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液相高效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仪对新疆博斯腾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GDGTs)化合物的组成及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考察了GDGTs化合物及其相关温度指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博斯腾湖不同湖区GDGTs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湖水pH值及电导率对支链GDGTs化合物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甲基化指标与湖水pH、电导率呈正相关.湖水深度与pH值对类异戊二烯GDGTs化合物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四醚指标与电导率、水深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海是接受陆源输入的主要地带,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有可能记录了流域环境与气候变化的信息。本文以中国东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陆源细菌来源的支链类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bGDGT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作为流域环境与气候变化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分析海域表层沉积物中bGDGTs的含量和分布,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中国东部海区沉积物中bGDGTs的绝对含量呈现出区块状分布,在东海基本上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而在南黄海最高值出现在南黄海中心泥质区。支链和类异戊二烯指数(BIT)值除在长江口外上升流区外,基本呈现出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论】bGDGTs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有机质主要富存于细颗粒沉积物,且有海洋自生bGDGTs的贡献;相对于陆源输入,海洋自生bGDGTs以环状为主;除特殊环境,BIT仍可以作为衡量陆源输入相对多寡的指标;东部海区沉积物中的甲基化指数/环化指数(MBT/CBT)不能作为构建流域古气候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测定皂化黑水中甘油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油与Cu(OH)2作用得甘油铜,用分光光度计在630nm处测其吸光度,采用工作曲线法确定甘渍含量,本法简便,迅速,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4.
探索了利用电位法[1]测定甘油和硼酸反应的平衡常数。在不同浓度下,甘油与硼酸反应生成硼酸甘油酯,通过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间接测定硼酸甘油酯的含量,通过逐步逼近法,外推到浓度接近零时的平衡常数,得到甘油与硼酸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3.0×1-0 9。  相似文献   

5.
将采集于清源山、华大后山果园、华大南浦果园、实验室附近等多处的高温堆肥样品在60℃、pH7.0条件下进行富集培养,其中南浦果园堆肥样品菌体长势较好,菌株呈暗绿色;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甘油浓度(0.5g/L~3g/L),进行菌株产甘油脱氢酶(GDH)的驯化培养与复筛,经8个批次的复筛,获得一株产GDH酶活达0.201U/mL的棕色菌株,编号TB8-5;经镜检分析同时结合菌落生长特性并经生理生化实验反应鉴定,初步判断筛选出的菌株属嗜热芽孢杆菌属;菌株发酵液中产物组分鉴定为二羟基丙酮(DHA),含量为0.597mg/mL,相应的GDH酶活也最高,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条件pH为8.0,Zn2 对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回用酵母发酵生产甘油的发酵周期比一次性菌种发酵短40~60h,平均产甘油率(846%)、转化率(416%)与一次性菌种发酵相当.采用回用酵母、高营养、低初始糖浓度、分批补料的工艺,不仅发酵周期短,而且平均产甘油率达1002%,转化率达46%,残糖较低,因此,此工艺对目前许多甘油发酵厂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和国产天然D-(+)-樟脑作为手笥拆分剂和α,β-二羟基的保护剂,与甘油反应得到缩酮类化合物,再与苄溴反应得到樟脑苯甲基甘油缩酮,产物经高压液相色谱(HPLC)分析和旋光测定。  相似文献   

8.
