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他们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反对逻辑的合理性是人类理性活动的普遍合理性的标准。然而,他们的论证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中的两个学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一场物理学革命,无论在科学史上或者哲学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这一事件,历来各个哲学学派都有自己的分析,同时也理所当然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本文运用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分析了这场革命中的两个学派,即所谓机械学派(或力学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历史作用、哲学根源以及它们的历史归宿。特别对于批判学派,作者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估价和看法。为了繁荣学术,深入探讨这一场科学革命的哲学意义,丰富我们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刊特予发表,提供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探讨了《通论》及以其为框架的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发生及演化过程,发现它与科学哲学中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运行机制高度吻合。章分析了《通论》从新古典经济学危机中脱颖而出的思想发生学历程,透视了其作为一个研究纲领方法论在“硬核”(即需求不足原理),“正面启发法”、“反面启发法”、“保护带”等方面的结构构架及其完整性,分析了《通讯》作为研究纲领在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推动下的运行与深化,研究了70年代后整个凯恩斯主义面对“滞胀”等反常和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及理性预期学派等的挑战,应付危机,消解反常,战胜对手,从而维护研究纲领框架进化的思想进路。章最后对以《通论》为框架的凯恩斯主义研究纲领的进步性和前景作了预测,认为目前它仍处于理论和经验上的进步阶段。  相似文献   

4.
库恩与科恩都分析了科学中的革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肯定了科学革命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是,两人在对科学革命本质的理解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库恩着重剖析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将科学革命的发生归缘于科学中的危机,并以范式是否转换来判别科学革命是否发生;科恩则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科学革命,认为引发科学革命的因素是多样的,而对科学革命的检验必须以历史证据为依据,并因此提出了四项检验标准。库恩和科恩的科学革命观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革命的本质,对反思科学探索活动也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讨论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新前提甲:关于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争论过去认为是完全解决了。但最近一个时期这个题目重新成了激烈争论的对象。乙:是的,这大约是从1952年开始的。是玻姆开的头;他曾经指出,根据利用所谓“隐参数”,有可能对这个理论作出“因果性的”解释。随后,威西叶(J.P.Vigier)、玻普(F.Bopp)等人的理论工作都接二连三地发表了。甲:听说波动力学的创始人德布罗意已经放弃了他从1927年开始支持了25年的“哥本哈根”解释,并且宣布了回到他当初的立场上去,是吗? 乙:是的,最近以德布罗意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学派,它与哥本哈根学派对峙,并且也许应当叫作新德布罗意学派。甲:但在苏联不是老早就尖锐地批判过“哥本哈根”解释吗?  相似文献   

6.
对科学变革理论的再考察─—评劳丹等人对历史学派科学变革理论的总结与检验殷正坤自从库恩1962年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以来,科学哲学中的历史学派发展迅速。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坎贝尔、图尔明、霍尔顿、劳丹、赫斯、夏佩尔等等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1962年,美国出版了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1922—)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在世界各国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应,在科学界和哲学界,掀起了讨论的热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本书吸引那么多人的注意?人们会想起库恩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有力批判。库恩并不否认这一流派的历史功绩,但却认为它停留在对科学现象的孤立、静态的分析,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而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和社会性结构,使人有“走出迷宫,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关于"批判学派"的由来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和评论了莱伊、列宁以及作者本人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批判学派”--20世纪科学革命和哲学革命的先驱,其代表人物是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的研究概况和主要见解,以期引起学术同行的关注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孙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46-52,111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简称SSK)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理性主义知识观受到挑战后,如何评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知识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批判SSK相对主义知识观的几个主要观点,并对现代科学哲学中相关的理论做出历史反思和辩护来审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参照传播学学科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二元框架,对国内科学传播硕博论文进行了全面梳理,发现在科学传播研究领域,也存在着经验研究和批判研究两类与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相似的研究范式。