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重义 《河南科技》1991,(8):12-12,3
<正> 所谓超高产栽培技术是针对小麦生产系统,利用综合农艺措施,充分发挥品种的遗传潜力和自然潜力,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达到高额丰产之目的。我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小麦高产规律和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科研成果对指导小麦生产和发展栽培学科起到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欲提高小麦总产,除大力促进中低产麦田的均衡增产外,如何突破高产地区现有小麦高产水平,实现高产再高产,是当前值得探讨和  相似文献   

2.
<正> 小麦是需氮较多的作物,增施氮肥对提高小麦产量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因施用不当而未能增产,甚至造成减产。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氮肥经济效益,在淮北平原的汝南县等地,对氮肥的增产效和经应济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材料和方法试验在亩施P_2O_5(以下简称p)8.16斤/亩基础上,设氮素用量为CK、N_4、N_8、  相似文献   

3.
<正> 为推动科技兴汴战略实施,加速科教兴农进程,使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本年度夏粮生产会议上提出要抓好143万亩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开发(简称“一优双高”开发)。其目标是,143万亩小麦亩均单产300公斤以上,其中13万亩高产开发亩均单产400公斤以上,从而带动全市435万亩小麦均衡增  相似文献   

4.
小麦生产是河南省的一大优势,全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每年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而且农民人均农业收入的30%左右来自于小麦产业。在世界和中国小麦连年减产,小麦市场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河南小麦生产如何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小麦经济”,使全省小麦生产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几年来世界小麦产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世界小麦连续五年减产,供给趋紧;传统出口大国小麦减产严重;国际…  相似文献   

5.
<正> 霜冻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危害也很严重,特别是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历史上仅1953年和1954年4月份发生的两次霜冻,使华北地区一亿多亩小麦平均减产20%以上,淮北麦区严重损失。现将冬小麦春霜冻害防御技术介绍如下。 1.掌握安全拔节期。小麦拔节前后在抗寒能力上有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小麦高产再高产氮肥运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高产再高产氮肥运筹模式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李友军付国占郭天财王绍中倒伏、贪青晚熟是高产地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两大历史性难题。一般认为,中后期施氮多或过晚是造成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的主要原因,因此生产上提倡重施底肥和冬前追肥。河南省小麦高稳...  相似文献   

7.
<正> 小麦“三合一”拌种技术,是我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探索小麦高产途径中,根据本地土壤养份状况和小麦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性研究出的一项小麦增产新技术。它综合了国家科委和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微肥和增产菌的优点,又加入辛硫磷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具有用工少,投资小,见效大的特点。这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后,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增产效果。它的推广应用使我县小麦产量打破了1984年以来的徘徊局面,连续几年超历史最高水平,荣获省夏粮生产先进县。从而使我县小麦产量水平由低产水平发展到中产向高产的过渡阶段。目前这项技术已被我县农民普遍采用。1991年全县种麦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产量的高低,受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制约,因此,若增加小麦产量,必须扎扎实实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措施。(一)调整作物布局,建立合理的小麦种植制度发展小麦生产,要从全年全局着眼,在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的基础上来提高小麦产量。安排小麦生产时,需要根据农业区划和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叙述的是印度西北部地区在灌溉条件下进行两年试验的结果。豆类间作物的后季作物小麦,在生长、产品品质、产量和氮吸收等方面均增加。各种豆类间作物,例如花生、豇豆(饲料用和籽粒用)和绿豆,与高粱相比较,后季小麦所需氮肥减少30—84公斤/公顷。材料与方法试验是在1976—1977年和1978—1979年的7至4月份,在新德里印度农业研究院农  相似文献   

