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的Belousov-Zhabotinsky化学振荡反应(简称BZ反应)是指在酸性介质中,在金属离子(常见的是铈离子)的催化下,一些容易发生溴代反应的有机物被溴酸盐氧化所引起的化学振荡反应,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类化学振荡体系。1978年K(?)r(?)s等人发现,在  相似文献   

2.
化学振荡计时电位法的研究:废水中苯酚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振荡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某种形体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Belousov首先报道了均相化学振荡反应,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为振荡反应提供了理论基础,至此,化学振荡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在化学振荡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反映振荡过程中某种形体浓度大小的电位值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化学振荡计时电位法。该法是利用振荡参数(诱导期、振荡周期、振荡寿命)与振荡体系某一物质起始浓度的依赖关系对该物质进行分析的。实验发现,在H_2SO_4—LB_rO_3—phenol非催化振荡体系中,振荡周期(Tp)的对数与苯酚起始浓度的对数在苯酚浓度为8.00×10~(-2)mol/L的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将该法用于废水中苯酚含量的测定,回收率达97.7%~108.2%。本文还提出了振荡反应的机理和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段春凤  刘光明  张志锋  崔华 《科学通报》2009,54(8):1099-1104
发现罗丹明B可诱导经典的铈离子催化的Belousov-Zhabotinsky(BZ)反应, 产生振荡的化学发光. 这一新化学发光振荡体系, 即罗丹明B-丙二酸-溴酸钾-硫酸铈铵-硫酸化学振荡体系, 具有明显的双峰振荡特点. 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对振荡图形有显著的影响. 为了研究化学发光峰产生的机理, 构建了一个通用型电压和发光同时检测的实验平台, 将该体系的电压振荡图形与发光振荡图形进行了对照. 根据化学发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 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 初步认为两个发光峰分别与Ce(Ⅳ)和Br2氧化罗丹明B的中间产物有关. 本工作为复杂的化学振荡反应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经坤 《科学通报》1983,28(2):91-91
自Schikorr提出了3Fe(OH_2)-→Fe_3O_4 2H_2O H_2↑反应之后,又有人对这个反应进行了研究。但上述报道都认为产生氢(H_2)的机理是不清楚的。Schrauzer推想氢气的产生一定和歧化过程中生成Fe~0有关。本文拟通过对无氧气氛下Fe(OH)_2歧化产物的穆斯堡尔研究,进一步研究Fe(OH)_2歧化过程中产生氢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在金属离子(指常见的ce~(3+)、Mn~(2+)及Fe(phen)_3~(2+),phen表示邻菲罗啉)的催化下,酸性溴酸盐氧化一些有机物时会发生化学振荡反应,而在某氧化过程中,有的中间物(如Br~-)的浓度,可出现2至3次极大值,振荡次数较少,被称为寡振荡反应。这类反应与生物钟现象类似,因此研究这类反应,尤其是氨基酸的寡振荡反应,可解释生命体内普遍存在的振荡现象。本文简要报道研究谷氨酸(以Gla表示)-KBrO_3-Mn~(2+)-Fe(phen)_3~(2+)-H_2SO_4体系的寡振荡反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H2O2-KSCN-CuSO4-NaOH非线性反应在封闭体系中的新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庆宇 《科学通报》1996,41(14):1289-1292
近几年来,在无卤液相反应体系中开展非线性化学反应设计、机理和复杂现象研究方面的工作逐渐增加,Jensen振荡反应、O_2-S~(2-)-SO_3~(2-)-亚甲蓝振荡反应引发人们对无卤非线性反应体系的兴趣,后来设计的其中一个无卤振荡体系过氧化氢-硫氰酸盐-硫酸铜反应在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皆可产生双稳态和振荡现象,Epstein等根据当时的实验现象推测反应机理,其中包括30步反应和26个中间体,但无法满意解释和说明一些CSTR现象、发光现象以及振荡波形,而且机理中的自催化剂是否存在尚未确证,因此进行公认的机理研究和模型提取遇到非常麻烦的困难.我们对此体系进一步实验研究,发现pH振荡和复杂振荡等现象,此结果对于反应机理和此反应复杂非线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 实验部分所有反应在恒温充分磁搅拌的反应器中进行,以217型甘汞电极(或硫酸亚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通过213型铂电极、231型pH电极(皆为上海电光器件厂产)测量溶液电位、pH的变化,并分别通过PC板(精度0.1mV)储存在IBM计算机中或用XWT-204记录仪记录,反应液总体积30mL,在反应器中各反应液加入顺序为:水、硫氰化钾、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硫酸铜.  相似文献   

