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顽童     
外公今年75岁,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又圆又大的将军肚。外公特别能吃。餐桌上,我们才端碗,外公就已经狼吞虎咽地把一碗饭舔干净了,一粒都不剩,像几天没吃饭似的。他还拿起饭碗给我们瞧一瞧说道:“你看!吃得多干净呀!璐璐,不许剩一粒饭呀!”接着又对着外婆嚷道:“我的碗里怎么没有饭呀?快给我盛饭!”外婆只好嗔怪地打了他一下,又为他盛满一碗饭。平时,如果我和姐姐有什么好吃的,只要外公见了,便会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张着嘴说:“给我一点吧!”就直等着食物进入他的“虎口”了。如果我们故意戏弄一下他,不给他东西吃,他就会“死皮赖脸”地抓…  相似文献   

2.
芋仔,也就是香芋,俗称“芋头”、“芋艿”,学名Colocasiaesculenta,天南星科;“番薯”指的是红薯;而“芋仔番薯”则是结合了“芋仔”与“番薯”的特性研发出的新兴品种,近几年来产量及卖量都有上升趋势。近十年来,当台湾面临选举期时,这几个词的曝光率会由原先“民生物资类”的5%升为“选战用语类”的90%。当然,选战时期,大伙儿谈论的绝不会是这几类食物的口感与烹调方式。根据民间《台湾选举常用语辞典》,“芋仔”指的是外省族群,也就是1949年前后赴台定居的外来人口;“番薯”的长相由于类似台湾本岛,便被引申为1949年前便在台湾居住的本…  相似文献   

3.
说起倔强,谁也比不上我。正因倔强,我吃的苦头就不计其数挑件最刺激的来说说。这几天不知为什么,爸爸总是早出晚归,连在家里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那天晚上,我因一道题做不出来而急得满头大汗,问妈妈,妈妈做了很久也没做出来正巧这时,爸爸突然回来了。我急忙跑过去问爸爸,谁知爸爸刚拿起我的作业本,“叮铃铃……”电话响了。爸爸一接,说道:“好好好,我马上到。”就这样,我的热情一扫而空一个电话竟能让爸爸撇下我的作业不管。我气极了,一下将作业本扔掉。第二天早上,我惊恐不安的来到学校。因为我的作业没做完到了教室,老师要检查作业,我没做…  相似文献   

4.
从不委屈孩子有专家建议:“让孩子从小吃点苦。”为何要无端让孩子吃苦?如今的读书郎还不够苦吗?孩子活一辈子究竟会吃到什么样的苦,谁能估计?我不信这个“邪”,所以,我从不人为地让孩子吃苦。我养孩子的原则是:尽我最大能力让他吃得满意,穿得漂亮,玩得舒心,同时教他好好做人,努力读书。他想吃的东西,只要人能吃,我买得起,就基本答应。一次,儿子想吃路边的羊肉串,他妈说:“那么脏的东西不能吃。”儿子哭了。我就给他买了一串,但告诉他:“这东西虽香,但确实不干净。这次给你尝一下,希望你今后少吃或不吃。”儿子点头允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和酒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在魏晋时代,饮酒可说是一种时代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中以饮酒而出名者不乏其人。其流风遗韵影响到陶渊明,使他的生活和酒不能分离。他为彭泽今时,“公田悉令种秫”,为的是不乏酒;颜延之留给他二万钱,他却“悉送酒家,稍就取酒”;他平时饮酒的情态也是够别致、够直率的:“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华,还复著之”,“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  相似文献   

