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小我”与“大我”论实质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观点认为,“小我”是诗歌作品能够成立的基本前提,以“小我”写“大我”要力求“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小我”与"大我”论实质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观点认为,"小我”是诗歌作品能够成立的基本前提,以"小我”写"大我”要力求"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中“无我”或文中“唯我”都是散文创作的大忌,问题的关键在于“小我”要和“大我”声息相通,作者在对生活素材进行精益求精的艺术加工的同时,更要严肃地从中发掘和提炼生活的意蕴和美学价值。熔铸到自己的艺术个性中去,才能创作出各具特色、各自动人心弦的歌。  相似文献   

4.
“猫论”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它反映了邓小平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认识“猫论”与原则的关系,是正确认识和评价“猫论”的关键。本文从不以原则为出发点和应以原则为指导这两个方面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奉行“猫论”与坚持原则在理论上是不矛盾的,在实践中应该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70年前,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是毛泽东同志“工农割据”战略思想实践的光辉起点,它是最早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旗帜的武装起义,是由我党领导的最早的工农兵大联合的武装起义,它最早成立“工农革命军”并最早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最早开辟井冈山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选题是新闻创优的基础,事关新闻创优的成败。围绕“大”字做文章,不失为新闻刨优的一条成功之道。“大”即大主题、大事件、大人物、大成就、大典型、大革新、大发现、大经验、大问题、大理论、大影响等。围绕“大”字做足、做新文章,我们的新闻创优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哲学无用”论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此观点既有所见也有所蔽。文章通过对其所见与所蔽的梳理和分析,批驳了“哲学无用”论的浅见与近视,阐明哲学的“无用”乃是一种大用;哲学作为对人生有系统的思想的思想,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为美好的幸福的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人生智慧.对待哲学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诗歌的表现内容,有“言志”说、“缘情”说以及“情志合一”说。“诗言志”本有丰富的内涵,但作为儒家政本主义文学论纲,被人为地抽象化,于是有“缘情”说的矫枉过正。“情志合一”说则是双重否定之后,“缘情”与“言志”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陈铨提出的“英雄崇拜论”是“战国策”派最受瞩目又最有争议的一大主张。关于“英雄崇拜论”,“战国策”派内部引发了一场论争,既有倡导者如陈铨,又有居中调和者如贺麟,也有反对者如沈从文。研究“战国策”派内部围绕“英雄崇拜论”展开的论争,可以更为客观地揭示“战国策”派内部和外界学人所谓的“英雄崇拜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在今日中国的化冲突中,个性化的倾向愈加突出,“彝人制造”走出大凉山,在都市取得成功表明。“边缘性”以其神秘的魅力受到“现代性”的青睐。尽管其音乐表达与生命与自然紧密相连,化的包容更是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余华创作观念的变化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指出余华创作观的这种变化的根本因素,在于他实现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推陈出新”论,作为其人民本位的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时态意义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继承性学说和批判辩证法思想的中国化发展;在历时态意义上,又是对传统诗学“通变”说的现代性与革命性转化。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报刊发展初期,自由主义是使“喉舌”获得自由的主义,“喉舌论”是使言论自由成为现实的理论。戊戌变法前后,维新变法人士的报刊“喉舌论”,首先是要求封建专制统治者还民众以话语权,给民众以监督官吏、监督政治、监督社会、变法图强的政治权力;其次,他们还十分强调报刊“去塞求通”的“喉舌”功能,这是他们对启蒙民众,宣讲民主、科学的真理,沟通社会上下和国家内外信息以变革社会的话语制权的强调。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报刊“喉舌论”,则是要求其报刊成为宣传革命思想、推翻帝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喉舌”,掌控革命舆论的话语制权。  相似文献   

14.
《庄子》“道”“气”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文本中,“气”与“道”都是“哲学第一概念”。“气”与“道”两大范畴之间不存在属种概念之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根本不存在谁统摄谁、谁说明谁的关系。换言之,在《庄子》文本中,存在着两种宇宙生成论:一是气论;二是道论。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形式上的系统”在《庄子》文本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造成《庄子》文本内在结构性与逻辑性矛盾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庄子》一书的成书过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超越“符合真理论”确立“实践真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高岑 《洛阳师专学报》1999,18(1):16-18,22
“符合真理论”否定真理包含人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因素,存在诸多缺陷,阻碍着实践探索。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理是基于实践的人的创造力量的理性化,是人对一定客观条件的肯定和超越;真理固然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它同时也包含着基于实践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确立“实践真理论”对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否定科学,诋毁科学,亵读科学;冒充科学,宣传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神创论”和“救世主论”、反天文学的“多层宇宙论”和“地球爆炸说”、及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业力论”和‘审病不治说”、反伦理学的假“真、善、忍”,是反宗教学的邪教。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钱钟书先生所著《管锥编》中有关女性的诸多议论在学术思想史上有重要价值。为此指出,钱氏对“甚美必有甚恶”论的驳议,对“色衰而爱弛”一语的阐释以及对“男尊女卑”现象的思考,都是其以人道主义为基调的学术思想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的建设应从对各种中心主义的争论中转向对人自身的反思中来.深层生态学提出的“生态大我”概念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生态大我”的本质是自我认同模式的变革.中国传统审美范畴“意境”与“中和”很好地体现了“生态大我”的认同模式和精神诉求,丰富了“生态大我”内涵,从而启发生态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新课“文学与陶瓷艺术”首次将文学与美术在理论上、教学上,创作实践上,深刻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改革了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新课“文学与陶瓷艺术”是教学上,艺术教育上,艺术创作研究上的创新,它既有理论性,又具有操作性,因而能为高校教学、艺术教育、美术创作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服务,并且,此课也填补了相关方面的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20.
薛晓萍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1):72-72,82
“通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对“通感”这一现象及其使用领域进行实例分析,说明了“通感”在表现文字艺术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