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白鼠触毛的发育比被毛早。触毛的上皮性毛囊的发育分化及毛的生成,在胎儿时期已经完成,但上皮性毛囊分成粗细不同的上下两段的现象,是在仔鼠出生后一周至十天的时间内出现的。触毛的结缔组织性毛囊在胎儿晚期开始形成,在出生后约半个多月内完成分成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宽口虫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改进的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宽口虫的形态及其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发生过程为:1.大核改组带出现后,口原基出现在老口围带后方之腹棘毛左侧,其内的毛基体组装成整齐排列的小膜,构成新AZM,老AZM后部也发生部分更新的现象。2.额腹横棘毛基各5例,分别以3:3:3:4:3方式分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3.在第1 ̄3列背触毛中,分别于前、后仔虫的中部范围产生第1-3列新原  相似文献   

3.
包囊游仆虫的皮层及其纤毛结构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非分裂时期和分裂时期上海包囊游仆虫的皮层及其纤毛结构的形态学。形态发生中,纤毛原基按口原基,额腹横棘毛、尾棘毛、和背触毛原基的顺序先后在皮层内发生和分化,皮层相应位置也按序形成纤毛原基生长发育的空间。纤毛原基长纤毛时,其上方皮层表面裂开,伴同着新口围带逐渐外露,或新棘毛沿皮层裂口形成的沟槽迁移和定位。皮层表面突起中,唇和第二条脊经历生长发育和分裂的过程,被分配到前、后仔虫中,其中脊向仔细胞传递的这种现象是特殊的。所得结果表明,游仆虫的老口围带纤毛结构发生更新后形成前仔虫的口围带,并且前仔虫波动膜也可能是更新后产生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4.
包囊游仆虫的皮层及其纤毛结构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非分裂时期和分裂时期上海包囊游仆虫的皮层及其纤毛结构的形态学.形态发生中,纤毛原基按口原基,额腹横棘毛、尾棘毛、和背触毛原基的顺序先后在皮层内发生和分化,皮层相应位置也按序形成纤毛原基生长发育的空间.纤毛原基长纤毛时,其上方皮层表面裂开,伴同着新口围带逐渐外露,或新棘毛沿皮层裂口形成的沟槽迁移和定位.皮层表面突起中,唇和第二条脊经历生长发育和分裂的过程,被分配到前、后仔虫中,其中脊向仔细胞传递的这种现象是特殊的.所得结果表明,游仆虫的老口围带纤毛结构发生更新后形成前仔虫的口围带,并且前仔虫波动膜也可能是更新后产生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对刺楯纤虫的皮膜、口器、棘毛、背触毛以及细胞核作了超微结构水平的观察。结果表明,其皮膜银线系所在部位细胞外质呈电子致密的三角形,与周围外质有一定的间隙,此外的表膜呈小孔与外界相通;棘毛基部存在根纤维较短,伸入胞质深处;在纤毛器尤其是背触毛窝周围存在有膜囊,其在靠近细胞外质处常释放出内含的电子致密物质,可能对背触毛的支持起重要作用。此外,对口腔口围带(B-AZM),棘毛和背触毛在无性分裂时的发生也作了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6.
<正> 两代一群安哥拉山羊在15月龄第二次剪毛时测定其原毛重和剪毛后体重。从皮肤样本取得初级和次级毛囊密度、羊毛纤维直径、有髓毛比例以及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的比率等资料。用毛样估计产毛量和毛长,在所有特性中,两代羊之间除了初级毛囊密度外其它的都有很大的差异。和公山羊相比,母山羊有髓毛发生率较低,初级和次级毛囊密度较大,纤维直径较小。毛品质可与德克萨斯及南非的安哥拉山羊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应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束状全列虫无性生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 ,其主要特征为 :1 )口原基 (后仔虫 )出现于横棘毛的前方、中腹棘毛列的左侧 ;老的口围带无需再建而由前仔虫简单继承 ;2 )单一口棘毛来自第一列CA原基 ,2根额前棘毛源于最后一列CA原基并且所有原基 (除第一列CA原基 )均参与了横棘毛的形成 ;3)缘棘毛在发生上稍晚于背触毛 ,并且在前 /后仔虫表现不同步 ;4)背触毛为一组发生式 .  相似文献   

