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古代军中计时法模拟漏刻,操作便捷,所见有步行计时法、数珠计时法.《武经总要》所载之步行计时法沿用《太白阴经》,其昼夜长短数据有历法的渊源.中国古代时间计量有昼夜之分,如测时定更,起算点常用天亮、天黑或日出、日落,这些时间点存在周期变化,两种军中计时法在运作时,需参照官方历法之昼夜长短数值.这种情况,与漏刻改箭依据官历昼夜时刻的原理相类,可以从制度层面增进对时间计量的理解,并丰富对中国古代历法社会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创制早,各类很多。有圭表、各种日晷、以滴水多寡来计时的各种水钟,还有沙钟、火钟、辊弹漏刻等,它们各有所长,分别流行于不同时代,应用于不同的场合。无论是创制时间,还是计时精度,都是西方各国难以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古代军事中的夜间计时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军事中夜间安营使用过两种计时法--步行计时法与数珠计时法.前者至晚在唐代出现,后者最晚出现于宋代.两种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水漏计时和测影计时,都具有简便易行、受环境制约不大的优点.缺点是精度较低.从计时原理上来讲,这两种计时法应归于木漏系统,属于木漏的异体.  相似文献   

4.
特定与非特定计时机制一直是人类时间加工的两类假说,这两者在认知和神经层面具有各自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新近研究表明:从认知层面看,特定计时系统说假定人类时间加工存在一种专门认知计时机制;非特定计时系统说认为人类时间加工不需要专门计时机制,而是通过对其他信息加工产物的分析获得。支持前者的认知模型主要涉及内部时钟模型、时间信息加工模型、注意阀门模型、资源分配模型及双滴水钟模型等;支持后者的认知模型主要有存储容量模型、变化/分割模型、背景变化模型、记忆痕迹模型等。从神经层面看,特定计时系统说主张特定的神经区域具有独特的表征时间信息的能力,当需要进行此类加工时该系统就会起作用;非特定计时系统说强调时间表征是源于内部的一种动态非特定神经机制,是基于感觉加工的激活数量或者神经元网络空间激活模式。支持前者的神经模型主要涉及特异化计时模型和分布式网络计时模型;支持后者的神经模型主要有状态依赖网络模型和能量读数模型。未来应该在更宏观的背景下探讨两类假说的相关问题,即实证研究的开展领域应该广泛化;理论模型的建构视角应该多元化;两类假说在认知和神经层面的内涵应该区分开。  相似文献   

5.
特定与非特定计时机制一直是人类时间加工的两类假说,这两者在认知和神经层面具有各自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新近研究表明:从认知层面看,特定计时系统说假定人类时间加工存在一种专门认知计时机制;非特定计时系统说认为人类时间加工不需要专门计时机制,而是通过对其他信息加工产物的分析获得.支持前者的认知模型主要涉及内部时钟模型、时间信息加工模型、注意阀门模型、资源分配模型及双滴水钟模型等;支持后者的认知模型主要有存储容量模型、变化/分割模型、背景变化模型、记忆痕迹模型等.从神经层面看,特定计时系统说主张特定的神经区域具有独特的表征时间信息的能力,当需要进行此类加工时该系统就会起作用;非特定计时系统说强调时间表征是源于内部的一种动态非特定神经机制,是基于感觉加工的激活数量或者神经元网络空间激活模式.支持前者的神经模型主要涉及特异化计时模型和分布式网络计时模型;支持后者的神经模型主要有状态依赖网络模型和能量读数模型.未来应该在更宏观的背景下探讨两类假说的相关问题,即实证研究的开展领域应该广泛化;理论模型的建构视角应该多元化;两类假说在认知和神经层面的内涵应该区分开.  相似文献   

6.
水底自行车     
苏联里亚赞市的一名工人发明了一种水底自行车。这种水底自行车形如海豚,长约3米,高1.2米。它的车身是塑料的,厚度达1至5厘米,驾驶室有一个透明玻璃罩,它的潜水深度  相似文献   

7.
<正>在古代,计时除了靠大公鸡、沙漏之外,还使用日晷(gui)。这是一种利用太阳来记录时间的古老装置。它看起来与现在的钟表十分类似,不过它的指针不用动,移动的是太阳产生的影子哦!多种多样的日冕赤道式:这是最简单的曰晷,只是圆盘的中心穿过一根平行于地球自转的指if而圆盘则与地球赤道平面保持平行。通常正午时指针的影子在最低处,早上6点在西侧,晩6点在东侧。但冬季时,圆盘的北侧照不到光,只能使用南侧,尔夏季反之。  相似文献   

