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引入超声分散辅助技术合成了红色长余辉磷光体CaTiO3∶Pr3 . 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采用屏幕亮度计和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发光特性.结果表明:Pr3 掺杂量为0.05 %(摩尔分数),在900 ℃下煅烧6 h得到的样品发光特性最佳.与水浴混合相比,超声分散技术可使混合物在较短时间内混合均匀并可以显著提高磷光体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配位剂柠檬酸对溶胶-凝胶法制备CaTiO3:Pr^3+薄膜发光性能的影响.以乙酸、乙二醇甲醚为溶剂,合成了加入柠檬酸为配位剂和未加入柠檬酸的Pr^3+掺杂CaTiO3溶胶,并使用旋涂法在硅基片上制备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的CaTiO3:Pr3^3+发光薄膜.用X射线衍射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薄膜的相组成及表面形貌,并使用荧光光谱仪对薄膜的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硅基上制备CaTiO3:Pr^3+薄膜在1000℃发光性能最佳,而柠檬酸的加入有效地改变了薄膜的表面形貌,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和较大的颗粒大小使得CaTiO3:Pr^3+薄膜具有更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讨论H1BO3对SrAl2O4:Eu^2+、Dy^3+、Nd^3+长余辉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寻找最佳的H2BO3摩尔分数,采用燃烧法以尿素为还原剂在600℃下制备了掺入Eu^2+、Dy^3+、Nd^3+的SrAl2O4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了不同摩尔分数的H3BO3对磷光体晶体结构、发光光谱、初始亮度和余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2BO3量的增加激发和发射光谱“蓝移”,硼酸的最佳摩尔分数为0.08.可见H2BO3的含量对SrAl2O3:Eu^2+、Dy^3+、Nd^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光学性质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总结了Ce3+激活的氟化物磷光体的基质结构和这类磷光体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反射光谱等典型光谱的特性,并探讨了其基质结构与光谱特性的关系,将为探索和设计新型Ce3+的可调谐激光晶体材料和高效发光材料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总结了Ce^3+激活的氟化物磷光体的基质结构和这类磷光体的吸收光谱,激光发谱,反射光谱等典型的光谱的特性,并探讨了其基质结构与光谱特性的关系,将为探索和设计新型Ce^3+的可调谐激光晶体材料和高效发光材料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熔融淬冷方法制备Pr^3+掺杂的硫卤玻璃(0.64GeS2-0.16Ga2S3-0.2KBr)1-x -PrCl3)x,x=0,0.001,0.003,0.005.对玻璃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差热分析、红外透射光谱、紫外透射光谱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Pr^3+掺杂到0.5mol%,都形成良好的玻璃态;掺杂后玻璃的稳定性降低,玻璃的红外透过率增大,截止边不变;玻璃的紫外截止边向短波方向移动;玻璃在588nm处存在吸收峰,对应着Pr^3+的^3H4→^1D2跃迁.  相似文献   

7.
超声辐射制备Fe3+/γ-Al2O3催化剂催化降解含酚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超声辐射法和浸渍法制备了Fe^3+/γ-Al2O3催化剂,并进行了非均相Fenton试剂反应以降解含酚废水;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用XRD和XPS技术对Fe^3+/γ-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Fe^3+/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对苯酚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大约为浸渍法的两倍;XRD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催化降解活性的高低与Fe^3+/γ-Al2O3表面上的分散状态有关;XPS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催化剂其Fe3O4的衍射峰略低且弥散,半峰宽也较宽,这表明此时Fe3O4在载体上主要以小颗粒高分散状态存在,或是以非晶态的不定形状态存在,这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花状Sr3Al2O6:Eu^2+晶体的干燥方式与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稀土发光纳米晶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用凝胶-微波干燥法和凝胶-烘箱干燥法制备了花状形貌的Sr3Al2O6晶体.研究了微波干燥和烘箱干燥两种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r3Al2O6:Eu^2+发光粉体粒径、形貌、团聚程度、干燥时间及发光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干燥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干燥所需时间,而且有利于减弱Sr3Al2O6:Eu^2+发光粉料的团聚和团聚程度,制得了颗粒分散均匀、团聚程度低、发光强度高的Sr3Al2O6:Eu^2+花状形貌粉体.研究了Sr3Al2O6:Eu^2+发光粉体的新型形貌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微波干燥法制备的均匀分散的花状形貌发光粉体发光强度高,余辉时间长达20min.  相似文献   

