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画坛巨擘东山魁夷先生的风景艺术,早已蜚声世界,中国读者于近几年也得以一睹其风采。他的优美散文《与风景的对话》(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版)和《东山魁夷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9月版)中译本的陆续出版,使广大读者更充分地领略了东山魁夷之美。 东山魁夷之美,是一种典型的东方美,与中国美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我们倍感亲切。首先是对待大自然的和谐态度。东山先生的风景画,以其与自然真挚的亲昵,生动体现出这一东方美特征。他曾指出:“西欧人为征服自然而奋斗,而日本人则一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话》74页)。他在《秋日大和路》一文中,曾为山乡桧前村“同自然环境保持了高度的和谐”而“受到深深的感动”(《散文选》157页)。他还说,他从小就“没有把自然当成人的对立面”,自然与他“成天价都在亲切地交谈着”(《散文选》244、245页)。他的画和文,不就都是“与风景的对话”吗?其次,相对于西方艺术的写实性,东山风景还有鲜明的抒情性。他曾说,自然美景就是他“自身的反映”,自然“也就是我自己的心灵”(《散文选》176页)、“我自身心灵的表象”(《对话》99页)。因而他作画,就特别重视“包含在画面中的作者的内心的鲜明感”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神话思维方式认知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盛衰变迁,用他的诗性智慧创造各种神话。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人类那独特而永恒的特性,从而造就了他那个时代的“神话叙述”。  相似文献   

3.
梁遇春是五四时期著名的散文家,早年曾翻译《小品文选》和《英国诗歌选》等外国文学作品。1926年冬开始在《语丝》、《新日》等新文学刊物上发表散文作品,到1932年夏天他二十七岁逝世这不满六年的时间内,写了近四十篇“闪耀着智慧光芒,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谈到梁遇春的散文创作时,他的好友刘国平曾颇有见地地指出:“他耽于书卷比谁都厉害一点,他不受任何前辈先生的意见支配,他苦讨冥搜,他自己就是‘象罔’,这确是最能得古人精髓的人应有的本色。”梁遇春这位“口含烟斗的白面教授”  相似文献   

4.
龙应台的散文《目送》是一篇难得的"诗性散文"佳作,文本具备了形式诗性、生命诗性、精神诗性三个层面。优美精到的语言、多重叙述风格以及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构成了文本的形式诗性;深情的生命形态、独特的生命观形成了文本的生命诗性;由对日常生活的把握和对个体情感的体验上升到对人类共同情感与命运的整体思考,造就了文本的精神诗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袁鹰同志,十七岁(1940)携着处女作《师母》,走上文学创作征程。20年后,以发表《井冈山记》一组抒情散文蜚声文坛。此后,作家不断推出他的“诗质”散文,跻身于”酿造诗境的作家”行列。八十年代,袁鹰的散文又逐步迈向“秋水”境界。本文试图考察作家散文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探究其艺术贡献。 袁鹰发表他的处女作时,还是中学生。虽然那时他还分不清自己写的是散文还是短篇小  相似文献   

6.
提起杨朔,人们自然会记起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象《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这几篇写于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名作,是杨朔耕耘的散文园地里几支香气袭人、艳丽夺目的奇葩。他注重情感,一直在努力表现时代感情的氛围。他曾说:“只有深入到人的思想感情里去,才能算真正深入生活了。”(《写作自由》)有情就有诗,所以他的散文追求诗的意境。这不是那种缠绵悱恻的情调,而是一种高迈绝尘,发扬蹈厉的精神,一种如“登高壮观天地间”那样高远的意境。以诗为文,这是杨朔散文的最显著特色。作家本人在《东风第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的散文《人》.较之其同类体载的其它作品如(鹰之歌)(海燕)等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哲学价值。《人》揭示了人类与宇宙、自然的关素。《人》赋予了“大写的人一具体而高大的形象,他“创造神灵.又推翻神灵”;“人”是社会的人,在自身不断向前迈进中,“人’’既不断地战胜自然、改造自熊,更重要的是克服自身的软弱和缺陷,其“战场就在人心上”;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下去。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斗争,就永远不会停止,“道路永无止境”,一切为了人.一切在于人。这些就是散文《人》所赋于的深远思想蕴含。  相似文献   

8.
周涛散文的诗性与他本人具有的诗性人格分不开,独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他特异的人生体验,形成他诗的眼光和诗性思维。从诗到散文,周涛的诗性之光一以贯之,强烈的生命意志、思与诗的水乳交融和诗的语言筑成周涛散文的诗性建筑,赋予他的散文诗性淋漓的诗情。  相似文献   

9.
《科技智囊》2006,(4):64-73
Walter Elias Disney(1901-1966) 美国动画片制作家、演出主持人和电影制片人,以创作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闻名,他制作了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汽船》(1928年)和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1938年)。然而,本来只是一个姓氏的“Disney”——迪士尼,今天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的散文大家,以擅长写幽默风趣的“闲适小品”而闻名于世,其代表作《雅舍小品》与《秋室杂文》,被认为“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朱光潜).其作品以善美的结合,朗照的智慧和包蕴于平朴记叙中的犀利和深刻,在幽默中洋溢着他对人性“善”的热爱、恶”的憎恨.作品突破流俗,自成一格.一取材是散文创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散文的艺术天地是广阔的,“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兴之所致,也说些以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德吧…….所谈题目,天下国家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过去的追怀,想到什么就谈什么”,非常的自由灵活.然而就个体的散文家而言,他取材的眼光和角度,必然会烙上作家思想性格和艺术情趣的印记,而取材上的个性特征,却正是构成一个散文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初,《散文》及《散文百家》两家编辑部联合发起“中华精短散文大赛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11万多件,刊登了114篇。经过专家评定,其中的24篇获“优秀奖”。(篇目见《散文》1991年第5期)。这次赛事,历时将近一年。其时间之长,参赛面之广,主张之鲜明、独特,均为我国散文界近年来所少见。我国当代散文沉寂,已  相似文献   