8.
《准斋心制几漏图式》是研究漏刻"随刻改箭"之最重要文献,自清人黄丕烈以来,该书被认为成书于宋代,而其价值亦为今人所忽视。该书附有珍贵的25支漏箭图,序言记载了几漏的制作缘起,漏壶的保养,以及长期被前人忽略的问题——漏刻连续计时的运作方式。漏刻之"随刻改箭",依据历书所载昼夜长短数值,据此证明该书参照《授时历》,当成书于元代,作者孙逢吉为浙江人士。  相似文献   

9.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今天用"年"表示,古代既可用"年",也可用"祀、岁、载"表示。"祀"出现最早,主要用于商代;"年"早在西周春秋时期就成为主要的计时量词;"岁"从上古到中古使用频率一直较高;"载"先秦偶尔用以计时,晚唐大量使用,元代以后用得较少。从用法上看,"数+年(祀)"可表序数也可表总数,"数+岁(载)"只表总数。唐宋时期"载"与"年"用法一样。另外"年"、"岁"还可用来纪龄。  相似文献   

10.
自动时报漏刻(自击宫漏)是宫中都工匠护军蒋英实奉世宗大王(李祹,1397—1450年;1418—1450年在位)之命于1433年制造的。从1434年7月1日开始它成为国家的标准计时仪器。对民众报时的午正、人定和罢漏就是根据这套计时仪器报的。它安装在景福宫的报漏阁里,因此后称报漏阁漏.景福宫是国家天文台"简仪台"所在地。它能够通过操控声音和视觉信号发生系统依朝鲜时代的二元化时制——即十二时辰和五更点法——自动报时。系统自动发出报时声同时显示指示,报出十二时、百刻,以及五更时刻。世宗大王创制的报漏阁自击漏成为模型在朝鲜(1392—1910年)经历过3次复制或修复——1433年的初创,1536年的再创以及1618年的重创。初创之后574年,2004年为了纪念韩国国立古宫博物馆在首尔开馆,文化财厅,博物馆与建国大学校和自击漏硏究会签订了自击漏复原计划,到2007年11月展示了复原的自击漏。复原计划是按照《世宗实录.报漏阁记》中的记载以及原器物的一些残余部分——包括1536年和1618年仪器的现存部分——进行的。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复制漏器和自击装置。文章从机械学和功能方面的细节系统地描述了复原的过程,包括根据当时的教范《漏筹通义》的记载刻制十一支箭.《漏筹通义》是根据授时历和经过汉阳(当时朝鲜首都)地方时校正的《七政算内篇》编纂的。自击漏包括4个主要部分:(1)漏器部,通过安排三级播水壶,用于两个受水壶递水的计时壶来计时;(2)方木机构,通过在相应的时间落下相应的小铜丸将水平面转换到以数字显示的二元报时时刻标示信号;(3)铁丸放出机构,由复杂的杠杆系统操纵的机构放大动力报时机来操作。(4)视听觉报时部,由两个次一级结构组成。一个是十二时辰报时机部,包括一个钟和木制的小雕像系统,以不同次数的敲钟声和相应的木制的十二支神小雕像举出的时辰牌来报时。另一个是更点机,包括一面鼓、一面锣、以及小雕像,小雕像在不同的更点敲击出相应次数的锣鼓声以报更点。我们对已经失传几个世纪的铁丸作动人形机构的详细复制表明,蒋英实受到了阿拉伯铁丸利用报时法的启发,发明了丸落下时刻标时法(通过落丸来标示时刻的机械装置),并通过改进13世纪阿拉伯时计师al-Jazari的仪器来实现将动力传到对人形机构的推动中。另一方面,苏颂的《新仪象法要》,《元史》中描述的郭守敬的大明殿灯漏以及顺帝的宫漏可能影响了世宗朝的宫廷学者。总的来说,这次复原源于对当时的文献记载和遗物的重建,中国-阿拉伯钟表技术对我们也很有帮助。全部系统现在运行良好。我们的复原将有助于重建古代东亚、甚至阿拉伯的机械水钟。  相似文献   

