幼苗生长期要求日平均气温≥13℃、立叶生长期≥15℃、结藕期≥18℃的温度指标;完成各生长阶段所需的有效积温等热量指标。根据春藕生长期多变气候条件,提出了保温栽培技术措施,使春藕获得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8.
以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和陇春2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25,100和200mmol·L-1)处理对其渗透性调节物含量及脯氨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盐胁迫诱导两种小麦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叶、根中脯氨酸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只在200 mmol·L-1 NaCl处理的陇春27根中增加为对照的156%.与对照相比,25和100mmol·L-1 NaCl处理导致陇春30叶片中鸟氨酸转氨酶(OAT)活性显著升高,而陇春27叶片中的该酶活性在100和200mmol·L-1盐处理下降低.不同的是,200mmol·L-1 NaCl处理的陇春30根中OAT活性升高,25和200mmol·L-1NaCl处理的陇春27根中该酶活性也升高.此外,盐胁迫下两种小麦幼苗叶和根中谷氨酸激酶(GK)和脯氨酸脱氢酶(PDH)活性均减弱.结果表明,盐胁迫诱导两种小麦陇春30和陇春27幼苗叶、根中渗透性调节物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脯氨酸的积累显著,且陇春30叶和陇春27根中脯氨酸的积累主要与乌氨酸(Orn)合成途径及PDH活性减弱有关,而可能与谷氨酸(Glu)合成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白刺幼苗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春荣  李亚  张晓琴  肖斌 《甘肃科技》2009,25(20):154-155,180
对不同品种白刺幼苗的耐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白刺幼苗在同样浓度盐分胁迫下,齿叶白刺的高增长率具有明显的优势,小果白刺在新枝以及地径增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地径增长受盐分胁迫的影响程度较小;同一品种白刺幼苗在盐浓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小果白刺高、新枝、地径增长率受胁迫影响的程度均最小。  相似文献   

10.
银杏雄株叶片类黄酮含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叶源枝类、部位及采叶期三因子试验设计,连续3a每年7-11月每隔30d采摘叶片滴定银杏雄株的单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和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银杏SLFW与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产在10月份了大值;长枝叶片的干物质含量及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中,短枝;1a生枝叶片的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及单叶面积明显大于多年生枝;不同采叶期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和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枝类叶片在各个生长发育期的干物质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枝格局的油茶植物构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构件和植物发育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油茶分枝格局与产量、各构件特征之间、各构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在利用光热资源时,其生长形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2.所调查枝级的挂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一级枝无挂果,二级枝为主要产果枝,三级枝挂果较少见;3.二级枝挂果只与同级上芽总数有较弱的相关性,而与其它构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正常温度条件下(25±1℃)培养的冬小麦京农S5100、临远7069和春小麦津春4号、津春9号幼苗叶片内均显示出6条ATPase同工酶谱带,芽鞘内则为9-10条,表明ATPase同工酶不能反映出两种类型小麦在耐寒性上的差异。1-4℃低温处理1-4周后,冬小麦和春小麦幼苗叶片及芽鞘内ATPase同工酶谱均有所减少,叶片中由6条减至1条(ATPase5),芽鞘由9-10条减至2条(ATPase6,ATPase7),将1-4℃低温处理1-4周后的小麦幼苗转入正常条件下再培养1周,使其幼苗生长恢复正常,检测叶片及芽鞘内的ATPase同工酶,发现各自均基本恢复到低温处理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稀土拮抗污水对小麦幼苗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研究了小麦种子采用不同浓度的Ce(ON)3处理前后,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前后污水浇灌下生长出的小麦幼苗叶的过氧化物酶(POD)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胁迫能促进POD的表达,而稀土元素对重金属离子有拮抗作用,使小麦幼苗叶的POD同工酶酶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同工酶具有器官的特异性;杂交小麦石春1号幼苗叶出现杂种酶带;供试春小麦和棉花分别具有5条和4条SOD同工酶带;雄性不育系棉花子叶POX活性相对较弱,Nacl胁迫可使POX和SOD同工酶发生一些变化,产生了酶蛋白合成的盐诱异,提高了POX活性,这有助于对作物耐盐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能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用Harper(1977)的构件结构理论,将四川缙云山的斑苦竹分为构件、分株和无性系种群三个层次,分别研究了它们的能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斑苦竹各构件单位的平均能值为枝(18.178MJ/kgDW)>秆(17.969MJ/kgDW)>叶(17.583MJ/kgDW)>根茎(17.505MJ/kgDW)>(17.371MJ/kgDW)>根15.380MJ/kgDW);无性系分株的平均能值随着年龄级  相似文献   

16.
对露白小麦幼苗进行Cu2+处理(连续8日),研究不同浓度Cu2+的条件下,小麦幼苗形态及相关生理变化和小麦幼苗的组织内铜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叶长、根叶重量、叶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等形态和生理方面,0.1 mmol/L CuCl2处理下表现最佳,在无CuCl2和0.5 mmol/L CuCl2这两种处理下较差.组织内部铜含量总体上随介质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根系含量相对高于茎和叶片.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人工控制4种磷肥浓度0g/kg(P0),1g/kg(P1),2g/kg(P2)、4g/kg(P3),研究探讨磷资源有效性对5年生四川大头茶功苗构件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磷肥浓度强烈影响了四川大头茶幼苗茎高、叶数、叶面积和叶大小生长动态;随着磷肥浓度的增加,叶片现存数,叶面积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也逐渐增加,并以叶,中根和细根的生物量增加程度最为突出;主分量分析反映了P3与P0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生长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并反映了构件特征之间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在根际渗透胁迫和离体叶片水淹条件下处理的抗旱性小麦品种(旱选4号)和不抗旱性小麦品种(陇春10号)幼苗,结果表明,叶片中Put累积远大于Spd和Cad的含量,渗透胁迫下,旱选4号Put累积量大于陇春10号;而水淹时,两者Put相差不大,表明两种不同胁迫地不同小麦品种Put的生物合成和降解具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程度渗透胁迫的处理结果表明,在轻度胁迫下,多胺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增加,提示多胺在胁迫防御以应中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下小麦新品系89122的抗氧化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受粉后的花粉管通道将高梁DNA导入普通小麦陇春13号,在其后代中出现了广泛变异,从中选育出已稳定遗传的丰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系89122。经大田和盐池鉴定,89122的耐盐性明显高于陇春13号,用NaCl(0,0.1,0.15,0.2,0.25mol/L)处理89122和陇春13号幼苗7d,测定盐胁迫后其幼苗中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转基因小麦89122较其受体陇春13号能维持较高的SO  相似文献   

20.
1.选用壮苗 要选用因都卡、戈霉拉和索非亚等优良品种的生长健壮、须根多的无病幼苗。一般幼苗至少要有4片叶,茎粗1cm左右。外地购进的幼苗,在栽培时应把植株外围的大叶剪掉.只留中间2-3片小叶.这样可减少叶片的水分蒸发,以提高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