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BCF纱热流变形过程中丝在变形管和填塞管中的受力情况及形态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丝的弯曲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BCF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BCF纱的大多数弯曲是在丝撞击丝塞时产生的,变形管的主要作用是使丝充分分离,而填塞管的作用除保证丝弯曲外还对已形成的弯曲进行定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BCF技术中变形管结构及气压对变形管内流场的影响。采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不同结构的变形管以及不同气压下变形管射流场的速度分布、湍流度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变形管几何结构及空气压力对变形管内流场有明显影响。合理的喷嘴结构,较高的空气压力有利于对长丝进行热流变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二维多普勒激光测速仪对BCF技术最关键部位——BCF变形喷嘴的变形管射流场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利用片光源对射流场进行了观察,另外还利用间接的办法,对BCF变形管内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BCF变形管内流场是一特殊的亚音速管内流场,该流场具有较高的湍流度和速度梯度,速度分布紊乱,绕变形管轴线旋转较强烈,并以较高频率抖动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喷气变形是一项新型成纱技术。碍于喷嘴精小而复杂,喷嘴中紊流及单丝的运动还不甚清楚,这给喷气变形纱成纱机理的分析研究带来一定困难。作者采用有色单丝立体示踪和显微测试等手段,对喷气变形纱中单丝的运动和转移进行探讨,大量观察了单丝在喷气变形纱中的各种形态,并找到了单丝轨迹的一般规律。这对于喷气变形纱成纱机理的分析推测,对于喷气变形纱拉伸断裂机理的研究等,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纺织大学变形纱研究室和浙江象山纺织设备厂共同研制的FDX型空气变形纱机,和由中国纺大研制的FD型系列喷嘴最近在上海通过技术鉴定.全国各地有关化纤研究所、纺织研究所、纺织院校及空气变形纱生产厂近四十多个单位的七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上宣读了《EMAD-17型空气变形纱机消化、吸收报告》,《FDX空气变形纱机研制报告》和《FD喷嘴研制报告》.与会代表对FDX型空气变形纱机及FD型喷嘴进行了认真考核,认为:FDX型空气变形纱机符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采用热流固耦合方法,研究了喷嘴长度与宽度、合金液喷射速度、冷却辊厚度和转速对冷却辊热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冷却辊热变形预测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该预测模型的恒间距控制方法。结果表明,相比冷却辊转速和厚度,合金液参数如喷嘴长度、宽度与喷射速度对冷却辊变形的影响更为明显;基于GRNN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5.98%;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间距控制策略可实现喷嘴包快速、精确地跟踪冷却辊变形,保证了间距的恒定,显著提高薄带初始制备过程中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一步法POY(pre-oriented yarn)/FDY(fully drawn yarn)涤纶异收缩长丝为原料,经空气变形加工制备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变形纱,分别对变形纱的线密度、拉伸性能、热收缩性能、纱线结构稳定性和纱线形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不同变形加工条件对纱线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喂率的增加,相比于涤纶异收缩混纤丝,空气变形纱具有较高的线密度,而纱线的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有所下降,收缩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当超喂比大于15∶10时,空气变形纱受热后形成高蓬松的纱线结构,而超喂比为35∶10时的空气变形纱结构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用EIB对变形纱线直径变化特征的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变形纱外观形态特征进行更好的评价,利用EIB对线密度接近(16tex左右)的棉纱、毛纱、加捻长丝、空气变形纱和假捻变形纱分别进行测试,对获得的纱线直径、纱线片段不匀(CV)、直径粗细分布、纱线模拟形态图等参数和指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纱线直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价.通过实验定量地说明线密度为16tex左右的变形纱纱线直径粗细变化类似于短纤棉毛纱,并且得出利用EIB来比较和评价纱线直径粗细变化特征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喷气纺纱是利用旋转气流作用推动纱条形成气圈运动,使头端自由纤维加捻成纱。本文采用本组研制的纱条气圈转速仪对喷气纺纱纱条动态气圈的转速进行了测试,并就改变加捻成纱过程中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气圈转速,探讨其与成纱强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膨松性能是变形纱线最基本的性能,可用膨松度表征.纱线的膨松度是以纱线空隙率,即纱线体内部纤维间的空隙占纱线整体的体积百分比定义的.实验证明,用Electronic Inspection Board(EIB)检测各类纱线的表观平均直径并计算膨松度有良好的适应性;各类纱线样品膨松度分布于20%~70%之间,以异收缩-空气变形纱和空气变形纱的膨松性最好,以后顺次为毛纱、棉纱、化纤长丝纱.  相似文献   

11.
