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WCF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WCF的技术特点和在异构数据源集成上的优势,构建一个以WCF技术和XML技术为核心的异构数据集成解决方案,实现了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和不同开发语言之间的互操作.在实现上利用WCF实现通信总线与异构平台的屏蔽,应用XML来解决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目前较常用的异构数据交换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借鉴虚拟法的数据集成的实现思想,结合实际应用中数据集成的需求,提出基于XML技术实现异构敖据交换集成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简单易行,各系统仍然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行,共同部分只是XML文档,当需要进行信息交流时,通过中间件把本地数据库数据转换威xML数据文件即可.  相似文献   

3.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中间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构数据交换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内及企业间进行信息交互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异构数据集成入手,设计了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容器中间件,并与某医院数字化档案平台的开发实例相结合,提出了在该系统中实现异构数据集成的思路,为解决企业内及企业间的异构数据交换问题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分布在全球异构环境下的资源整合和信息交互共享,JMS与XML技术为实现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信息交互与共享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在不同平台上以XML作为数据表示的异构数据系统集成模式和JMS作为消息通信的集成框架,研究了该框架模式下的核心接口技术,给出了一个在此框架模型下的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如何将现有智能物件和子系统链接起来的问题,如何实现应用系统数据大集成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物联网的数字化矿山中海量的异源、异构数据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XML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算法(XUTD),首先将异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XML格式的数据,提高异构处理数据的能力,然后将异源海量数据在物联网的数字化矿山异构信息集成处理模型(DMIT)中应用,将集成的复杂系统数据进一步的通过数字化矿山异构信息集成处理模型进行负载分散,增加了网络传输压力,从而满足煤矿企业异构数据集成的要求,实现了异构、异源数据信息建设的总体思想。为有效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矿山数据大集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模型在煤矿企业应用后证明,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矿山异构信息集成处理模型可以有效解决异源、异构数据接入的问题,满足了煤矿企业异构数据集成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XML在异构数据交换中数据逻辑相关性低、服务器负担重、转换效率低等缺点,提出了基于智能文档的异构数据转换技术,设计出一种基于Office2003的智能文档,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利用智能文档实现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着重研究如何采用XML Schema和RDF等相关技术构建统一异构数据模型,并实现不同异构数据模型之间的映射转换。同时需要研究在对异构数据进行映射时如何解决数据间冲突的问题。在以上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异构数据集成平台  相似文献   

8.
探讨分析协同环境下各协作方交互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异构问题,针对协同数据库的特点及设计方法,提出一种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环境下异构数据的集成结构模型,并对模块查询过程的算法进行描述,阐述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文档与数据库数据的映射这一异构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解决协同数据库环境下信息的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异构数据源,而网络的发展又使企业中不同结构的信息交互成为必然。论述了异构数据源的产生,对异构数据集成方法作了详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基于XML的异构信息系统集成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XML与Web数据集成及技术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HIML缺乏规范的数据表达能力,基于Web的数据集成往往很困难。要使存在于Web上的数量巨大的数据易于共享、处理,利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现有的XML技术包括XML解析器、文档对象模型、XSL等都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各种平台下的Web应用程序中,从而实现异构数据集成。  相似文献   

11.
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异构交通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异构数据集成技术,提出采用中间件集成方式来构建交通信息平台,实现异构交通信息的集成.该交通信息平台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作为异构分布的交通信息系统的公共数据模型,用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技术来实现网络透明通信.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异构交通信息的采集加工、共享与交换,并提供了信息发布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XML技术的基础上,应用SVG技术实现了一种基于Web的UML图形编辑方法.该方法是以XML数据文件表示UML图,然后通过XSLT变换程序把XML数据文件在服务器端变换为SVG代码,SVG代码在浏览器中显示.对图形的编辑操作包括放大、缩小和移动等,该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允许用户随时随地通过Web进行编辑.  相似文献   

13.
基于XSLT的产品数据格式转换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面向转换的可扩展样式标记语言(XSLT)的相关规范,在已有的液压缸XML模型基础上,分析了描述液压缸BOM数据的源XML树代码,给出了在源树上操作的XSLT样式表以及由这个操作得到的HTML试验输出结果,此技术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产品数据格式转换提供了简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互困难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个集成化、满足网络环境下企业产品生命链中所涉及各个应用系统信息集成要求的平台,并建立了相应的体系结构.研究了实现该体系结构所涉及的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技术、STEP/XML转换技术和ActiveX控件技术等具体应用.研究了建立信息集成平台所涉及的分布式工作流管理中间件、分布式异源数据交换中间件和非结构化信息管理中间件等关键功能的实现,开发了基于B/S结构、面向产品生命链过程中应用系统信息集成的平台,实现了各个应用系统之间基于网络的信息传输、共享和交互.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数据交换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网络环境下数据交换的过程和特点,分析比较了现有数据交换方案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XML和Web服务的动态数据交换方案.构建符合UDDI2.0规范的UDDI中心;基于该中心注册数据服务,使交互数据在网络环境下易于被发现;服务提供方部署和发布Web服务,实现交互数据的动态提供.为提高数据交换效率,扩展了Web服务的发布方式:将交互数据的模式相关信息连同Web服务描述一并发布至注册中心;服务请求方动态设定查询条件,实现数据的动态获取;通过XSLT和数据语义匹配技术,实现异构数据模式映射和数据的转换.采用Java技术实现了原型系统,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大规模网络的性能时,如何便捷精确地构建网络仿真场景是其中一项关键步骤。该文结合可扩展标记语言(ex tens ib le m arkup language,XM L)和OPNET的外部模块访问(ex terna l m ode l access,EM A)技术,提出了一种网络仿真场景自动生成技术。运用该技术,独立于OPNET平台开发的第三方程序,首先导出数据库中的网络场景数据生成XM L文档,然后通过解析XM L文档,自动生成能够由OPNET进行仿真的标准网络模型。该技术既实现了OPNET资源的多用户共享,又避免了以传统方式构建大规模网络场景时所需要的繁杂的手工操作,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Relap5程序为对象,研究了核电站热工水力分析程序可视化建模技术。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定义一套名为RelapML语言描述Relap5建模信息,并基于Windows平台下的可视化界面开发技术,完成RelapML语言的可视化输入、自动生成并最终转换成Relap5输入数据,实现了Relap5建模过程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XML和新一代电子商务平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新一代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突出商业运作本身的需要.从系统框架以及后台技术角度阐述该平台及其实现方法,探讨使用XML作为平台中的商务语言的可能性与优势,并提出一个模拟现实商务世界的电子集市模型,以及其中各个部分的基本功能、相互关系和进行交易时的实现步骤.最终得出结论,XML可以作为新一代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务语言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在复杂网络和异构数据库环境下的数据同步,在分析基于触发器的数据同步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应用层数据同步机制.这种机制在应用层利用数据库和XML的映射来封装和解析同步数据,同时针对数据传输和数据库更新在应用层引入了可靠性机制.该同步机制具有与平台耦合度小、功能分层易于复用的优点,能够根据应用需求有效解决跨平台的数据同步问题.实践证明,该应用层数据同步机制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