甘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国防、化工、油漆、食品、日化、医药、农药及生物制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发酵产品产量的控制、柴油的质量控制、化妆品的保鲜性及冷冻血液处理后的可用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高碘酸氧化法、Cu2+比色法和酶催化反应 分光光度法等近年来测定甘油含量方法的应用进展,认为甘油测定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传统检测技术与新纳米材料、新检测技术的融合,应进一步提高对甘油检测的专一性、灵敏性,实现甘油含量检测的仪器化、自动化、微型化以及快速化,并借助互联网和云技术,实现对甘油含量的连续、遥控、实时与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菌株K.pneumoniae XJPD—Li高效转化生产1,3-丙二醇的特性,将其甘油脱水酶与已知报道的甘油脱水酶(U60992)的序列比对分析,根据差异位点设计了Nβ471的定点突变,利用反向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甘油脱水酶(dhaBCE)的突变体质粒M1821,并在E.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诱导表达后在相对分子质量66、24、16KD出现三条特征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突变体M1821甘油脱水酶的比酶活为38.7U/mg,催化反应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40℃,与未突变重组甘油脱水酶比较,最适温度降低了约5℃。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落干期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不同磷形态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各形态磷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澎溪河流域消落带土壤TP含量均值为599.00 mg/kg,消落带土壤TP、IP含量均沿高程逐渐下降。消落带土壤活性磷(Ac-P)含量明显低于180 m的岸边土壤,155,145 m消落带土壤Ac-P含量低于165 m消落带土壤,与140 m沉积物中Ac-P含量相近,表明频繁的干湿交替会加剧消落带Ac-P的流失。消落带土壤TP、IP和Ca-P均与pH值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pH对土壤磷形态的含量有着重要影响;OM与Or-P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有机质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Or-P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Zhou  HaoDa  Hu  JianFang  Ming  LiLi  Peng  PingAn  Zhang  Ga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23):2456-2463
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 (GDGTs) were analyzed in peat samples taken from the Zoigê grassland, located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MAAT) and pH in the 210 Pb-dating peat core wer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yclization of branched tetraethers (CBT) and methylation of branched tetraethers (MBT) indices for the last 150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AT and pH values involved three stages of variation over the last 150 year...  相似文献   

12.
采用Landsat5影像数据对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地区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进行提取,通过地面同步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土壤水分在植被盖度较低时,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655;地表温度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关系r=-0.932,3种关系模型中线型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0.769 0;引入变量植被温度指数TVI并对其与土壤水分做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土壤水分与TVI之间的相关系数r=-0.906,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3种关系模型中,幂指数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R2=0.855 0,TVI与土壤水分的拟合效果较温度与土壤水分的好,因此利用植被指数对区域土壤水分的反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近46年临汾浅层地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临汾1962年~2007年0cm~20e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t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6年临汾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异常年份和气候突变等.结果表明:近46年来临汾各季节浅层平均地温均呈现为显著的变化趋势(-0.07 ℃/10a~0.53℃/10a),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各浅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平均每1-年升高0.15℃-0.26℃,以表层地温增温率最大;春季、秋季和年浅层平均地温表现为“暖-冷-暖”的变化趋势;浅层地温春季、冬季多异常年份,年平均地温异常偏高发生在2000年后,异常偏低发生在1996年;用滑动t检验法和Yarnamoto法发现地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了突变,用M—k法发现地温在2002年附近发生了突变;气温升高是导致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杭州市郊4个农田土壤中铜(Cu)、锌(Zn)、镉(Cd)、铅(P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参照不同评价方法和标准对其土壤污染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蒋村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全量及有效态Cu、Zn、Pb含量,4个地区土壤中均未有Cd的检出.单项污染指数评价表明,蒋村土壤已受到Zn的明显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乔司和下沙的土壤为清洁水平,七堡土壤属于尚清洁水平,而蒋村土壤污染等级为轻污染,污染水平为作物已受到污染.