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迄今为止已知的全球最长寿动物,它就是生活在冰岛北部海面下80米深处的北极帘蛤。这只帘蛤壳上的生长线竟多达405条,也就是说它已经405岁。事实上,帘蛤一直被认为是动物世界中的最长命者。1982年,有人在美国海域发现一只220岁的帘蛤,它被作为最长寿动物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2.
超级寿星     
正动物界的超级寿星,或许能提供有助人类长生不老的线索灯塔水母寿命长得未知灯塔水母可能是海洋中真正的寿星。它们不仅不会濒死,而且越来越年轻,直到重新开始生命周期。它们的诀窍也许是能把一种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细胞的能力。有时候,人类干细胞也有这样的能力。海洋圆蛤寿命500年这种巴掌大的圆蛤竟然能活500年,甚至更久。一些科学家相信,这种圆蛤的长寿之谜在于它能保护自己的蛋白质不受损害。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种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大型猫科动物——老虎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为了挽救作为地球上最濒危动物之一的西伯利亚虎(在中国称"东北虎"),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科学家们正在煞费苦心地探索研究。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一只雌性西伯利亚虎的情况,希望让这只名为"灰姑娘"的雌性幼虎最终成功回归野外。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14,(6):11-11
正不久前,瑞士科学家称,在一只"革新性"仿生手的帮助下,一名已截肢近10年的丹麦男子重新获得了用手触摸物体的感觉。科学家称,仿生手上的手指传感器能将获得的信息传递到感觉神经,然后"真实"地传递给大脑。这位名叫丹尼斯·奧博·瑟伦森的男子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位借助仿生手恢复知觉的截肢者。为了恢复丹尼斯的触觉,研究人员在丹尼斯的残  相似文献   

5.
1923年,科学家在蒙古戈壁上发掘出一具恐龙化石,这是之前从未发现过的一个新种类.由于这只恐龙伏在一堆恐龙蛋上,而旁边不远处有一只原角龙,因此发现者认为这只恐龙在偷吃原角龙的蛋,于是将它命名为"窃蛋龙".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7月26日,在澳大利亚某水族馆,一只特殊的鲼出生了。它的特殊之处在哪里?它可是没有父亲——生下它的雌性鲼已经9年没有接触过雄性同类了。科学家解释说,这只雌性鲼是通过一种被称为"孤雌生殖"的过程生下了幼鲼。孤雌生殖是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即卵细胞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发育成一个个体。孤雌生殖在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初,一只老虎在尼泊尔和印度杀死并吃掉400多人后,在1907年被猎人射杀。其实,这只被称为"查姆帕瓦特食人虎"的老虎并非天生就喜欢吃人肉。当它还很年幼时,曾被一位猎人打伤,使它的嘴巴严重受伤,失去了两颗犬齿。这个缺陷让查姆帕瓦特食人虎不得不从猎杀水牛或其他大型有蹄类动物转向更容易捕食的猎物——人类。科学家认为,这种情况在吃人的大型猫科动物中相当普遍。人类通常不是它们的食物,但在某些情况下大型猫科动物为了生存,只能把人类当成"晚餐"。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14,(6):8-8
正对人类而言,"交通堵塞"时的走走停停有时真是令人火冒三丈。但如果你是一只帝企鹅,也许就不会纠结于这个问题了,因为"堵车"或许正是你所需要的。帝企鹅是唯一在南极冰原上越冬的企鹅,它们喜欢相互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看上去既热闹非凡,又秩序井然。为了揭秘帝企鹅间的这种"私密合作"关系,德国科学家将微型温度传感器和光传感器安装在帝企鹅的身上,然后记录并分析每一只企鹅的动作。结果发现,当一只企鹅移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5,(4):5-5
黑猩猩和人一样具有天生的"公平观",它们通常要求"同工同酬"。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和人一样,对于"老朋友",黑猩猩就并不怎么强调"同工同酬"。这一现象还是首次在非人类的动物身上被观察到。科学家用食物奖励那些按照要求交回塑料片的黑猩猩,不过,其中一些黑猩猩得到的奖励总是味道平淡的芹菜和黄瓜,而另一些黑猩猩得到的奖励则是所有黑猩猩都很爱吃的美味葡萄。科学家发现,虽然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黑猩猩会停止合作以示抗议, 但是不同的黑猩猩群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在一起生活了30年的黑猩猩群来说,较之那些只在一起生活了8年的黑猩猩群,停止合作的概率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10.
日本科学家和工程人员精心合作,研制的自动化DNA顺序分析系统,每天最高可分析108,000个碱基。从1988年开始,日本科学和技术部(STA)发起了人类基因组分析的研究计划,又称为"基因结构研究"。为了开展这一计划的研究工作,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希望,不仅要在阐明人类生物学和医学方面发挥他们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11.
正看透大脑的构造?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这些真的只存在于科幻和魔幻小说中吗?NO!在科学家的实验室中,这些正在逐渐通过科技这一伟大的"魔法师"变成现实。在不久的未来,它们也将影响我们的生活。1.能够一眼看穿大脑结构的技术如果你百度一下"透明老鼠",一大波透明的啮齿动物便会向你"袭来"。由于日本RIKEN脑科学研究所科学家的辛勤工作,如今想要看穿动物的大脑组织,已经不算什么难事儿了。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由  相似文献   

