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国家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用能够运载1.5米望远镜的宇宙飞行器飞到太阳系之外进行观测.被命名为TAU计划(Thousand Astronomical Units)的主要目的将是比在地球上更为精确地确定恒星和星系的距离。通过三角视差的测量方法,即测量从地球轨道的对边见到的恒星位置的明显变化,天文学家能够测量出到恒星的高达400光年的距离。然而,这一距离所代表的区域仅是我们银河系里较小的一角。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08,(6):13
日前,科学家发现了彼此近距离环绕的两颗新生恒星,它们共享着星系物质,在太空上呈现出“巨大花生”的外形。这一组花生恒星距离地球1300万光年,位于一个叫做Holmberg IX的小星系之中,两颗恒星都非常明亮,而且它们的质量是太阳的15倍。在它们的圆形轨道上,一颗恒星在另一颗的前方运行,从地球的观测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3.
天文学家们已观测到银河系中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恒星.这些恒星位于包围着银河系的球形银晕中,它们是150亿年前银河系形成时就诞生的最古老恒星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晓泓 《科学》2009,61(2)
通常意义上的天体视运动并不影响恒星等太阳系外天体的赤道坐标.然而,因地球运动引起的其他一些效应会使恒星的赤道坐标发生少许变化,这就是视差、光行差、岁差和章动.此外,大气折射效应也会使天体的视位置发生变化,但这一因素与地球运动无关.  相似文献   

5.
确定恒星自诞生之日起究竟存在了多长时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天文学中又有许多基本的问题直接和恒星的年龄紧密相关。例如,天文学家很想探究太阳系外行星上的生命迹象,那么知道拥有行星的恒星年龄就成了解释他们所观测到的天文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5,(7):7-7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恒星的体积最大也不会超过太阳的150倍。在这项研究中,天文学家将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准银河系中恒星密度最大的区域——圆拱星团,以便获得最好的观测样本。科学家原本期望能在那里发现质量为太阳的500倍至1000倍的超级大恒星,然而,尽管他们分析了那里的上千颗恒星,却没有发现有一颗恒星的质量超过了太阳的130倍。据估算,尽管两颗超大恒星的碰撞可以产生一颗质  相似文献   

7.
杨纪珂 《科学通报》1975,20(9):406-406
事物的差异性 用科学的观点去仔细观测自然界的事物,不难发现同类的事物总是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天空中,每颗恒星虽可按光谱和光度分类,但在同类型的许多恒星中并没有在光谱或光度上完全相同的两颗星。在地底下,各种岩石和矿床虽可按化学成分和岩相组织分类,可是也没有两  相似文献   

8.
张坚 《科学通报》1994,39(8):720-720
自1965年首次探测到羟基(OH)脉泽源以来,天体脉泽源的观测与研究已成为研究恒星早期活动及晚期演化的有力手段.在目前已知的各种天体脉泽源中,OH脉泽源由于分布广、辐射强,并且与恒星早期形成和晚期演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习惯上将OH脉泽源分为两类.一类产生于恒星形成区,称为星际OH脉泽源.另一类产生于晚期恒星包层,称为恒星OH脉泽源.  相似文献   

9.
太空的碎片     
辰序 《科学之友》2005,(1):21-21
美国宇航局两个太空望远镜近日发现了满布星际尘埃的行星残骸,它们围绕的恒星大小与太阳相近,这一景象能给天文学家提供一个类似太阳系诞生时的简单场景。在此之前,围绕着像太阳大小恒星的尘埃圆盘较少发现,因为体积更大的恒星通常可以把周围的尘埃圆盘照得更亮,也更容易被观测  相似文献   

10.
在宇宙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对太阳的研究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发展是由两种本质上不同的因素所推动的;它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的基础上:太阳就其结构来说是类似许多其它恒星的一颗恒星。多亏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较近,科学家们才有独一无二的机会来比较确切地、详尽地表述天体物理定律,而不同于观测别的、遥远得多的宇宙中的恒星。另一个方面则包括对日地关系的研究:对地球来说,太阳不单单是众恒星中的某个普通的恒星,而且是主要的、始终发出光和热的源泉。“Sine Solenihil”(没有太阳就没有一切!)有时人们在使用日晷时常说这样一句拉丁语格言。当然,它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星囚     
正距离地球二十光年远的地方,有一颗被人类命名为Gliese581的恒星。此刻,一艘月球大小的星舰正泊在它的内核里。星舰内,执行上校向最高统帅汇报:"统帅阁下,根据采集到的思维波显示,这里的智慧生命没有意识到观测的危害,显然,在将近一万年的生命长河中,它们都在浪费着观测资源。根据星际宪法,我们有权在不谈判的前提下将其囚禁。"两个宇宙时之后,这颗恒星表面同时闪现出无数个恐怖的耀斑,白光从血红的恒星内部迸射出来。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最近观测到宇宙"旋转木马"VFTS102,这是迄今观测到自转速度最快的超大质量恒星,其赤道区域环绕轴心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作用,如此之高的自转速度几乎能将这颗恒星撕裂。VFTS102非常炽热,是一颗高度发光的恒星,亮度为太阳的10万倍。这颗恒星曾拥  相似文献   