从综合累积指数评价发现,乔司和下沙土壤重金属为高度累积,七堡和蒋村土壤重金属达到严重累积程度.通过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相关系数分析可知,土壤的pH值、速效N、P、K及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与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据此推测4个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可能主要源自化肥及有机肥的施用,应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杭州蒋村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更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ASI法测定我国北方主要耕地土壤的有效态zn、cu、Fe、Mn,根据测定值高低分别选取各土壤类型的十个土壤样本进行植物栽培的微量元素试验.结果表明,ASI—Zn、Cu、Fe、Mn测定值与小麦生物量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n=40,P〉0.05);ASI—Cu、Fe测定值与小麦吸收量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n=40,P〉0.05),ASI-Zn、Mn测定值与植物吸收量达到显著相关水平(n=40,P〈0.05).以土壤ASI法临界值的2.5倍为补充土壤微量元素量,小麦吸收zn是有效且合理的,但是小麦吸收cu、Fe和Mn是无效的,表明ASI法的土壤微量元素丰缺指标在我国北方农田土壤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新疆博,精河流域下游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年该区域土壤STS(土壤总盐含量)、SMC(土壤水分含量)、pH 和SOM (有机质含量)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地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法,讨论研究区土壤盐分、水分、pH、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盐分与土壤水分含量值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变异系数分别为906.1%和658.2%,p H 值属于弱变异程度,变异系数为26.9%,有机质含量属于强变异程度,变异系数为1532.3%。研究区的空间变异比率范围在616.~958.%之间,其中土壤盐分含量属于中等空间相关性,土壤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 H 值均属于弱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上土壤盐分含量的分布呈中间高于周围的分布趋势,水分含量西南高于东北,pH值的空间分布基本上均匀,精河区域的比博河区域较高一点,有机质含量呈中间高于周围,西南部高于东北的分布趋势。土壤盐分含量与水分,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与有机质呈强相关性,土壤水分含量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H与盐分、水分、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尤其是与土壤盐分呈显著非相关。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新疆3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点)2006~2007年实测的0~50em土层土壤水文物理常数资料以及各站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综合分析了各常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常数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新疆区域内,1)土壤容重具有南疆〉北疆〉天山山区的分布特征,田间持水量和凋萎湿度具有南疆〈北疆〈天山山区分布格局;2)各土壤水文物理常数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对数型回归关系,其中,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与凋萎湿度间呈负相关关系,而田间持水量与凋萎湿度间呈正相关关系;3)各常数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关系,其中,土壤容重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容重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但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天井山自然分布的国家保护植物粗齿桫椤和金毛狗,以及邻近生长的狗脊叶片进行了生理生态特性测定;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监测了2013年其生境的温湿度,测定了土壤的理化特性、光照强度,以期为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生境年均气温17.896℃,年均相对湿度91.703%;土壤pH4.46,有机质含量2.20%.林内光照强度不足旷地的18%.叶片SPAD值和平均的净光合速率粗齿桫椤金毛狗狗脊,蒸腾速率则为粗齿桫椤狗脊金毛狗,3种植物均对低光照有较好的适应性.粗齿桫椤表现出低光合速率高蒸腾速率,有可能导致其生长较缓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沿海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穿越海相深厚软土,需要大量使用冻结法施工,而该地区典型土层热物理特性是冻结法设计的关键依据。研究土质、冻融条件等因素对海相人工冻土冻结温度、热物理性质和冻融性质的影响可为该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宁波地区3种典型土层,即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和砂质粉土,开展冻结温度和热物理参数测定,以及封闭与开放系统下冻胀融沉试验。【结果】3种土层冻结温度为-0.43~-0.23 ℃,且以砂质粉土的较高,粉质黏土的次之,淤泥质黏土的较低; 不同土层热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常温土的导热系数和容积热容量大小呈现一致性,表现为砂质粉土最大,粉质黏土次之,淤泥质黏土最小; 冻土的导热系数、容积热容量和导温系数均大于常温土,冻土导热系数为常温土导热系数的1.37~1.77倍,且颗粒越粗差异越大; 各土层冻胀率和融沉系数相差较大,冻胀率较大的土层其融沉系数也较大,表现为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砂质粉土; 开放系统补水冻结过程下各土层冻胀率和融沉系数分别为封闭系统冻结过程不补水工况下冻胀率和融沉系数的1.23~1.88倍和1.21~1.84倍。不论是开放系统还是封闭系统,海相土体各土层的融沉过程相似,可分为缓慢融沉、快速融沉和稳定融沉3个阶段。【结论】海相土体的冻结温度、热物理性质和冻融性质与其土质、状态和冻融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进行海相土体冻结法设计与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其物理特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