12.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在与德国科学家们关于阴极射线本性的论战中确认它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而不是"波",颠覆了长期以来被公认的"原子不可分割"的理论。但是,30年后他儿子和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戴维逊却又证明电子是"波"。那么你从这电子"波粒二象性"发现的曲折过程中能获得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1966年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神奇旅行》中,几名美国医生为了拯救一名俄罗斯科学家,被缩小成了几百万分之一,乘坐微型潜水艇进入科学家体内进行血管手术。没想到40年后的今天,以色列科学家竟真的发明出了一种可以在血管中穿行的微型"潜水艇"机器,它可以被注射进病人血管中,并在血管内穿行,为病人提供先锋性的医学治疗。  相似文献   

14.
夕诚 《科学24小时》2014,(11):50-54
<正>长期以来,恐龙灭绝之谜一直令人津津乐道。其实在地球史上,曾出现过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在地球的发展史上,生命从无到有,再到多样化,经历了长达数亿年的时间。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法国科学家里夫形象地把46亿年的时间压缩成了一天:这一天的前1/4的时间,地球上是一片死寂;时针指向凌晨6时,最低级的藻类开始在海洋中出现,它们持续的时间最长;一直到了20时,软体动物才开始在海洋与湖沼中活动;23时30分,恐龙出现,但只"露脸"了仅  相似文献   

15.
1923年,科学家在蒙古戈壁上发掘出一具恐龙化石,这是之前从未发现过的一个新种类。由于这只恐龙伏在一堆恐龙蛋上,而旁边不远处有一只原角龙,  相似文献   

16.
得与失     
科学家得到了什么 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是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这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呢?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卡尔给笔者的信中说得好:"科学意味着献身真理,任何吝啬奉献的做法以及不全力以赴是根本不行的,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此利学家先有奉献,才有所得.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科学家发现一具制作于公元前约1200年、以泥壳包裹全身的埃及"木乃伊"。古埃及制作木乃伊的传统方法是把尸体掏空,用香料填充尸体内部,并用树脂涂抹全身。在当时,香料和树脂都是昂贵的材料,因此只有贵族死后才会被制作成木乃伊保存。科学家猜测,这是穷人为了模仿贵族的礼制而制作了泥壳木乃伊。  相似文献   

18.
究竟什么是"信息"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人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然而,信息究竟是什么?这恐怕不是人人回答得了的。即使去问专家学者,也难免在这个问题上踌躇再三。让我们还是从几个具体事例说起吧!1666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牛顿坐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考问题,忽然,微风吹过,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引起了牛顿的注意。"苹果为什么不飞上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人可能见过这样一张照片:一只没有体毛的裸鼠,站在一个透明的圆形培养皿中,它背上竟然长着一个"人类"的耳朵,令人惊叹不已。这是科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小鼠之一,其实也是20多年前一项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家希望利用这些裸鼠生产出可供人类利用的耳廓等组织。时至今日,这项"人耳鼠"成果在很多科学家眼里只能算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20.
<正>道路和空中交通制造的巨大声响与更高的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风险有关。科学家正在揭示噪音带给人体心血管系统压力的更多细节。2011年,德国最繁忙的法兰克福机场开通第四条跑道,这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此后数年,抗议者每周一都来机场游行示威。2012年,一位抗议者向英国媒体路透社表示:"这正在摧毁我的生活。每次进入花园,我只听得到飞机的轰鸣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