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发菊,女,1965年生,土家族,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1990年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分配到二峡大学从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细胞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及植物生殖发育与植物细胞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植物细胞工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细胞工程是以细胞培养和细胞操作为基础,按照人们的愿望,有计划地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的技术体系以及发展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及细胞培养、花药花粉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与基因转化等方面的内容。目前植物细胞工程领域中,组织及细胞培养技术在快繁、脱毒、远缘杂交胚挽救等方面已广为应用。生产次生物质的植物细胞大量培养,有的已发展成产业。以花药培养为基础的单倍体育种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重要农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细胞融合与基因转化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国在植物细胞  相似文献   

3.
辛翠花  郭江波 《科技信息》2011,(1):151-151,188
植物细胞工程是植物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根据工科院校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就如何合理进行植物细胞工程的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工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与体细胞杂交、胚胎培养和试管受精、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物质、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植物快速繁殖技术、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组织细胞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以及转基因植物等。  相似文献   

5.
郑寅  徐裂 《今日科技》2009,(10):56-56
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 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建设,实验室主任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徐建明博士担任。现在编人员33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  相似文献   

6.
植物修复技术应用前景广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学术动态》2006,(3):26-28
由国际植物营养学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浙江大学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植物修复与生态健康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9月10~13日在杭州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荷兰、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捷克等1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5省市共计20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促进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在植物修复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协作为宗旨,以“植物修复与生态健康”为主题,把农业、环境、生态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集在一起,研讨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科学理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稻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ProgressintheResearchofRiceCellEngineeringinChina黄群策(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副教授湖南湘潭4112OI)近代植物育种的历史表明,育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将会使植物育种在更高的...  相似文献   

8.
琼计科技[1999]292号海南省发展计划厅文件决定:在海南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海南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02年海南省科技厅将实验室更名为“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我省省属高校中第一个重点实验室。省政府要求“将其建成一个设备比较先进、功能较为齐全,可开展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动物繁育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制品研究的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近15年承担了国家计委、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海洋局以及海南省自然科学资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其中《耐盐植物分子育种研究》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红树抗逆胁迫相关基因的识别与分离》是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耐盐番茄新品系的培育》是农业部和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目前正在研究的部、省级科研项目有5项。该实验室研究方向明确,已经形成以耐盐植物分子育种为主的研究特色,在该领域有一定影响,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提高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和建议.这些做法和建议包括注意加强“三基”训练,优化实验课教学内容,变部分过程性实验为全部过程性实验,增加研究性实验,严格要求实验报告的书写,结合生产实践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形式和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等.进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探索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对《植物细胞工程》课程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满足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董鸣,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种群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植物生态学报》主编,《生态学报》责任副主编,《中国科学》编委(2007),SCIENCECHINALife Sciences》编委;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2.
曹建国副教授,1968年生于黑龙江通河.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1992毕业于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2001年取得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与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目前任中国蕨类植物协会理事,国际植物蛋白质组机构会员(INPPO)。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科学》2006,(1):F0003-F0004
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组建于1985年,是山西省首批的省级重点实验室,1997年正式批准对外开放,2003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半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4.
新增计算机存储技术和生物医学光子学等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增煤燃烧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机械设计和制造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创建了华中科技大学 英国剑桥植物基因联合实验室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最新统计资料(3) 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又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系统与进化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8月20日至23日在我校举行了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九届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研讨会。该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我校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的1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制造业发展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在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实验室的基础上,依托兰州理工大学建立了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实验室。2007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实验室,2000年获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通过教育部首次评估,2010年再次通过教育部评估。是国内唯一专门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研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28日,由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与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共同组织专家组,在我校召开了“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现场论证会。参加论证会的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金涌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苏志国研究员、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曲音波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忆平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邓克俭教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熊巨华博士、国家民委教科司科技处王守利副处长。我校党委书记黎树斌、院长蔡明德、副院长范圣第以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细胞工程实验室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实验室的开放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操作平台。因此,如何做好细胞工程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工程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建设实践为基础,探讨适合于开放式教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继花粉和花药培养之后的又一种实用化的细胞工程育种新方法,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并且绝大多数变异可以遗传,在再生植株中能够找到在常规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变异或重组类型,80年代以来,我国在作物无性系变异育种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已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良新品种,本文着重阐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的概念和特点,引起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无性系变异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方法,并对目前体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