8.
应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束状全列虫无性性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其主要特征为:1)口原基(后仔虫)出现于横棘毛的前方、中腹棘毛列的左侧;老的口围带无需再建而由前仔虫简单继承;2)单一口棘毛来自第一列CA原基,2根额前棘毛源于最后一刻CA原基并且所有原基(除第一列CA原基)均参与了横棘毛的形成;3)缘棘毛在发生上稍晚于背触毛,并且在前/后仔虫表现没步;4)背触毛为一组发生式。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对刺Dun纤虫的皮膜,口器,棘毛,背触毛以及细胞核和了超微结构水平的观察。结果表明,其皮膜银线系所在部位细胞外持呈电子致密的三角形,与周转外质有一定的间隙,此外的表膜呈小孔与外界相通;棘毛基部存在根纤维较短,伸入胞质深处;在纤毛器尤其是背触毛窝周围存在有膜囊,其在靠近细胞外质处常释放出内含的电子致密物质可能对背毛的支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技术及银浸法对阔口游仆虫的活体、纤毛图式和银线系做了研究 .其结构特征如下 :额腹 :横 :尾一缘棘毛按 9:5:4模式排列 ;口围带小膜平均为 48片 ;背触毛多为 8 9列 ,其中背触毛列约含 1 8对毛基粒 ;大核“з”或“C”型 ;银线系为典型的“double eurystomus”型 .文中另对属内相近种作了形态学比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技术及银染法对阔口游仆虫的活体、纤毛图式和银线系做了研究。其结构特征如下:额腹:横:尾一缘棘毛按9:5:4模式排列;口围带小膜平均为48片;背触毛多为8-9列,其中背触毛列约含18对毛基粒;大核“3”或“C”型;银线系为典型的“double-eurystomus”型。文中另对属内相近种作了形态学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现在已知毛囊干细胞位于毛囊膨突部,毛囊膨突部临近毛囊外根鞘,即立毛肌附着的位置,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形态学未分化和慢周期状态。最近的研究表明:膨突部的细胞具有高增殖能力,并且能够被诱导分化为毛囊、皮脂腺、表皮。由于发现了新的细胞表面标记物,能够分离活的膨突细胞以及利用基因芯片分析多种基因的表达,膨突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很快。尤其是利用了精确的激光微切实验和基因芯片分析,已经确认了人细胞新的表面标记物。利用这些标记物能够快速地富集膨突部细胞,提高以后用干细胞治疗毛发疾病的可能性。膨突部细胞生物学对于研究靶基因治疗和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皮肤深Ⅱ度烫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常人皮肤裸鼠移植模型,建立一种深Ⅱ度烫伤动物模型.首先将正常人全厚皮肤移植于裸鼠背部,待皮片完全成活后,用高压蒸气消毒锅及自制蒸气烫伤装置,以压力0.12 MPa、直径1.5 cm 在裸鼠背部植皮区作用8 s,分别于伤后24 h、2、4、6周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观察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的损伤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被毛生长等情况.结果表明,正常人全厚皮肤于移植后2周完全成活,具有正常的组织结构;高压蒸气作用8 s,可造成所移植皮肤组织的深Ⅱ度烫伤,创面于伤后3周愈合,6周后有少量被毛生长.该模型可成功复制正常人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为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皮肤附件的病理变化提供了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4.
肥大细胞与针刺信息传递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过去的研究表明,在大鼠皮肤中存在多条纵贯全身的交感物质分布线,在这些线上的毛囊立毛肌上分布着极其丰富的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1-2].大鼠全身剃毛后,新生的毛首先在某些部位优先生长出来,形成新生毛线环路系统[1,3-4].针刺或皮内注射药物后会产生立毛运动线,立毛传递线下的皮肤显著充血.这种传递可以在去中枢支配的情况下,独立地沿着交感物质分布线或毛线环路传递,属于邻近毛囊间的连锁或接力传递过程,依赖于通过局部真皮网状层和皮下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反射[1,5].  相似文献   