11.
漏箭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计时、守时的仪器漏刻中的显示时间推移的部件,在一年内,一般用多支漏箭来显示不同时日的时刻推移,人们先后取用不同的准则,制定了各异的漏箭制度.如有“一气一易”的48或25支漏箭制度,有“每差一刻为一箭”的41或21支漏箭制度.每支漏箭又各有不同的刻度方法,以符合实际时刻的推移.  相似文献   

12.
沙漏图是在一条路的两个悬挂点上各粘上一个三角形而形成的图.对于一个图G,若没有其他非同构的图和它是L-同谱的或Q-同谱的,则它是由L-谱,或Q-谱唯一确定的(G简记为DLS或DQS).将利用讨论排除的方法来证明沙漏图的线图是由它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谱唯一确定的.  相似文献   

13.
停车计时收费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停车计时收费系统。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蓝牙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码管驱动显示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和手机客户端。系统一旦检测到有车辆入库或离库单片机就会将车位的变化信息发送给手机客户端,手机客户端根据此信息对车辆进行停车计时和计费,同时将相关信息显示在数码管上.手机客户还可实现查询车位的使用情况。最后文章给出了系统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南诏语考说     
南诏是古代祖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它几与唐王朝相始终。南诏政权使用两种语言,一种是少数民族语,史学家称之为南诏语;另一种是汉语。  相似文献   

15.
沙漏     
书桌前摆放着朋友离开前,留作纪念的青铜色沙漏,特别有意思。看着它仿佛看到时间一分一秒滴漏。睨视着沙漏的流泻,是另一种触动愁情的方式。让人心悸神慌,心中不免有些怅然。为不警觉荒废的生命哀伤,为不被珍惜的时光发愁。而沙漏有一种沉静催促的力量,催促着我去省思,自己当如何  相似文献   

16.
徐峰  施兰平 《科技资讯》2023,(5):17-22+77
目的 分析基于红外对射技术原理设计的50 m跑计时系统在硬软件架构和操作使用中的问题,通过1 25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后检验了系统在计时成绩方面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红外对射技术短距离跑步计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1)通过升级LED发光二极管红外发射探头,解决了强光对该系统红外线的干扰,系统稳定性提升,测试中无成绩丢失;(2)当终点红外对射装置高度在90 cm与专家手计成绩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对比该系统与专家手动计时方式间的变异系数值,该系统变异系数值比手动计时低,成绩效度比手动计时高;(4)系统解决了手动秒表所涉及的误差和测试效率问题,可同时进行8人分道测试。结论 计时系统在精度和效度上达到了专家手动计时水平,可以用于50 m跑测试,它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效率,减少不同学校在50 m测试精度上的差距,同时对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不同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非常好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计时动量词"稔"在汉语史上曾被广泛使用,"稔"来源于其"庄家成熟"之义,"年"由本义引申而来,梳理计时动量词"稔"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状况可知其在元明清之后逐渐走向消亡,消亡的原因是其句法功能较弱,使用频率小,在竞争中为其他计时动量词所淘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OKI公司生产的CMOSMSM5832实时日历时钟芯片在多路计时中的应用,它与8032单片机联接后,方便地实现了对多路检测信号的计时。在工业控制、检测及生产管理中,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时时钟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戏曲关于时刻时段的划分,主要有“年月日时(每个时辰约相当于两小时)刻”五种;在测时手段上,中国古代戏曲主要以日月星辰、香火、自然物候(主要是雄鸡)、水漏测时;在播时方法上,中国古代戏曲主要用钟鼓楼、更夫报时。对于时间的化审美传统,中国古代戏曲本关于漏刻的美称之多、更漏报时出现的频率之高、钟楼更夫的感受之深、使用“铜壶银漏”的唯美时尚之盛,显示了中国古代人深厚的时间化情结。在中国古典戏剧本中,有一些时间人性化的例子,这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时间化审美的另一个层面,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扭摆动法转动惯量测量精度和测量稳定性,从理论上证明了采用光电计时法测量扭摆动周期时,测量位置偏差会引起周期测量误差,而利用多次周期平均的计算方法不会减小测量误差。提出了一种利用相邻扭摆周期面积比实时计算阻尼比的方法,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文提出的方法测得转动惯量的标准差比光电计时法减小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