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再论龙门山飞来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飞来峰广泛分布于推覆构造带前缘,规模巨大。多年调研查明,龙门山飞来峰在地层组成、内部构造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等方面均很有规律,明显反映出其构造成因,并以滑覆作用为主,其形成与龙门山构造带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龙门山三大推覆体和推覆面的构造变形特征 ,认为耿达 -汶川推覆体为褶皱冲断推覆体 ,映秀 -白水河推覆体为冲断推覆体 ,彭灌推覆体为冲断褶皱推覆体 ,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次级推覆体 ,而相应的推覆面分别为韧性变形为主叠加后期脆性变形 ;脆 -韧性变形以脆性为主及脆性变形的特征。其形成次序由北西向南东 ,即前展式扩张方式。主要活动时期为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3.
吴员  杨曙光 《科技信息》2009,(34):332-333
本文利用野外露头、野外实测地质路线资料和1:20万区测报告,结合前人对雪峰地区飞来峰构造研究成果,对雪峰地区飞来峰特征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以构造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根据成因将飞来峰分为两类:逆冲推覆类型、重力滑覆类型,结合该区典型的飞来峰构造剖面,分析不同类型飞来峰的构造特征,并对该区飞来峰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初步明确了飞来峰的大体分布范围。取得的主要认识有:在本区沅麻盆地东缘逆冲推覆构造大规模发育,其典型代表——飞来峰主要属于逆冲推覆类型,也不乏后期重力滑覆型;该带飞来峰主要集中发育于沅陵—辰溪—怀化—洪江—会同一带,究其构造属性应属雪峰基底拆离造山带的燕山期前缘推覆带,且该带的飞来峰主要形成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   

4.
推覆构造体系是由几条逆冲断裂带及其逆冲席、逆冲片组成,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叠瓦式构造。本文对研完这四条主干,搏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席、前缘区的侍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泥.模拟试脸研充了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及形成机制,指出其前缘三角区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四川灌县、江油地区龙门山推覆体构造带的观察,结合国内外资料讨论推覆体的几何学特征和几何分类。作者首先根据推覆体沿主断层倾斜面顺向下滑和逆向上冲运动的性质,将推覆体划分为下滑推覆体和上冲推覆体两种基本类型;然后,根据推覆体与结晶岩体几何学的关系,并结合其与主断层面相对运动的性质又划分为单侧式推覆体和双侧式推覆体两大类和几个小类。作者从推覆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探讨四川龙门山中北段推覆体模式。归类是初步的。在这些归类和龙门山推覆体模式分析中,对今后探索地壳上层滑脱构造的形成,模拟与这类构造有关的油气田区域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将其划分为茂汶─耿达推覆构造带、映秀—大宝山推覆构造带、彭灌推覆构造带三个次级推覆构造带,并对各级推覆构造带主滑面特征、推覆体内部构造特征、显微构造特征及变形性质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次级推覆构造带在变形性质上依次为韧性、韧脆性、脆性,变形强度由强至弱,变形层次从深到浅,均经历了多次构造叠加复合作用。主要推覆期为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紧密相关.构造带的分布和发育程度控制了大地震的主要范围和余震范围.构造带的推覆构造特征很可能控制了地震震源深度、震中区与烈度区的不同位等特征.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和次要断裂的发育程度及地形条件是引起次生灾害的主要原因,余震及天气条件是引起次生灾害重复率高、延续时间长的重要因素.灾后重建工作应充分考虑这些地质与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巨型滑覆型飞来峰体系与龙门山构造活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泛分布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前缘的飞来蜂群构成规模巨大的飞来蜂体系,其平面展布和构造线方向与龙门山推覆构造一致,但构造倒向与龙门山推覆构造相反.其明显构造特征表明为滑覆作用形成,并且与龙门山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龙门山收缩变形的继续发展对飞来峰产生叠加变形,中央断裂可截覆飞来蜂,反映了龙门山构造带具有很强的新构造活动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详细描述了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两个主要单元──双石断层和双石推覆体。根据它们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推覆构造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期次逐次发育的台阶式推覆构造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龙门山造山带是扬子板块的西延部分,主要受到3条断裂的控制,分别是汶川-茂汶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在扬子板块与松潘-阿坝地块的挤压下,龙门山于印支晚期开始褶皱隆升造山,在造山的过程中控制造山带的3条主要断层由正断层转换成为逆断层.综合前人的观点,通过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并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了龙门山的造山过程,并建立了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龙门山在造山初期主要是受到北西方向力的作用;晚三叠世末期主要受到由于东南方向太平洋板块的挤压而迫使扬子板块挤压的应力作用;燕山期龙门山造山带继承了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继续上升;喜玛拉雅期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在推覆构造活动加剧的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被推到高处的不稳定岩体大量下滑,形成滑覆体和推覆体叠加的构造格局,最终演化为现今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1.
详细描述了龙门山构造带中南段白石 -苟家大型飞来峰多条龙潭组地层剖面 ,讨论了龙潭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及其横向变化规律。根据沉积特征及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将区内二叠纪阳新组和龙潭组划分为 4个沉积层序并归于两个层序组 ,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首次发现区内晚二叠世存在强烈的沉积环境差异 ,并建立了龙潭期沉积环境模型  相似文献   