15.
我的头发总是长得很快,一个月就要去一次理发店。可是,我的眉毛和睫毛为什么长来长去就那么长呢?A: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先了解毛囊的生长周期。无论是头发还是眉毛和睫毛,它们都是由毛囊制造的,而毛囊的生长可分3个阶段: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在生长期,毛囊细胞分裂十分旺盛,毛发会持续生长变长。生长期之后  相似文献   

16.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显示:腹毛目纤毛虫异毛虫(Allotricha curdsi)的口围带领部前1片和口围带翻领基部1片小膜由3列纤毛组成,而不同于其他小膜含4列纤毛的情况;在口围带、波动膜及相应皮层区形成小膜侧向纤毛和口盖结构;背皮层背触毛列中每根背触毛的纤毛单元由含纤毛杆的基体和无纤毛杆的裸毛基体组成;形态发生中前仔虫的口围带是由老口围带部分更新而来,并且后仔虫口围带原基在表膜下首先发生,此后突出表膜形成相应的纤毛器原基,经历一系列的发育分化过程而成为新仔虫的纤毛器.此外,将本种纤毛虫与以前报道的Allotricha curdsi(漠河株系)和Pleurotricha curdsi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腹毛目纤毛虫口皮层和口围带小膜的组成可能具有一些普遍性特征,口皮层和口纤毛器的结构可作为分类标准依据之一;形态发生中不同种类的纤毛虫其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可能是在皮层内不同的深度和皮层表面不同的位置启动的;并且,口纤毛结构的起源对纤毛虫的系统学及分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蛋白银、孚尔根和银浸等染色方法对E.charon的形态结构、形态变异性及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E.charon表面有额腹、横、尾部棘毛10、5、4根,背触毛12列,相邻两背触毛之间有两排银线网格,大核倒C形,小核球形。随机抽取100个E.charon,对其长,宽、棘毛数、背毛列进行统计,做出直方图进行分析,并与E.patella做详细比较,作认为E.charon应独立的为一个种。  相似文献   

18.
全文采用微观方法,揭示了骆驼皮表毛纤维数量少于毛囊数量的事实,同时证明了粗毛纤维不但发生于初级毛囊,而且也发生于原生次级毛囊。根据毛囊群结构,证实了绒毛与粗毛之比为(3.37),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之比为(8.27)。同时,提出了皮表鉴定骆驼绒毛比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9.
本项目采用微观方法,对骆驼毛囊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和定位,证实了骆驼毛囊是复合毛囊,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且次级毛囊呈组分布在初级毛一侧,构成完整的群体结构。根据这一现象用数量分析找出了毛囊的群、组分布频率,证实了三毛占绝对优势(72.78%)而在三毛群中以3,4,5次级毛囊组为最优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20.
郑永辉 《科技潮》2000,(9):38-39
动物以植物为食得以生存,这似乎是自然界的不变法则。你可知世上还有吃动物的植物?捕蝇为食的茅膏菜(俗称“捕蝇草”)在北美的森林沼泽地带,生长着一种专门以捕捉苍蝇及其他昆虫为食的“捕蝇草”,系茅膏菜科捕蝇草属的植物,叶子是它捕食昆虫的有力“武器”。科学家对捕蝇草的捕食活动作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叶子像两扇张开的蚌壳,叶子的边缘有着尖而长的牙齿(也称“刚毛”),叶子的中间长有触毛并具有感应功能,叶的边缘还有腺毛分泌甜汁。当苍蝇及其他昆虫为甜汁引诱飞进叶子并触动叶边的触毛,大约20秒钟之后,叶子就会产生一种类似动物神经系统的脉冲信号,并从触毛迅速传递到运动细胞而使叶片向内合抱起来,叶子边缘的刚毛便交叉锁绕在一起,昆虫就再也出不去了,而且被围在里面的昆虫越活动、越挣扎,叶子合得也就越紧。此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