10.
张明友,1952年10月出生,河南郑州人,1979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1979至1990年在郑州市原种场从事小麦原良种提纯复壮及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每年推广15~20万斤小麦原良种服务于农业生产;1990至1994年在郑州市种子公司任业务科长,每年为生产上提供100多万斤优良种子:1994年至今在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工作,现任农作物研究室主任、玉米课题组组长、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正> 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中一项改革性的新技术,它不仅适用于棉花、西瓜、花生、红薯等作物,同时,一膜两用也适用于晚播小麦。小麦盖膜是解决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促苗早长,安全越冬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之一。据1983年—1985年省农科院小麦所及各地联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它能增温保墒、促弱变壮、加速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提早成熟等作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中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技术现代化和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特别是面对加入WTO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业生产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支撑,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因此,加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加快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及信息技术系统的研究,更是实现河南省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河南是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和贸易量最大的省区。目前,随着我国南方、东北地区小麦面积逐步调整和西部退耕面积的扩大,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 小麦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常年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80%。因此,小麦产量的丰歉,对全县人民的生活及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力得到发展,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加之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小麦产量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大幅度增长。1987年单产186公斤比1978年单产113.5公斤净增72.5公斤,平均每年递增5.6%。我县小麦生产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间,  相似文献   

14.
<正> 杞县高阳乡水牛里村是全省小麦高稳优低试点之一,小麦单产已由150公斤左右上升到350公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省的小麦生产状况,分析该试点的小麦增产因素,可为指导小麦生产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技术进步在小麦增产中的作用从1978—1986年的资料可以看出小麦亩投资和亩用工变化并不明显,但小麦的单产的增加却很显著,年平均达17公斤,这说明农业的科学技术进步在小麦的增产中起了主导作用。那么技术进步在小麦的增产中具体起了多大的作用?应有一个定量的概念,我  相似文献   

15.
<正> 生物的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异花授粉作物玉米、高粱的杂种优势早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近些年来自花授粉作物杂种水稻也已用于生产,对提高产量都起到了巨大作用。目前唯独主要作物小麦的杂种优势还没有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其原因是小麦为自花授粉作物,靠人工授粉产生大量的杂交种供大面积生产应用困难较大,或者说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些育种家往往采用三系配套方式培育出杂种小麦在生产上试种。这一方式需要繁殖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手续较为复杂。为了使制种简单化,优势不受异型胞质影响,有些育种家已开始进行化学杀雄配制杂  相似文献   

16.
<正>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的、不能取代的、有生命的基本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优良品种,是一项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的增产措施,搞好种子工作,可以直接促进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因此,种子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解放以来,我省种子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是粮食生产有大幅度的增长。小麦我省是小麦的主产省,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因此,解决好小麦优良品种问题,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解放初期,家  相似文献   

17.
<正> 小麦模式化栽培就是遵循系统工程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建立起小麦个体与环境条件高度协调、高度综合的技术体系,在掌握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环境因素定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优化农艺措施,使小麦的个体和群体按照最佳的形态发育,实现其动态平衡,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早在六、七十年代,世界上一些工业先进、农业发达的国家(如苏联、美国、日本、英国、以色列等)先后进行了有关作物保护、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机械化种植业亦是农业现代化中的一个方面播种、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俗语:“种好六分收”、“种好是丰收的前提”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种好”系指播种均匀、种子复盖深度一致、适量用种子、肥料、适时种植等。机械种植能实现“种好”要求、并已被多年实践证明—省种、有一定增产幅度并减轻农民劳动量。但是,多年来我国的机械种植水平不高,机播面积也不大。据农牧渔业部的统计,全国机播面积占农业生产中总的种植面积的8.8%。其中,小麦机播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4.5%;玉米机播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6.9%。这说明当前我国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今后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机械化种植业必须相应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河南省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了571个农作物新品种,主要农作物品种经历了4-7次大规模的更换,每次更换都使产量增长10%以上。尤其是“八五”以来,我们加大了新品种选育工作力度,先后选育出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如小麦方面的豫麦13、豫麦18、豫麦21、豫麦41、豫麦49、豫麦54等。到目前为止,已选育出25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其中小麦品种已审定62个,这些品种在生产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力选育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同时,近年来还加强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选育出了如豫麦34、豫麦35、豫麦47…  相似文献   

20.
尿素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较多的优质化学氮肥。据笔者了解.有些农民朋友对尿素的特性还不太清楚,在生产中易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