7.
贺占博 《自然杂志》1995,17(5):304-305
在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的有关化学振荡的文献中,约有一半是关于Belousov-Zhabotinsky反应(简称B-Z反应)。经典的B-Z反应是具有金属催化剂的溴酸盐振荡器,而广义的B-Z反应则包括全部溴酸盐振荡器。目前,B-Z反应是研究得最多,最深入的振荡反应。但在经典B-Z反应的各种机理中,都忽略了溴酸(溴酸盐的酸溶液)及其中间物对有机底物,如丙二酸及丙酮的氧化。(丙酮亦可单独作B-Z反应的底物)。这成了催化与非催化两种B-Z反应机理的一个重要差别。但这种氧化反应是存在的,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高温、高浓度),会非常突出地  相似文献   

8.
化学振荡为人们所熟知,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相对而言,电化学振荡(包括自然腐蚀电位的振荡、恒电位时的电流振荡和恒电流时的电位振荡)方面的报道却比较少。我们在  相似文献   

9.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3,28(3):156-156
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和铪是按如下反应制备的:2RC_5H_5 2Na→2RC_5H_4Na H_2,(1)2RC_5H_4Na MCl_4→(η~5-RC_3H_4)_2MCl_2 2Nacl.(2)反应(1)在四氢呋喃迥流温度下,反应(2)在室温四氢呋喃和苯溶剂中进行。按上述反应,由相应的烷基环戊二烯基钠与金属氯化物反应制得表1所列的钛、锆和铪的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  相似文献   

10.
于化忠 《科学通报》1995,40(10):895-895
激发态分子和自由基的反应是大气化学、化学激光、燃烧化学中重要的过程,有关亚稳态分子的传能反应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Setser在流动体系中,对CO(a)与NO分子的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求得了产物的形成速率,Ottinger在束气条件下,利用CO~+束源与NO作用,认为CO~+与NO首先发生共振激发传能产生CO(a)再进一步与NO反应,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观察到CO(a)的发射.本工作在分子束条件下,利用束放电方法产生高浓度的亚稳态CO(a)分子束并与NO反应,得到了振转分辨的NO(A)化学发光光谱,并结合相空间理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建奇 《科学通报》1994,39(10):910-910
脂肪胺氮氧化物特别是(CH_3)_3NO作为氧转移试剂已在金属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反应动力学与机理近年来也进行了系统研究.相比之下,人们对氧化吡啶及有关的芳香胺氮氧化物作为氧转移试剂的了解却显得十分有限.有关其在金属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研究未见文献报道.为此,本文选择了九种取代的吡啶氮氧化物作为氧转移试剂,以混配的金属羰基化合物[(η~5-C_5H_5)Fe(CO)_3]PF_6作为反应底物,研究了两者在外加配体PPh_3存在下发生氧原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与机理.定量比较了九种试剂的氧转移活性大小,考察了反应活性与取代基效应、试剂碱性、N—O键伸缩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化学振荡反应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振荡现象,在某些振荡反应中可依次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振荡现象,这种反应称为连续振荡反应。目前已发现了许多连续振荡反应的体系。但这些体系中至少含有二种有机取代物,而含单一有机取代物的连续振荡反应体系至今尚未见报道,这里报道含单一有机物体系(GA-BrO_3~--Fe(ph)-3~(2+)-  相似文献   

13.
H_2在石墨(0001)面上解离吸附的ab initio势能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泽新 《科学通报》1988,33(1):28-28
一、引言 实验上发现,某些金属表面由于结炭生成石墨单原子层而使催化剂活性降低以致失效,但对其机理尚不清楚;另外,氢-石墨体系的反应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H_2-石墨体系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Demidovich等用EPR技术研究了H_2在石墨表面上解离吸附的过程,Balooch等用表面分子束技术对其逆过程即双氢原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复合反应进行了研究。对H_2在石墨表面上的解离吸附进行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14.
张经坤 《科学通报》1984,29(3):175-175
在不同的溶液中,G.Schikorr反应:3Fe(OH)_2=Fe_3O_4 2H_2O H_2,释放出的氢气量差别是很大的。Schrauzer把溶液中不同的溶质称填加物,且报道了不同填加物对放氢影响的实验结果。但并未阐述产生影响的原因。我们在文献[3,4]中已提出并论证了关于这个反应产生氢的新的机理,本文是根据这个新的机理,通过对糖溶液中Fe(OH)_2歧化产物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探讨糖类溶质对该反应放氢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余诚方 《科学通报》1991,36(3):226-226
自从1958年Lemieux等报道对六元环化合物的NMR谱以来,人们常用糖环端基H_1的化学位移值和H_2与H_2邻位偶合常数来判别糖类化合物的端基异构体。糖酯类的a-端基异构体的H_1化学位移值,常在6.8ppm,J=3.8Hz左右;β-端基异构体常在6.2—6.3ppm,J=7.5Hz附近(吡啶为溶剂)。  相似文献   

