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声旋转行波马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解析法求解了环形行波超声马达定子振动的幅频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马达转子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定子与转子间的接触数学模型,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输入激励电源频率及电压大小变化对马达输出机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马达的输出特性与激励电源的参数密切相关,在谐振频率附近,马达的阻转力矩和输出转速都有较大增加,增加驱动电压,阻转力矩和输出转速将单调增大。  相似文献   

2.
在高温条件下,特定频率的激励脉冲可能诱发电液伺服阀受迫震荡.为了研究力矩马达振动特性,通过计算得出某电液伺服阀的衔铁组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弹性模量值,运用有限元方法得到力矩马达在不同温度下的衔铁组件固有频率的特征,并且对在高温条件下受高频激励脉冲影响的衔铁组件进行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衔铁各组件的固有频率随油温升高而线性降低;力矩马达的共振峰值受高温影响略微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比例阀控液压马达低速摩擦转矩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以比例阀控液压马达静态特性实验曲线为基础,分析了液压马达低速运转时的摩擦转矩特性.建立了测试低速摩擦转矩的实验装置,并确定了实验研究的方法、步骤.测试了不同工作油温、不同负载转矩下的低速摩擦转矩特性,建立了液压马达低速运转下的摩擦转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液压马达低速摩擦转矩具有严重的非线性,而且受油液温度和负载转矩变化的影响很大;所建立的低速摩擦转矩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1mm压电陶瓷管式微型超声马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型PZT压电陶瓷管研制微型超声马达.微型压电陶瓷管外径1mm,内径0.6mm,管长5mm.微型马达工作在压电陶瓷管的第一阶弯曲振动模式下,其谐振频率约为58.5kHz.在一定的驱动电压范围内,马达的转速与电压成线性关系,当驱动电压峰峰值为90V时,转速达3500r/min. 启动力矩为7.8μNm.利用压电陶瓷管研制的微型马达与相似尺寸的其他类型的微型超声马达相比,具有更大的力矩和更高的转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夹心式纵扭复合振动模式压电超声马达的共振频率进行理论研究。方法根据纵扭复合超声换能器纵向振动模式及扭转振动模式的共振频率方程,首次提出负载因子的概念。结果得出了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谐振频率与负载的变化关系。实验表明,超声马达纵扭各自共振频率的理论计算值与测试值基本符合。结论为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预压力对超声马达共振频率的影响.通过对纵扭复合型压电超声马达运行机理的研究,分析了预压力与纵扭复合型压电超声马达纵扭振子输出压电应力协同作用的机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纵纽复合型压电超声马达的共振频率随预压力增加而增加;马达预压力和共振频率存在正比关系.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纵扭复合马达驱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合超声马达定子与转子间的耦合传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定子与转子间的粘着摩擦模型.依据马达转子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定子与转子间的耦合力矩方程.对马达特性的仿真分析表明,耦合接触角是决定马达特性的决定因素,这为马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超声马达调相调速的机理 ,提出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超声马达调相调速系统 ,并且对该系统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原理研究 ,设计了实用的压频变换移相控制电路、功率驱动放大电路及反馈检测电路。实验表明 ,该系统具有低速起动平滑 ,线性度好 ,无需换向开关 ,调相调速范围宽等优点。此外该系统对谐振频率实施在线搜索跟踪 ,保证了超声马达的优良性能不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超声马达的运行机理、椭圆运动的生成过程以及超声马达的结构和性能.通过对三相驱动的平板弯曲超声马达的研究,论证了弯曲振动行波形成的条件.结果表明,三个相位差为120°的振动波也可以合成椭圆振动.  相似文献   

10.
为对气动马达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其叶片所处位置构成的各腔室内气体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的计算尤其关键.具有正反转性能相同的叶片式气动马达,由于主排气口结构的特殊性,该区处腔室内气体压力与温度的计算比较困难.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完成了工作过程中叶片所构腔室在主排气区任意位置时的气体工艺参数计算,为该类马达的动态特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Kirchoff薄板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行波型超声波电机定子的振型方程,并根据该振型利用Hamilton能量变分原理,建立行波型超声波电机整体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为了分析电机输出特性,模型中考虑了定转子间摩擦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力.在该模型基础上,以定子直径100mm行波型超声波电机为例,分析其输出性能,分析了在施加100~700N轴向预压力情况下,电机运行特性及输出特性.最后测试了实际电机,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2.
对行波超声电机的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等效动态振动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其激励电学参量对定子振动的影响。利用日本新生株式会社USR60行波超声电机的实验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比较和实用性验证,从而为有效的高性能超声电机控制提供必要的模型参考根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纵-弯模式直线型超声波电机的驱动机理,设计制作了一台输出大力矩的纵-弯复合模式直线型超声波电机样机,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绘制了在一定的预压力、预紧力和驱动电压时候激励频率与速度的关系曲线,在一定的预紧力、预压力和激励频率下驱动电压与速度的关系曲线以及预紧力、激励频率和驱动电压一定情况下预压力与速度的关系曲线,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结构电机充分体现了超声波电机良好的性能特点,特别是能输出较大的转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以振动片式驻波超声波电机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两台不同结构尺寸的样机,就不同倾角振动片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发现,振动片的角度值也存在一个最优的匹配范围,预压力有一个最佳的匹配值,以及换能器的预紧力大小对电机输出的影响十分敏感.在一定条件下(如驱动频率、振动片倾角、定转子间的预压力等),振动片式驻波超声波电机能够实现转子的反转效果.说明一般认为该类型电机只能单向驱动的结论并不准确.此外,转子的正反转效果与驱动频率、振动片倾角、定转子间预压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马达是一种借助摩擦传递弹性超声波振动以获得动力的驱动结构。超声波马达需要专用电源供电,在实验室中只要具有信号发生及放大装置即可满足这个要求,而当马达作为某个装置的部件时,就需要配置专用的可移动电源器。针对实验室利用压电材料所研制的新型超声波马达,设计和制作出了一种专用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由干电池提供直流电源,产生频率范围为10-100kHz,电压峰峰值为0-180V可调的超声波信号。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电路性能稳定,能方便地驱动超声波马达,并良好运转。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传统超声电机运转不平稳,驱动力矩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超声电机,它不同于以往电机定转子之间动态过程中为点接触的结构形式,采用了定转子之间动态过程为线接触的结构.设计出了电机整体结构以及驱动电路,并详细给出了电机运行的激励方法;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出了电机定子的工作频率和模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此种新型电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由于超声波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驱动控制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电磁型电机,针对超声波电机的驱动要求,研制了一套新型频率跟踪及调速装置,对该装置中硬件电路部分的实现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梁的振动基本理论,寻求适合不同结构超声波电机的振动理论与振动方程,分析了环形和柱体两类超声波电机的振动特点、固有频率及主振型.研究得出:分析计算不同结构超声波电机的振动特性应采用不同的振动理论.伯努利欧拉梁理论可以用来估算大直径环形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振动特性,但计算柱体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振动特性时必须采用铁木辛柯梁理论.  相似文献   

20.
纵扭型超声电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纵扭型超声电机工作的稳定性,利用超声电机驱动实验平台和一台直径45mm的纵扭型超声电机,研究了预压力和驱动信号的变化对电机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预压力、两相驱动信号的幅值、频率和相位差等因素的变化会引起电机定子纵、扭振动相位差的变化,进一步引起电机转速和转矩的变化,使得电机不能稳定工作。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将纵、扭共振频率调整得尽量一致,并采用调相调速有利于电机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