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红花黄色素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脏采血,取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家兔颈动脉采血,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及穷血小板血浆(PPP),描记聚集曲线,计算聚集百分率,最大聚集百分率及药物的聚集抑制百分率。结果红花黄色素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抑制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红花黄色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尿激酶原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人血浆及其产生的血栓凝块 ,在试管中模拟纤溶酶原激活剂在体内引起血栓溶解的过程及麻醉开胸犬电刺激冠脉左旋支引起的冠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重组人尿激酶原的溶栓活性 ,并与尿激酶进行比较 .InVitro实验结果表明 :2 4 0IU /mL是 prouk血纤维蛋白专一的最大浓度 ,低浓度的重组prouk比天然 prouk具有更高的溶栓能力 ,这可能与其非糖基化结构有关 .当重组prouk浓度小于 1μg/mL时 ,它在血浆中几乎不降解任何纤维蛋白原 .犬静脉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 9× 10 4 、4 .5× 10 4 、2 .2 5× 10 4 IU·kg- 1 对冠脉血栓产生显著的溶栓效果 ,栓塞冠脉血管很快出现再通 ,残存血栓较溶剂对照分别减少了 6 9.2 %、5 7.0 %、4 3.1% ;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 ;与等剂量尿激酶溶栓作用相似 .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缩短 ;溶栓不伴有明显的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 ,而尿激酶溶栓的同时 ,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除高剂量组个别动物外 ,对伤口出血量增加出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而等剂量的尿激酶组伤口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检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ITT),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改变并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冠心病患者APTT时间显著缩短IP<0.05).由此可知,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和PAI-1及凝血4项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并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用浓度为 500 mg/kg灭幼脲(DFB)处理的构树枝条喂养桑天牛成虫,测定桑天牛每天取食量、虫粪量,不同时间对桑天半成虫每天虫粪、血淋巴及所产的卵中天幼脲含量进行HPLC检测。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每天摄入的天幼脲中,大部分排出体外且结构不变,雌、雄成虫排出量占摄入量分别为80.74%及76.48%;灭幼脲在桑天牛成虫体内还有累积作用,连续饲喂以DFB处理的枝条,10d后桑天牛成虫血淋巴中DFB含量高达雌虫19.549×10-6g/头,雄虫 17. 823 × 10-6 g/头;而雌成虫每天摄入DFB量的 1. 39%转移到卵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香砂养胃丸,霍香正气丸,保和丸,胃乃安和香砂六君丸等5种成药中Cu,Mn,Fe,Ca,Zn,Cr,Ni,Pb,Mg等3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得成药中Ca,Mg,Fe元素的含量较高,结果表明:药物功效与微量无机元素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二甲双胍、磺脲药及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血浆胰岛素、BMI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组Tch、TG、LDL-ch、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5;HDL-ch轻度升高的机理,P<0.05。不升高BMI及血浆胰岛素(Fins),改善血脂异常,降低纤维蛋白原。二甲双胍加胰岛素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可作为2型糖尿人血管危人群的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7.
预防性应用降纤酶致切口大出血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  病例1:男,80岁,因右斜疝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第1d起应用降纤酶预防血栓形成。用法:降纤酶10U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天一次,连续3d。术后第4d,切口出现大量渗血,急查出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凝固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纤维蛋白原含量(Fg)等项目明显异常并超出仪器可测定范围。再次手术探察,见皮下有大量渗血,约200mL,不凝,未见明显血管搏动性出血,重新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效果仍欠佳,考虑为应用降纤酶致切口出血。予停用降纤酶,并补充纤维蛋白原,输同型血浆等…  相似文献   

8.
发现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连续收集的48例既往无血栓病史的、首发的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住院患者(以及48例未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做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ABO血型的检测,并对这些实验室相关指标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在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和ABO血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均为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纤维蛋白原含量2.17(95% CI:1.306~3.608,p值=0.0028)和白细胞计数1.36(95%CI:1.074~1.719,p值=0.010 6).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是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与其他临床相关因素结合,可能有助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警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L:Fr)Fr]中水溶性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提取的安络小皮伞的多糖,经醇析,真空干燥后,用sepharose 4B柱层析,酚一H2SO4法检测其多糖分布,紫外吸收法(280nm)检测其蛋白质分布,表明提取物为多糖和糖蛋白的混合物,总糖含量为30.5%。lorry法和克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15%。采用P.C和G.C法测定,结果提取物中的多糖由三种中性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GLC:Man:FUC=1.2:3:1.7。用Fehling试剂法  相似文献   

10.