13.
在天空中有很多美丽的景观:各式各样的恒星、双星、变星;星云、星团、星系等等。但是在城市里,由于受光污染的影响,使得观测条件比较差,那些美丽的天体就显得遥不可及了。但是观测太阳系的天体就相对比较容易.特别是几乎不受城市观测条件影响的几个大行星。下面让我们来谈一下太阳系大行星的观测。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科学家日前报告说,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的卫星,但这一发现还需要更多的观测加以证实。尽管已知太阳系外行星的数量已经攀升至1 000个,但发现一颗系外卫星是难上加难。许多系外行星可能拥有环绕其运行的卫星,其中一些卫星甚至足够大,拥有大气,乃至地外生命。在两年前的一个6月的夜晚,位于新西兰的一架望远镜捕捉到人马座中一颗恒星明亮的瞬间。这意味着发生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微引力透镜,即一颗恒星或一颗行星或其他天体直接穿过地球和一颗更遥远恒星的中间,并通过引力作用放大了遥远恒星的光。在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观测结果进行筛查后,天文学家提出,介于中间的天体要么可能是一颗小一些的恒星,并有一颗海王星大小的行星  相似文献   

15.
前沿     
正恒星耀斑有助发现生命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行星主星发出的恒星耀斑猛烈且不可预测,但并不一定会阻止生命的形成,而且可能有助于发现生命。通过将三维大气化学和气候模型与从遥远恒星观测到的耀斑数据相结合,研究团队发现,恒星耀斑可能在行星大气和可居住性的长期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恒星耀斑是由恒星发出的,是磁成像的突然闪光。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16.
<正>100多年前,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恒星。如今,这颗名为HD140283的恒星被确定为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之一,它距离地球186光年。科学家指出,宇宙大爆炸发生于137.7亿年前,HD140283是大爆炸之后形成的首批恒星之一。天文学家通过计算预测,这颗恒星的  相似文献   

17.
奥秘     
银河系里有数以千亿的恒星,其中可能存在多少个文明?这要看下述问题的答案:所有恒星中带有行星系的恒星占多大比例?一个行星系里多少行星有生物圈?多少生物圈真正适合生命诞生?生命发展出智能的可能性多大?智能生命有多大比例尝试与其它星球沟通?文明的平均寿命有多长?有些问题可以靠天文观测来获得更为准确的答案。比如在恒星总数方面,银河系中仍不断有新恒星诞生,更广泛细致的观察可以更好地判断恒星形成的速率。行星本身不发光,因此太阳系外行星很难观测,但科学家仍通过引力等线索寻找它们。奥秘  相似文献   

18.
王科超 《科学24小时》2021,(5):56-56,封3
观星初体验 观星是一项实践和体验活动,但也需要一些理论知识. 夜空中我们能看见的大多数星星是恒星.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恒星,是因为在人类有限的视野和生命里,这些肉眼所见的恒星,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几乎没有改变,并且其中绝大多数的亮度也几乎不会改变.这将降低我们认识它们的难度.事实上,只要通过数次的观测,记住它们的位置和轮廓,就几乎不会再忘记了.  相似文献   

19.
迄今所知,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和半人马座α双星系统(A星和B星)。通常把比邻星与太阳的距离近似取作4.3或4.26光年,并以它作为最近恒星的距离数值。去年,加拿大戴维·邓洛普天文台的坎珀(K.W.Kamper)与美国耶鲁大学天文台的韦塞林克(A.J.Wesselink)仔细测量分析了几个天文台用长焦望远镜拍摄的三百张照片,结果表明,比邻星的视差是0″.7724-0″.004,相应的距离为1.295±0.007秒差距(4.22光年),确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而  相似文献   

20.
潘鼎所著《中国恒星观测史》一书,已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天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高水平的重要著作。该书包括《我国早期的恒星观测》、《甘氏、石氏与<石氏星经>年代的论定》、《秦、汉时期星象观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