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海螺沟冰川地处温暖湿润的海洋环境, 冰川运动速度较快, 冰川底部接近压融点, 存在丰富的冰川融水. 冰川底部有丰富的碎屑, 为冰川磨蚀提供了有效“研磨工具”.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冰蚀基岩面矿物变形破裂特点, 揭示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同程度存在变形、破裂和化学蚀变. 受矿物晶格特性制约, 黑云母发生弯曲变形较普遍, 弯曲方向多与冰川流向一致, 少量角闪石也出现弯曲变形; 石英和长石多见高角度张性破裂和低角度压剪破裂, 个别矿物被完全压碎(糜棱岩化), 显示出其刚性特点. 冰川底部的磨蚀、拔蚀、冰下流水作用和冰下溶蚀作用在微观尺度上都得到证实. 矿物的变形、破碎是冰川底部侵蚀的基本机制, 海螺沟冰川单次磨蚀厚度在30~90 μm, 统计平均50 μm, 主要产生粉砂粒级碎屑. 基岩表面矿物变形破碎程度向下迅速降低. 推算本地的冰川侵蚀速率约2.2~11.4 mm/a, 与其他海洋性山岳冰川侵蚀速率较一致, 小于阿拉斯加大规模山麓冰川的侵蚀速率(10~30 mm/a), 大于大陆性冰川的侵蚀速率(0.1~1.0 mm/a). 冰川类型、冰川规模是影响侵蚀速率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4.
现代意义上的冰川物理学到了本世纪八十年代才在我国出现。这时,天山冰川观测站恢复工作并走向现代化,加强了对外交流,一批出国学习学者回国开展自己的研究,冰川物理学在国内发展才具备物质和人才条件,在冰雪热力学、冰川动力学和冰的再结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5.
在庐山科学考察中,新发现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从其地质空间位置、变形特征、应力场状态和动力学机制,均表明该表皮构造是由冰川作用所形成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论证了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对青藏高原在中国东部气候环境变化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冰川对21世纪全球变暖响应的预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现代冰川面积59406km^2,冰储量约为5590km^3,可分为3类,即海洋型、亚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分别占22%,46%和32%,其对全球变暖响应特征有较大差别,自小冰期盛时(17世纪)以来,西部高山区平均升温1.3升,冰川的萎缩量相当于现代冰川面积的20%,预估2030,2070和2100年的升温值分别为0.4~1.2,1.2~2.7和2.1~4.0K,届时冰川面积将分别减少12%,28% 相似文献
7.
8.
正横亘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横断山脉,不仅以其广袤的原始森林、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江并流的河川地貌和多民族聚居的历史人文景观著称于世,还是一个多雪山冰川的"冰冻圈王国"。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在这句诗里,杜甫以居住在成都平原的人所特有的视角赞美了横断山绵延千里的雪山冰川。中国是一个山地冰川特别发育的国度,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数量分布最多的国家。冰川不仅"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居民素有祈求河伸防灾避邪的习俗;在印度,每年有数千万印度教徒前往恒河朝拜洗礼;而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贫穷村落的人们把河流视为社会的生存命脉,他们依赖河流供给饮用水,发展工业乃至丧葬。亚洲人对河流的崇拜由来已久,并且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1.
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导致的全球变暖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气候。近来人们不断听到从南极和北极传出的千年冰架崩解、融化的消息,而喜马拉雅地区冰川的逐步消融让人感受到威胁正在迫近。也许有人觉得遥远的喜马拉雅冰川融化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可能情况确是这样,但是因此而促发的一系列事件一旦发生,如海平面上升、水资源匮乏、物种繁衍周期打乱等,人类就几无退路了。本刊本期特选登了两篇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章,也是期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气候变化,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13.
14.
冰川,是高海拔深山冰雪运动的沉积产物,它奇特而瑰丽,又因远离人世而格外神秘。冰川又是高原河流的水源地,它养育了太多的陆地河流,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天物。我国是冰川富有国,有多达5万多条冰川,冰川拥有量居世界第一位,研究水平也在世界前列。至目前,我国科学家们先后登临和考察过的冰川已达150多条。我国科学家发现最早的冰川是七一冰川,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祁连深山里。它的瑰丽迷人不仅吸引着科学家、探险家和高山旅游者,而且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冰川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川分类对冰川研究具有指导意义。1964年,施雅风、谢自楚首次把我国境内的冰川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两大类,其中大陆型又分极大陆型和亚大陆型。1986年,李吉均等在《西藏冰川》一书中将西藏冰川区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大类,并提出18项区分标志。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2009年5月下旬开始,以为中国找水为主旨,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科学考察队对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新疆几大山系的冰川及冰川径流和西北五大沙漠进行了考察.作为考察队员之一.我从头至尾跟随下来,目睹着中国水源地的现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