12.
泰安寺-干沟-苍坪断裂是龙门山前缘推覆构造带中南段主滑面,文章详细描述了该断裂在宏观和微观上的构造变形特征。据断裂带与飞来峰压覆及切割关系和ESR年龄,表明断裂的形成应早于飞来峰的就位,而飞来峰就位后断裂又有过再次的逆冲活动。断裂的主要活动期为喜马拉雅早期,而在喜马拉雅中晚期进一步对其进行改造。充分反映该断裂具多期次活动的脆性逆冲特征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中段构造特征与汶川地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钻井资料和各种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剖析了龙门山中段的构造特征和岩石圈结构特征的特殊性:(1)10 Ma以来龙门山中段隆升幅度和速率最大,(2)龙门山中北段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较南段弱;(3)龙门山中段主构造带之下存在有大干10 000 Ω·m的高阻异常体;(4)龙门山中段具有 0.015 cm/s2的剩余(60 km×60 km~120 km×120 km)布格重力异常,(5)龙门山中段为正的均衡重力异常区.在此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主震和余震的分布特征,得出:(1)四川汶川地震主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震源多位于映秀-北川主断层下盘(扬子地块上),断层活动的主动盘是下盘,映秀-北川主断层的活动为俯冲兼左旋走滑;(2)此次地震是扬子板块向西俯冲(L型俯冲)、四川盆地顺时针旋转和青藏高原隆升逆冲相互作用的产物;(3)四川汶川地震有可能是构造地震的一种新类型,其孕育巨大能量的最重要条件为地块坚硬(能量不易释放)和位于地块边缘(构造作用强烈,有能量来源).最后,建议有关部门和地学界重视中国主要地块边缘的重力场,尤其是剩余布格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的研究.这也许对地震的长期预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汶川地震特征及构造运动学初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龙门山汶川地震具有震级巨大、波及面宽、震中成线性展布的特点.根据震后构造地质调查,引发本次地震的断层活动主要表现为幕式斜冲与逆冲,其运动学特征是:断裂具有先走滑后逆冲,总体表现以逆冲运动为主.根据断裂面多期擦痕特征确定,断层活动主要为三期幕式活动,第一期为逆冲走滑,第二期为逆冲冲断,第三期为走滑逆冲.由地震破裂构造确定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一南东方向.  相似文献   

15.
龙门山地区印支期正断层及其对沉积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关口断裂两盘沉积对比分析,认为关口断裂在印支早期业已生成,断裂性质属正断层;受印支运动正断层的控制,研究区岩相古地理在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具有东西分异的特点;以龙门山山前断裂为界,岩相古地理格局的东西部差异性明显,沉积水体在川西地区较浅,而在龙门山地区较深.中三叠统天井山组亦发育于此张性大地构造背景下的北东-南西向碳酸盐台槽内,沉积水体较深;晚三叠世马鞍塘期,龙门山地区继承性存在的一系列正断层发育,使得古地势西低东高.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中段川西前陆盆地初始盆山边界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龙门山中段造山带、前陆盆地、飞来蜂的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研究,结合前陆盆地物源分析.确定了盆山转换时期川西前陆盆地初始盆山边界,重塑了盆山边界的变迁过程.研究表明,盆山转换初期川西前陆盆地盆山初始边界断裂为茂汶断裂,现今分布于冲断带内的飞来蜂均来自于茂县-汶川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的区域.印支-燕山期造山带向南东挤出,使位于茂县-汶川断裂带与映秀-北川断裂带问的地层发生交形和冲断隆升,形成北东向构造.作为前陆盆地基底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逐渐被抬升剥露,成为飞来蜂的源.随着造山带不断地冲断隆升,前陆冲断带向南东扩展,盆山边界由初始的茂县-汶川断裂依次向南东迁移至北川-映秀断裂、彭-灌断裂和关口-彰明断裂以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