转杯纺复合纱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过改装的转杯纺纱机上,通过调整涤纶长丝的超喂率生产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转杯纺复合纱。长丝超喂率对复合纱的外观、结构和性能均有较显著的影响。当长丝张力随长丝超喂率减小而增加时,长丝从复合纱表面逐渐趋向于分布在纱线内层。复合纱的拉伸性质、条干、毛羽等性能与长丝超喂率有密切联系。与纯棉转杯纱相比,复合纱的外观和性能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玻璃纤维长丝纱的机械性能做了较全面的讨论。文中着重探讨了玻璃纤维长丝纱在静负荷作用下的松驰性能以及反复循环负荷作用下的疲劳性能,同时设计了测定玻璃纤维长丝纱弯曲性能的试验方法——套环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指标——抗弯系数W。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长丝纱有较明显的应力松驰现象,反复循环负荷作用对玻璃纤维长丝纱的强伸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高收缩丝、微细旦POY丝、低弹丝(DTY)等差别化长丝为原料,加工成异收缩复合空变纱,对其纱线及仿毛织物进行了基本力学性能研究,对比纯毛织物得出:高收缩涤纶丝(单丝纤度为0.3tex左右)与POY皮芯复合空变加工成异收缩变形纱,其织物仿毛效果好;涤纶混色空变纱织物或与网络弹力丝进行交织的织物仿毛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4.
对喷气涡流纺喷嘴内的高速旋转气流场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纱体在该气流场中的运动。对喷气涡流纺喷嘴及纱体分别进行三维建模,采用Realizable κ-ε模型求解高速旋转气流的湍动特征,采用壁面函数法对近壁区域的流动进行求解,采用三角形插值法对纱体运动进行求解。实现对喷嘴内高速旋转气流的动力学特性及纱体运动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揭示喷气涡流纺纱过程中喷嘴内高速旋转气流的流动规律、湍动现象及纱体的运动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气流速度在喷孔出口处最大,且气流区域各截面的径向速度均为正值,这有助于自由端纤维的形成和纱强力的提高;喷嘴内气流区域各截面有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湍流涡存在;温度在喷气孔的出口处最小;喷嘴内气流的静压值大部分为负压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喷气孔气流流线进行较为规律的旋转运动,而喷嘴入口气流流线较为复杂,并有回流现象;纱体在喷嘴高速旋转气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弯曲,而产生的扭转相对较小,几乎没有伸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棉包涤纶长丝摩擦纱、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棉包锦纶全牵伸丝摩擦纱以及棉包粘胶长丝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它们与纯棉环锭纱和纯棉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棉包涤纶长丝摩擦纱织物和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织物在服用、舒适性等方面均优于环锭纱织物。这两种摩擦包芯纱织物作为服用织物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章对棉包涤纶长丝摩擦纱、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棉包锦纶全牵伸丝摩擦纱以及棉包粘胶长丝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它们与纯棉环锭纱和纯棉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锦包涤纶长丝摩擦纱织物和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织物在服用、舒适性等方面均优于环锭纱织物。这两种摩擦包芯纱织物作为服用织物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棉/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成纱工艺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弹涤纶长丝和精梳纯棉粗纱为原料,纺制不同捻度、不同喂入间距、不同长丝预张力的Sirofil复合纱,并测试了纱线的强力、条干和毛羽.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得到实验范围内棉/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优化纺纱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21,长丝须条间距6mm,长丝张力片重量3g.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元法对具有深透加热时的无模拉伸温度场进行解析,推导出其热传导微分方程式;首次分析了温度场中的热流输出边界条件,并考虑了加热线圈与冷却喷嘴间距的影响。理论解析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拉伸件内部温度分布,为无模拉伸变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喷气纺纱中,喷嘴是决定成纱加捻包缠程度的关键,直接影响成纱质量,本文运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喷气纺喷嘴中的气流场以及有关参数对喷嘴中气流场分布的影响作了测试分析,所得的结果对掌握喷气纺喷嘴中的气流场的分布规律、合理地设计喷嘴、优化有关参数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50年代末美国 Du Pont 公司提出利用缠绕方法纺纱到现在,喷气纺纱在设备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这种纺纱方法的加捻与成纱机理的研究却是非常少的。本文提出了喷气纺纱过程中假捻区捻度形成的一种机理,可以用来解释单、双喷嘴情况下的捻度分布情况。通过对村田(孪生双喷嘴)及 Du Pont(单喷嘴)纺纱原理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包缠纤维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由于村田原理喷嘴的安排使第1喷嘴与前罗拉钳口之间纱线的自转与气圈回转的方向相反,推后了边缘纤维被纱线夹持的位置,使较多的边缘纤维有可能在纱线中成为有效的包缠纤维。进而阐述了喷气纱的特点:毛羽的单向性、包缠纤维及纱芯捻度的不均匀性、单、双喷嘴成纱条件和成纱质量的区别,主要纺纱参数对纱线强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