6.
1878年,云南省江川县赵官村出生了一个叫曲焕章的小男孩。他七岁时就失去了父母。为了活命,他沿街乞讨,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有一天,他又饿又累,突然晕倒在街头。这时,一位赶集的乡村医生给他搭了搭脉,喃喃自语地说:“有救,有救,他是太饿了,饿昏了。”这个好心的医生给他买来饭,喂他吃下,没多久,他就慢慢醒了过来。乡村医生见曲焕章实在可怜,于是就收他为徒弟。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自建国之日起,为根除社会恶习和不良行为,陆续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管制公民社会行为的条例和禁令,其中罚款措施颇具特色。在新加坡流行这样一句双关语:singapore is a fine Place.它一方面是说:“新加坡是个好地方”,另一方面则是指“新加坡是个罚款的地方”。在新加坡,罚款名目繁多,几乎涉及所有公共领域。新加坡街头的罚款告示牌随处可见。在公园里可以见到“不准钓鱼”、“不准乱丢垃圾”、“不准骑自行车”等告示牌;在地铁站外,竖着“不准坐矮墙”的告示牌;在影剧院内,挂着“不准吸烟”的“劝告”;在马路上,“不准乱过马路”、“限制区”的告示牌,50步可见一个。众多的警告牌,时刻提醒着新加坡人做事应处处小心谨慎。此外,随地吐痰、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帽、电梯内吸烟、损坏树木等不良行为,均要受到处罚,就连上厕所不冲水也要被罚款。  相似文献   

8.
来不及了     
一个矮个子的男生,在餐厅里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女生从他身边走过,不由得酸溜溜地说“:一个女孩子,没事儿长那么高干嘛!”女生好像一点儿都没生气,边打面条边回道“:我是北方人,经常吃面条,所以长得高。”当女生离开餐厅经过矮个儿男生的座位时,看到他正在吃一大碗面条,便笑着对他说“:现在吃已经来不及了!”编辑/代彦玲E-m ail:D YL763@163.com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技》2005,(2):54-54
垃圾食品(Rubblsh Food)是个舶来词汇,所谓“Rubblsh”除了垃圾之意,更多的是无价值的意思。“垃圾食品”这个翻译或许有点夸张、有点片面。所谓垃圾食品,没有“垃圾”那么不堪,但确实也因为其对人体少益甚至有害,肯定是少吃为妙。吃多吃少只能看个人的喜好,反正是要对得起嘴巴,也要对得起身体。关于吃,人们讨论得最多的莫过于某样东西吃多了不好,某样东西要多吃,而且说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现摘录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说法,给大家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0.
傻爸爸吃饭     
要说我爸爸做的傻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单说吃饭吧,爸爸吃饭不论早中晚,一律一碗半,玉米则吃两穗,好像不到这个数不饱,一到这个数就正好似的,乐得妈妈笑着骂他是不知饥饱的傻瓜。爸爸吃饭的程序是先盛一碗,吃完后,再添半碗,吃完,用手一抹嘴:“好了!”样子着实滑稽。一天,我边吃饭边听广播里说书,而爸爸爬格子还没到饭桌。我为了不耽误听说书,就从妈妈给他盛的一碗饭里拨了半碗。一会儿,我的傻爸爸出来了,端起饭碗就吃,吃完半碗就走。妈妈问他:“不吃了?”他两眼一瞪:“吃饱了。”妈妈不觉笑了起来:“今天怎么这么出息?”爸爸则一梗脖子…  相似文献   

11.
恐怖屋     
一天夜晚,阳阳骑着自行车回家。走到离家不远的一片小树林时,看见一幢红色的小屋子,阳阳想:咦,我怎么没见过,可能是刚建的吧?阳阳回到家,向父母谈起了红色小屋的事。父母紧张地说:“红房子?小树林?那是一片闹鬼的小树林,有人曾在里面见到过幽灵!现在没一个人敢去那儿啊。”“是吗?”“对,一个20来岁的大学生和他的父母曾死在小树林,你千万别去呀!”“呵呵!怪可怕的。”阳阳说,其实他一点也不害怕,他从不相信世界上有鬼。阳阳想探个究竟,破解小树林闹鬼的秘密。于是,他立刻给好朋友小胖发了份传真:“你后天早上来我家,九点三十整来。”小胖又…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生活一年,吃了“洋面包”,也吃了中国菜,由于我本来吃东西就比较随便,不挑食,再者也想尝尝西式的菜肴,倒也没有什么不习惯。一年下来,觉得美国的食品是既卫生又科学,不少方面值得借鉴。 “民以食为天”,大概是举世公认的真理。若是自己烹饪,花在吃的方面的费用占收入的10%还不到。但是,蔬菜的价格有时比荤菜还贵,例如青菜要1.5美元一磅,而有的牛肉也只有1美元一磅。当然,也有多种蔬菜是便宜的,如芹菜、卷心菜等。无论何种蔬菜,都是洁净的,没有什么泥土在上面,加工时只要稍作冲洗即可烹调和食用。可生吃的菜也如此。蔬菜种植时是不准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农药的。倘若用有害  相似文献   