16.
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发现了一种链式放热反应,反应物为甲基环己烷与氯的混合物。它的反应式为: Cl+C_7H_(14)→HCl+C_7H_(14)~-, C_7H_(14)~-+Cl_2→(C_7H_(14)~-)Cl+C1。在低温(60K)下的反应速度比高温  相似文献   

17.
蒋安仁 《科学通报》1989,34(23):1796-1796
仲钨酸A和仲钨酸B都是z(H~+/W)=1.14的两种钨同多酸,前者在WO_4~(2-)酸化至z=1.14时能快速形成,后者需要WO_4~(2-)酸化后经过长时间的加热方能定量完成。以往,由于它的转变速度极其缓慢,加之缺乏可靠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使仲钨酸A转变成仲钨酸B这一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文献上报道的机理是主观的推测,缺少实验的依据。 作者利用仲钨酸A对H_2O_2有络合活性而仲钨酸B无络合活性这一性质差异,成功地找到了仲钨酸B的测定方法,从而使仲钨酸A转变成仲钨酸B的动力学研究成为可能。本文根据得到的动力学研究结果,提出新的有实验依据的转变机理。  相似文献   

18.
张少华 《科学通报》1987,32(8):569-569
在本文中,所有涉及到的Hilbert空间皆可分,设H_1,H_2为Hilbert空间,B(H_2,H_1)是以H_2到H_1的全体有界线性变换之集。设A和B分别属于B(H_1)与B(H_2),我们在B(H_2,H_1)上定义一个算子δ_(AB):X→AX—XB,X∈B(H_2,H_1),并称之为广义导算子,若A=B,δ_(AA)记为δ_A,称作内导算子。 关于δ_(AB)的值域R(δ_(AB))有一个久悬未解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时候R(δ_(AB))是按范闭的?1976年,Apostol精彩地刻划了A=B的情形,即给出了一个内导算子具有闭值域的  相似文献   

19.
溴化铯、溴化镨在氢溴酸介质中反应的相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惠 《科学通报》1995,40(19):1774-1774
80年代初,Meyer将CsCl和PrCl_3溶解在浓盐酸介质中反应,生成中间体(CsPr_2Cl_7)(hyd),然后再生HCl气氛下进行高温脱水得到CsPr_2Cl_7化合物,其反应为:CsCl+2PrCl_3·7H_2O(?)(CsPr_2Cl_7)(hyd)(?)CsPr_2Cl_7 (1)Meyer认为此反应机理亦适用于溴化物(CsPr_2Br_7)的合成.1994年,王红等人以四元体系MCl-GdCl_3-HCl(22%)-H_2O(25℃)的相关系为基础,对Meyer合成MRE_2Cl_7(M,RE=Cs,Pr; K,Dy)型化合物的合成机理从理论上给予了新的解释,但对溴化物的合成机理未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钰  杨向光  赵震  吴越 《科学通报》1997,42(20):2172-2175
氮氧化物是严重的空气污染物,催化消除氮氧化物是环保催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已有报道的催化剂体系中复合氧化物和含铜分子筛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献中已有报道ABO_3(A=Ln;B=Cr,Mn,Fe,Co,Ni)型复合氧化物作为CO还原NO反应的催化剂.但迄今尚未见有合成LaCuO_3的报道,有关含铜复合氧化物作催化剂的大多是A_2BO_4型的.呈ABO_3结构的含铜复合氧化物只有成层状的超导体如YBa_2Cu_3O_7,本文为了探讨复合氧化物晶体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首次研究了3种层状ABO_3结构的La-Ba-Cu复合氧化物对CO还原NO反应的活性,发现它们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并首次提出了Ba离子在此反应中的作用.1 实验方法催化剂的制备和Cu价态分析见文献[4,5]CO还原NO反应在固定床流动反应体系中进行,反应管为内径6mm石英管,催化剂粒度为40~80目,用量0.2g,空速为7000h~(-1),原料气为NO7.5×10~(-3),CO8.0×10~(-3),He平衡.采用英国产的Pyc Pan气相色谱分析检测N_2O,CO_2,0.5nm分子筛色谱柱检测NO,CO转化率. H_2-TPR在自制装置上进行:样品在氧气氛下于850℃处理1h后,于氧气氛中冷却至室温,以组成为5%H_2 95%N_2的还原气(35mL/min)还原,升温速率20℃/min,记录H_2-TPR图.2 结果与讨论2.1 结构与化学组成XRD结构分析表明,3个样品均属正交晶系的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