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两轮"转制"后科研院所生存状态不一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或科研机构,以下统称为"科研院所")的主要职能是从事应用技术开发,不仅向行业输送成熟的产业技术成果,还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的主  相似文献   

2.
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企业形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转制的成败,结合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是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6)
北京市属科研院所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积极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正在成为行业技术创新跨世纪的生力军。据统计,近3年来,市属科研院所承担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723项,成果转化与技术辐射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约70亿元。北京市拥有科研院所107家,大部分是技术开发型机构。近些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他们在努力为首都经济服务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与企业结合。目前,院所结构调整、人才分流取得初步成效。大部分院所已成为北京市技术开发体系的中坚,85%以上的科技人员进入了经济建设主战场。科研院所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大力发展科技产业。近年来北京一些具有产业开发实力的院所,通过联营、兼并、合资、控股、承包等形式,创办了300多个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4.
转制科研院所的战略定位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同 《安徽科技》2006,(1):15-16
自1999年开始,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家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已整整6年了.6年来,这些转制科研院所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技术优势,面向经济主战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其综合经济实力以及科技人员的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指标,有一部分科研院所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短期行为,普遍存在对战略发展定位模糊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转制科研院所亟需从理念、技术、产业、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更为系统地的战略定位和实施战略创新,以不断提高转制科研院所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上 ,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明确要求应用型科研院所进行企业化转制。国家经贸委所属242家科研院所已于1999年底先行转制完毕 ,国务院其它部委所属的134家科研院所也按要求正在进行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 ,不是简单的换个牌子、变个名称 ,需要从组织结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 ,实现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 ,其中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项重要内容的分配制度由事业机制向企业机制转变 ,对科研院所转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科研院所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尤其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在转制过程中,自主创新,面向市场,面向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章介绍了转制院所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科技》2010,26(12):I0001-I0001
在6月22日全省产学研对接会上了解到,我省企业加快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步伐,建立联合技术开发中心、研究所和长期的技术开发联盟,实现资金与科研力量的优势对接,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在研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每年开发的300多项省级以上新产品中,有60%以上是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不同合作方式开发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已成为全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目前全省80%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元化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题记当前,对推进从事共性技术开发和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科研院所改革,主导意见是实现非营利组织机构的第二次转制。但是,非营利科研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尚属摸索阶段,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都不成熟;同时,政府转型和市场经济转轨还未完成,  相似文献   

9.
杨杰 《太原科技》2007,(12):23-23,25
通过对科研院所发展现状的叙述,探讨了科研院所改革的途径,并对科研院所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浪潮中,科研院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正以本单位的发展战略为目标进行着结构调整。科研队伍逐步精干,管理人员日趋精简,技术开发力量不断加强,科技实体和高新技术产业在蓬勃发展。以上海科学院为例,1996年,全院科技企业达120家,总产值达10.33亿元,占了全院科工贸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战略布局上已初步形成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科研院所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受制于体制与政策因素的影响,辽宁开发类科研院所在转制发展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应进一步完善转制院所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加强与完善转制院所内部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科研院所是科技资源的密集地、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激发科研院所的活力,杭州市从2000年开始对市属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进行了改制。改制后的科研院所具有了双重身份:作为科技型企业,它存在着做大作强企业的内在赢利动机;作为特殊的科技型企业,它又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提供行业技术服务、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在建设行业公共研发平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中,决不能忽视改制后的科研院所这支现成有机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 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和国家科研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从事应用技术及工程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逐步脱离事业单位编制,实行企业化转制或公司制改组已是大势所趋。企业与事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在运行管理、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二者的目标定位不同。事业单位以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任务为目标,而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国有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其实也只是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另一种表述。利润最大化目标,有助于刺激企业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组合生产要素,有助于约束企业以最为谨慎的态度选择投资方向,有助于重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推进体制模式的转换。同时,也是形成健全合理的价格体系以及实现对经营者行  相似文献   

14.
刘元力  张岩 《山西科技》2003,(4):17-18,23
文章回顾了山西省属科研院所改革特别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的历程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科学管理研究》2017,(1):35-38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转制上市公司,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公司2011~2013年3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其成长性及各分项指标得分,并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当前中国科研院所转制上市公司成长性及各项能力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6.
转制科研院所人力资源潜能发挥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崇敏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21(3):166-168,176
在阐述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转制科研院所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转制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还存在身份重于岗位,职业发展通道单一,缺乏系统的职位胜任能力体系,考核系统失灵,人才结构不适应单位发展的需要,缺乏优秀的市场经营人才和开拓人才,管理观念仍然陈旧老套等问题。建议转制科研院所采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入人力资源规划,倡导职业生涯设计,更新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等措施来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促进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述科研院所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科研院所文化与科研院所管理的关联性, 国科研院怕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科研院所文化建设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科技生产力已经成为构成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高校和科研院所则是科技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首先对江苏省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生产力现状进行分析,随后研究并总结了制约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解放和发展江苏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汪洋 《今日科技》2002,(1):15-17
S以1999年底浙江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为起点,浙江省科研院所经过两年时间的改革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徐徐拉开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到目前为止,浙江原省属48家科研院所进行了结构调整,合并、摘牌8家,现有的40家科研院所中,18家确定为开发类院所,12家转为企业,5家进入企业,1家进入高校;22家定为社会公益类院所,3家转为企业,2家进入高校,8家转为中介服务机行企业化管理或部分企业化9家实行“一所(院)两制”。业的院所均组建了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并按公司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按现代规范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0.
王俊林 《华东科技》1996,(11):19-20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知识、技术、资金密集的新兴技术群体,具有高效益、高风险、高投资、低能耗等特征,执现代经济之牛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上海的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下称“科研院所”),都具有较强的应用开发研究力量,是高新技术的重要发源地。“八五”期间,它们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企业的产值在这些科研院所的科工贸总产值的比例有较大提高,有力地推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以上海科学院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