9.
掺镁的铝酸锶铕磷光体的发光特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制了掺Mg的SrAl2O4:Eu磷光体,Mg作为杂质掺入后,并未改变磷光体的发射光谱,却使磷光体获得长余辉发光特性,余辉发光强度按t^-1.1的双曲线形式衰减,热释光谱的测定显示出,在343D时磷光体存在一较宽的热释光这表明在磷光体中形成了Mg的杂质陷阱能级,其能级深度约为0.31eV.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共沉淀法制备出Y_2WO_?:Eu~(3 )红色磷光体并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磷光体组成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用共沉淀法与混合氧化物法所制Y_2WO_?:Eu~(3 )磷光体的发光性能进行了对比,在253.7nm紫外光激发下,共沉淀法所得Y_2WO_?:Eu~(3 )的相对发光亮度可比混合氧化物法的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从材料物理化学角度,研究了SrAl2O4:Eu^2+,Dy^3+磷光体基质的同相反应历程及成相规律,探明了SrAl2O4:Eu^2+,Dy^3+磷光体基质铝酸据相的固相反应历程为:1000℃=首先开始形成Sr3Al2O6相,约1080℃开始形成SrAl2O4相,约1300℃开始形成Sr4Al14O25相,高于1300℃稳定存在的不是单相,而是SrAl2O4和Sr4Al14O25的混合相。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CHCl3为溶剂HPMBP革取Pr(Ⅲ)的热动力学性质,求出萃合物的组成为Pr(PMBP)3;得出萃取平衡方程式为:Pr^3++3HPMBP(o)=Pr(PMBP)3(o)+3H^+;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υ=kf[HPMBP](o)^2,[H^+]^-1[Pr^3+]-kb[HPMBP-](o)^-1[H^+]^2[Pr^3+](o)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HPMBP萃取Pr(Ⅲ)的热效应,进而得出HPMBP萃取Pr(Ⅲ)的反应热.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温固相法,控制不同的铝锶比,在1300℃下制得不同发光性能的铝酸锶铕镝发光材料,讨论了铝锶比对磷光体物相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RD图表明,当铝锶比变化较大时,生成的铝酸锶磷光体物相完全不同。相分析和光谱显示,随着n(Al)/n(Sr)的降低,磷光体晶体结构对称性的降低,发射光谱的主峰位置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不同铝锶比合成的磷光体都具有较好的长余辉特性,但铝锶比为0.5的磷光体的余辉性能还较差。综合分析认为,铝锶比为3.5,1.8的磷光体发射光谱对应于Eu^2+离子的5d—4f跃迁,而铝锶比为0.5的发射光谱对应于Dy3+的跃迁发射。  相似文献   

14.
Pr3+掺杂Li2O-CdO-Al2O3-SiO2玻璃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Pr^3 掺杂Li2O-CdO-Al2O3-SiO2(以下简称LCAS)玻璃,对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在254nm UV激发下,观察到强的483nm蓝线和609nm红发射现象,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根据吸收光谱和Judd-Ofelt理论,计算了该玻璃中Pr^3 离子在不同能级间的实验与理论振子强度、辐射跃迁几率、积分发射截面、荧光分支比和寿命等光谱强度参数,较大的积分发射截面显示LCAS:Pr^3 玻璃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激光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5.
Al_2O_3: Eu~(3+),Tb~(3+)发光陶瓷的合成及发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以异丙醇铝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出了Al2O3Eu3+,Tb3+发光陶瓷粉末.利用XRD和TG-DTA等实验技术,研究了发光陶瓷的形成过程,找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并对其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在Al2O3Eu3+,Tb3+中观察到了Tb3+→Eu3+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6.
Fe3O4水基磁流体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水基Fe3O4磁流体,利用X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磁粒子的组成、结构及粒径进行了分析,利用古埃磁天平研究了磁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和超顺磁性,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表面活性剂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磁流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Fe^2+:Fe^3+的比值为1.0,水热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6h,采用油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表面活性剂,在适宜的时间加入,配合机械搅拌和超声分散可以制备出性能较好的水基Fe3O4磁流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法所合成的CaBi4Ti4O15:Eu3+荧光粉的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荧光粉的物相及其显微结构,并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CaBi4Ti4O15:Eu3+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当样品采用465nm的蓝光激发时,其主发射峰位于594nm和615nm处,分别对应于^5D0→^7F1,^5D0→^7F2的辐射跃迁。研究了Eu3+离子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在其掺杂浓度为0.20mol%时达到最大值。最后,研究了Pr3+离子对CaBi4Ti4O15:Eu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掺杂Pr3+离子可以提高产品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Lal-x(PO3)_3:Tbx3+(0〈x≤0.6)的真空紫外荧光特性,发现La(PO3)3的阴离子基团(PO3)3^3-可以有效地吸收163和174 nm处的激发能,而且,(PO3)3^3-(174nm)的吸收带与La3+-O2-(200nm)和Tb3+(213 nm)的吸收带互相重叠,能量可以有效地从荧光粉基体传递到发光中心Tb3+。在172nm激发下,当Tb3+浓度(x)达到0.45时,得到最佳的发光强度,色坐标位于(0.343,0.578),衰减时间为4.47ms,发光效率可达商用荧光粉Zn1.96SiO4:0.04Mn2+的71%。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光功能化的YVO4:Eu3+/MCM-41介孔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等测试分析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质包括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荧光动力学等性质被系统地研究,并与水热法制备的YVO4:Eu3+纳米晶的发光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光功能化的YVO4:Eu3+/MCM-41介孔材料保持了MCM-41高度有序的介孔孔道结构,形成的YVO4:Eu3+晶体形成于MCM-41的孔壁中,其粒径约为0.9nm。在复合材料中,激发带变窄,Eu3+的本征激发带消失,Eu3+寿命变短。YVO4:Eu3+/MCM-41的发光效率比YVO4:Eu3+纳米晶的发光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在前驱体溶液中添加和不添加碳纳米管,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并在1000℃下烧结,获得树枝状和类球状纳米结构的 YBO3:Eu3+样品.研究表明:对于树枝状结构的样品,其红色和橙色光的强度比更高,且其CIE 坐标为(0.67,0.33),几乎与商业红色荧光粉 Y2 O2 S :Eu3+的色坐标相同,可见树枝状结构的红色荧光粉YBO3:Eu3+在纳米器件和照明器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该文还对样品的发光性质和机制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