李燕婧  钟正贤  陈学芬 《广西科学》2015,22(2):143-147,152
【目的】探讨黄杞总黄酮(TFER)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机理,为进一步评估和研发黄杞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3种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大鼠体内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衰老加血瘀证"血栓模型,观察TFER的抗血栓作用,研究其机理。【结果】TFER能延长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同时能缩短血栓长度,降低血栓形成率;能减轻体内静脉血栓形成大鼠的血栓湿重;能降低大鼠血清血栓素(TXB2)、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MDA和脂褐质(Lf)含量,同时提高大鼠血清前列环素(PGI2)、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论】TFER具有抗血栓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凝血功能,调节血小板聚集反应,改善纤溶平衡异常,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达到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医学检验实验室SD大鼠血浆中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40只SD大鼠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正常SD大鼠血浆中的凝血四项参数比较稳定,PT的参考值范围为14.9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并比较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方法采用四通道血凝仪检测4种动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TT分别为31.72 s、47.35 s、106.34 s和35.96 s;APTT分别为17.66 s、20.49 s、20.74 s和16.27 s;FIB分别为20.45 s、18.20 s、22.81 s和21.35 s;PT分别为21.00 s、21.76 s、16.74 s和25.16 s;ICR小鼠的TT值与其他3种动物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PT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与Wistar大鼠和SD大鼠间、Wistar大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的APTT差异显著(P<0.05);ICR小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Wistar大鼠与长爪沙鼠间的FIB差异显著(P<0.05)。结论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变化特点,对76 例哮喘患者按维医体液论进行辨证分型(其中异常黑胆质型哮喘组30 例,非异常黑胆质型哮喘组46 例),并与健康对照组89 名进行对照,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 和CD62P、内皮素(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4 项指标,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和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CD62P、ET-1、PAI-1 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CD62P、ET-1、PAI-1 水平高于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和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t-PA 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和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FIB 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FIB 含量高于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 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 时间在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最短,其次为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研究表明,异常黑胆质性哮喘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和纤溶功能都发生紊乱,提示异常黑蛋质性哮喘处于血栓前状态,且这种状态较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APTT、PT及TT时间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APTT及TT较不伴血管病变组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浆t-PA水平、PT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糖尿病及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Fib水平、APTT、PT、TT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及血管病变,并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前有关人工饲养树鼩与猕猴部分凝血因子凝集时间的资料甚少,拟初步建立这两种动物部分凝血因子凝集时间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树鼩、猕猴的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树鼩的TT、PT、Fib和APTT值分别为19.27、17.34、30.51和27.88 s。猕猴的TT、PT、Fib和APTT值分别为20.81、9.82、18.73和33.56 s。人工饲养树鼩与猕猴的PT值、Fi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PTT值、TT值存在差异(P〈0.05)。结论人工饲养树鼩和猕猴部分凝血因子的凝集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物种雌雄个体间部分凝血因子的凝集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复杂性疾病患者在血栓前状态的共性并探讨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ELA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技术方法,检测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复杂性疾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及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P<0.05);复杂性疾病组血浆t-P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血清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与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血浆FIB浓度明显升高(P<0.05)。其中肿瘤组血浆FIB浓度的变化比其他3个疾病组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组PT时间明显缩短(P<0.05);APTT,PT,TT进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结论: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贯穿于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剑麻皂素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寒冷刺激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剑麻皂素,观察用药后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均明显升高(P0.01);剑麻皂素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DI)、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ESR)等指数,同时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1)。【结论】剑麻皂素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蚂蟥各部位的抗凝活性,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法和仿生提取法提取蚂蟥内脏、肌肉、吊干品中的抗凝活性成分,以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活性为指标进行抗凝测定。对比发现,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时,内脏的TT和APTT两种指标结果均大于肌肉和吊干品,而三者间的PT指标和抗凝血酶活性实验结果均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仿生提取时,在TT指标测定和抗凝血酶活性实验中,内脏的抗凝活性低于肌肉和吊干品,在APTT指标测定中,内脏与肌肉和吊干品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凝活性,在PT指标测定中,各部位抗凝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仿生提取法由于模拟蚂蟥口服后在体内消化过程,因此较生理盐水提取更具有科学性。由此得出蚂蟥各部位针对不同的凝血途径,其抗凝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抗凝物质基础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