12.
一 梁衡对散文创作理论的探讨,与他的散文创作几乎是同步的。他的散文新颖别致,一篇《晋祠》曾感动了多少莘莘学子的心怀。他的散文创作理论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梁衡反对虚构的散文,认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他一再强调散文必须真实,但并不认为散文应该等同于现实生活,像镜子一样再现生活,刻板模形,一丝一毫也不能有差异。他在强调散文应该表现真人、真事、真景、真情的同时,也多次谈到散文是艺术品,创作散文应该像制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一方面需要生活,另一方面需要创作者完满人格的投入和参与,需要创作者的精雕细刻。散文,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于生活原态,其中,渗透了创作者对生活的选择、浓缩和再创造。用一个老掉牙的比喻,创作散文就如同酿酒,创作者将“生活之米”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酝酿,奉献给读者的,是比“生活之米”更浓郁、更芳香的“美酒佳酿”。梁衡虽然并未直接界定散文是“再现”或是“表现”,但从他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是服膺“表现”说的。  相似文献   

13.
壮族作家蓝阳春近年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已经在北京和地方四次登上了散文领域的领奖台。《守珠棚一夜》获全国六大单位合办的《美丽富饶的祖国海疆》征文奖,《大明“佛光”》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优秀奖,《这仅仅是开始》获江苏《祝你成才》杂志举办的“成才路上”征文奖,《故乡的山影》获《河池日报》“我爱河池”征文奖。在广西的散文作家队伍中,蓝阳春是有成绩的一个。造就这位作家的,是他故乡的山水,是他故乡的人民,是他民族的文化,。蓝阳春  相似文献   

14.
奇怪的逻辑     
霸权主义也有其立场和逻辑。举例来说,黎笋集团机关报《人民报》于10月12日发表了一篇重要评论,题为《我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和正义立场》。文章除造谣诽谤中国外,主要是为其扩张政策辩解。它振振有词地说:“三国(指越南、老挝、韩桑林政权)的军队从来没有越出三国的边界。”文章的作者挖空心思,终于编造出“三国的边界”的说法来论证越南的“正义立场”,真可谓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15.
“寻幽探胜”,可以说是贾平凹生活的追求和爱好.从他的散文作品来看,无论是《对月》《品茶》,还是《读山》《访兰》;无论是《走三边》《登鸡冠山》,还是游《黄土高原》观《天上的星星》;无论是对《人病》的研究《关于树》的对话,还是对《闲人》《弈人》《名人》的描写;无论是《看人》《哭三毛》《念蒙万夫老师》,还是《祭父》《独白》《守顽地》……都是贾平凹这种追求和爱好的真实写照.从天上地下,漫漫环宇,到社会人生,群体个人;从外在人事的方方面面,到内心世界的角角落落,他都细细观察、细细刻划,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新奇美妙的艺术世界.散文创作如此,在散文理论的研讨上,贾平凹也是如此.“寻幽探胜”,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善于提出别人尚未提出的,以形成自己独特新颖的散文观.理论、实践互相结合,创作、研讨齐头并进,这是贾平凹散文理论永褒绿树长青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凡文忌直而贵曲,散文尤甚,“曲”,即委婉曲折,起伏跌宕,与平垣直率,一览无余相对。“曲”,主要是对散文的语言和结构而言,其次也包括文气和风格。 怎样做到“曲”呢?我国古代许多文章理论家认为“转折”就是主要方法之一。因此,他们在评论前人或同辈的散文时,十分注重文章中的转折手法。谢叠山赞美韩愈《送董邵南序》说:“文章短而转折多气长者,此序是也。”张廉卿称赞韩愈《与孟尚书书》“转折有拨山之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二》)桐城派古文家高步瀛更是称道欧阳修的文章“一字百转,淋漓感慨,悲凉呜咽。” (《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六》)吴楚材、  相似文献   

17.
维柯认为人类早期思维是一种“诗性智慧”,这种思维产生了以己度物的隐喻和想象性的类概念。《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即为以己度物,其中比是直接以己度物,兴则为间接,相当于隐喻和象征,而赋则是将主体情志赋予众多无关事物而使之成为想象性的一“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散文的定义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包含了太多的非文学成份。散文无非是一种感情的语言艺术.唐敏的散文就是以心情支配情节和叙述的典范,且具有很强的女性化特征。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几千年来男人散文的所谓“闲知”,所谓“小题大做”,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那么.不妨读一下唐敏的《纯净的落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吏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20.
“诗性”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特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心雕龙》也体现出了鲜明的诗性特征。分析《文心雕龙》的诗性特征,应从诗性的思维方式、诗意化的语言、诗意化的生存方式三个层次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