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话语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和文学作品联系日益紧密,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所使用的两种引语—-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通过分析两类引语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分析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风格,语音、词汇、句法等具体的微观层面是重要的切入点,但对文学作品中话语和思想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将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叙事学意义以及所体现的美学价值。本文以澳大利亚女作家贝弗利.法默的短篇小说《蛇》(The Snake)为蓝本,探讨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在突出作品主题方面以及作品主人公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海明威以他独树一帜的“海明威风格”,创建了一种洗练、简捷的现代叙事文体,而且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现代美国文学的发展有特殊的贡献。从叙事视角、对话、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等叙事手法人手,对其短篇名篇《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从而向读者展示,海明威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4.
欧茨的长篇小说《中年》巧妙运用各种叙事手段塑造了一个救赎者——亚当的形象,表现了作品的“精神救赎”主题:现代社会中年人如何摆脱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通过细致分析《中年》的平行结构、多视角叙述和自由直接引语等叙事特征可以揭示作品在表层叙述下的深层含义以及小说所蕴涵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5.
叙事引语对于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刻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的叙述者通过变换叙事引语调整叙事方式,达到变换感情色彩及语气的目的。在小说翻译批评领域,叙事引语能评判译者是否从形式和内容上真实再现原文主旨和艺术效果。尽管大陆、台湾同根同源,但由于各种历史、文学和文化因素的差异,两岸译者对小说 River Town 原文中人物话语的不同处理方式给大陆、台湾的译本带来不同的文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欧茨早期的代表作《那年秋天》展现了她对美国现代家庭婚姻问题的思索。小说的叙事在过去和现在两个层面上交替进行,展现了人物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全知旁观视角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交替展开以及自由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的同时使用,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同人物的叙述声音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也透过这些人物形象揭示出20世纪中后期美国社会存在的婚姻危机。  相似文献   

7.
自由间接引语拥有两大属性,即模糊性与干预性,前者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小说融入了朦胧的审美效果;后者传达了小说作者的声音,隐秘地表达了同情或讽刺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音响类直接引语是直接引语与广播媒体录音技术结合后产生的新的引语形式,具有多模态属性。文章通过大量语料归纳出该类引语的四种模式:(1)引导语+引述动词+音响直接引语;(2)引导语+音响直接引语;(3)引导语+引述动词+间接引语+音响直接引语;(4)含说话人的小句、复句、句群等形式+音响直接引语。文章也分析了倒装类音响直接引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引语在国际交往中被广泛引用,成为增进彼此间友谊的助推器。口译实践中,译员要在准确把握引语特点的基础上,灵活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直意译结合法、增减法等,准确、流利地将引语转译为目标语,圆满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10.
重视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了中外新闻使用直接引语的情况差异,指出直接引语在中国新闻实践中的缺失,通过论述直接引语体现的新闻意蕴和作用,提醒人们注重直接引语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各流派大都应用自由引语,改革小说叙述角度,提倡作者隐退,如乔伊斯所言“艺术家……不可见到,不复存在,他无动于衷,修剪着自己的指甲。”本文试图将文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探讨自由引语这一颇具意味的语法形式之特征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引语已经成为新闻英语报道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将结合纽约时报上的英语新闻具体探讨在英语新闻报道中为什么要用引语、怎样使用引语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作家,他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的叙事手法,着重从意象与叙事的融合、独特的心理描写(叙述性分析、叙事性独白)两方面来探讨劳伦斯的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既探索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丰富了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鸣凤之死”作为《家》中的经典片断,人物所讲述的故事交叉包容,在各自有限的叙述中,实现总体叙述的无限性,使文本呈现复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人权的概念来自于西方,英国<自由大宪章>在人权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国学者对<自由大宪章>的研究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自由大宪章>是13世纪初王权、贵族权和教权三权激烈冲突的产物,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体系,它所规定的自由和人权的观念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全人类的通用话语和普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在康德美学中,审美自由以自由感的形式出现。自由感为自然人向自由人的过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为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在心理经验层面上的实在性提供了一个感性的基础。自由感作为审美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康德以前都有着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不过,是康德第一次提升了自由感的理论内涵。自由感是指人们在审美经验中体会到的自由愉悦,但又与感官的快感和道德感不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即与客体对象实际存在无关的无利害感。这种无利害的自由感在康德美学中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知性和想像力的自由游戏和天才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马克思认为,人要在现实中实现自由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自由时间的增加,它包括了人在自然面前获得自由和个人在社会中实现自由。二是人自身也应该自由自觉地发展自己。前者是自由实现的在外因素,后者是自由实现的内在要求,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系统功能语法"情态引喻"的运用把情态分为无标记性情态和标记性情态,借助于情态的这种划分和情态的取向,对"The life of Abraham Lincoln"中直接引语的人际意义研究发现:林肯的话语除非标记性情态用的多以外,在情态取向上更多的是采用主观取向,这些都有助于表达林肯果断、坚决、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标记性情态在林肯的话语中表现了其幽默风趣、体恤人民、关爱家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河南作家南飞雁的中篇小说《红酒》《灯泡》《天蝎》属于官场小说的范畴,南飞雁的小说应读作"官场"小说,更应读作官场"小说"。人物命名的符号化使小说成为一种寓言式书写和隐喻式表达,其要表达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官场空间和生活于官场的人们对权力追求的集体"有"意识。作为官场"小说",南飞雁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话语方式,小说隐含作者的道德倾向和价值取向影响了叙述者,隐含作者与叙述者一起对受述者、隐含读者和读者产生影响。小说通篇采用自由间接引语的话语方式,使叙述者主体与人物主体有融合的趋势,在融合中让读者体官道、悟人道。读南飞雁的官场小说,还应该对小说的语言魅力给以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体现了马克思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它在对历史上自由观的超越和扬弃中,经历了从理性原则下的精神自由到作为人的本质异化扬弃的自觉自由、从人本主义的自由观到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科学的自由观的演变。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是实践的自由观、唯物主义的自由观、辩证的自由观、具体的历史的自由观。马克思对自由的追求与超越,是马克思思想演变的内在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