13.
留日杂感     
上帝住在哪儿?吃罢晚饭,忽然有个传教的陌生人找上门来,要赠我一本圣经。我不信教,谢绝了。过了一会,X 君来访,我开玩笑说:“我以为上帝又来敲门了呢!”不料这么一说,X 君便讲起他信佛教的事来了。他说他每天清晨诵经,还随手掏出一本比巴掌小的经  相似文献   

14.
耍嘴皮     
一个人去吃早点,他要了一 碗豆浆,店家把豆浆端来,他又改要米粥。这个人吃罢米粥欲离开,店家见了连忙走过去收钱,但这个人却拒绝付款。店家问及缘由,他说:“米粥是刚才那碗豆浆换来的,物物交换,何须付钱?”店家说:“可刚才那碗豆浆你也没付钱呀!”这个人诡辩说:“那碗豆浆我喝了吗?我没喝为什么要付钱?”店家愣了。费心思量时,这个人脚底下抹油——溜了。耍嘴皮  相似文献   

15.
我区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几年来围绕如何利用自然,提高旱地抗灾能力的问题,摸索出以下几种耕作制度:一、马铃薯——春玉米——番薯二、小麦——春玉米——番薯三、小麦——六月豆——番薯四、马铃薯——六月豆——番薯五、草子留种——番薯  相似文献   

16.
翻翻中国现代文学史,几乎每部都要提及胡适。然而对胡适的评介,仅仅限于《文学改良刍议》,而且语焉不详,甚而时有挑剔。其实,五四时期的胡适,名噪一时,“文学革命的成功,得胡氏提倡之力极多,外人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The Father of Chinese Renavssance)。”章士钊曰:时人“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遂乃一味于胡氏文存中求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目不旁视,笔不暂停”,“天下悦胡君之言而响之者众也。”可见影响之大。胡适是现代中国一个相当复杂的著名人物,是中国右翼知识分子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京剧里那咬牙切齿、横着膀子出场的黑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当他开始呀呀大叫的时候,人们就知道他马上要唱了,这就是“叫板”。不单戏曲里需要“叫板”,现实生活中需要“叫板”的事情也很多,小到家庭琐事,大到一个组织的管理、国家公共管理、执法等,不胜枚举。比如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当遇到孩子大闹特闹、无法无天时,父母实在忍不住就总要唬起脸对孩子吼一句:“你再这样不听话我就要打你屁股了。”话是说了,可手并没有忍心打下去,因为父母期望通过震慑、威吓能起到作用。但当孩子发现父母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他时,就根本不会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而家庭则是一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最好的地方。为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我们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父母敬一份孝心,为社区献一片爱心”的活动。 “煮饭、洗衣”敬“孝心” 这次活动,我们采取了角色换位,让孩子们为自己的父母煮饭、洗衣,从中领悟到父母养育的艰辛,进而激发孝敬父母的赤诚之心。 细心的女生,特意为父母准备了平时爱吃的蔬菜,味道虽差些,但父母吃在嘴里,乐在心头,夸自己女儿长大了,学会了关心体贴;而粗心的男生,把饭做成夹  相似文献   

19.
公司行销主管毛先生的口头禅是“Marketing”,因为发音不准,这个词儿听起来像“毛可丁”,所以他被同事戏称为“毛丁”。毛丁先生跟首席信息官“牛IT”先生私交甚密,无话不谈。最近公司上了新的财务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牛IT便私下向毛丁打听该项目在业务部门的实施效果,他问:“有了预算管理系统,你这个烧钱大户现在是不是就得中规中矩,做不了小动作啦?”  相似文献   

20.
“博士赵”     
“博士赵”并非别人,而是教我们语文的赵老师。他五十开外年纪,浓眉大眼,身材微胖,戴一副宽边近视眼镜,看起来像一个大博士,我们便给他取了这个雅号。“博士赵”知识渊博,我特别喜欢上他的课。他的语言幽默风趣,在给我们传授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感到开心。记得那天学《猫》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