目前,经验研究占科学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多借鉴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批判研究则更多继承了源自科学元勘领域的批判传统和思辨色彩,主要立场是对科技发展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和对科学主义现象的批判,而两个学派之间的研究范式差别也正源自于立场和科学观之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板块学说看科学革命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革命问题,是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较为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已据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几个著名的案例对科学革命的一般特征作了讨论。本文拟从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一次革命,即板块学说革命出发讨论几个值得继续探索的理论问题,以期对建立科学革命的一般图象提供进一步思考的资料。鉴于板块学说的历史一般已为人们了解,故本文中这方面的叙述将尽可能缩减。1、关于科学革命的实质。一些其它案例的研究已经指出科学革命虽然伴随着科学理论的进步,但它的实质不能归结为这方面的变革,而是更为重要的科学观念的变革。板块学说的案例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现代地学革命之所以称为革命,不是因为板块构造理论简单地代替了以前的地球构造理论,而是因为以板块构造理论所代表的新的活动论地球观(或地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自1962年末在美国出版以来,首先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热潮”,1970年,出版第二版,加了一个重要的“跋”。1975年,苏联出版了俄译本。中译本即将在我国出版。这里选载的,是该书的第八章。库恩原来是学理论物理学的。1947-1950年在哈佛大学当研究生时,兴趣转向科学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学观。他认为,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科学革命”。当科学发展中出现“反常现象”愈来愈多,原有的理论、模式或“规范”无法解释时,就会引起科学的“危机”,最终导致“科学革命”,拋弃旧规范,提出新规范,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并引起世界观的改变。库恩的科学观在西方科学界和哲学界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库恩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在现代西方是有重要代表性的一家之言,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读了库恩的近作《科学知识作为历史产品》后,使人感到60年代初期革命风采奕奕的库恩又回来了。在这篇文章中库恩的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发动了新的进攻,而且这一次是从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批判,因而它必将对历史学派的科学哲学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库恩的范式进行一些分析。有的人似乎更喜欢60年代初期的库恩。尽管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对范式有许多的用法,然而正是这些不同的含义为读者和解释者留下回旋和发挥的余地,从而成为一种新的科学观进一步发展的基点。从70年代末产生的认知科学看来,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传统和历史学派的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原始文献及研究文献的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考察剑桥分析学派对于孤立波研究的影响和贡献。分析学会促使英国水波研究真正复兴并为孤立波理论研究准备工具;剑桥数学物理学派首先开始研究孤立波理论,并最终得到了包含KdV方程及其孤立波解的“合理的近似理论”,完成了由线性解释到非线性理论的跨越,唱响了科学领域的非线性革命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技术的政治性”是一个歧义丛生的命题,它关涉到吩技术的社会功能乃至本质的理解。将某种技术视为更多地倾向于为某一社会群体服务而对另外的群体带来不利甚至不幸,从而体现着不同人的不同利益趋向,对技术的这种“政治性”(价值“偏向性”或非中立性) ,不少思想家曾加以尖锐的批判,有的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如马克思用“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来揭示工人在机器劳动中悲惨处境的社会根源;有的则指向技术本身,形成所谓技术的文化批判理论,如法兰克福学派,认定技术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甚至“先天”地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17.
理性和真理是西方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我们理解科学进步的基础。逻辑经验主义(包括波普尔)主要在理性的基础上讨论科学进步问题,他们把理性形式化,把真理等同为理由,从而使真理成为虚幻。社会历史学派的科学进步观疏远了理性,同时拒绝了真理。科学实在论者夏佩尔和普特南试图揭示理性和真理的内在关系,并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讨论科学进步,为科学进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玛利·赫斯的科学哲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玛利·赫斯(Mary Hesse)是英国最著名的现代科学哲学家之一,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英国出版的著名学术杂志《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研究》的学术顾问。她被公认为“很有学问的人”,是革新的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她又多次到美国各大学讲学,善于吸取美国科学哲学的新成果,使其与英国分析哲学的“合理因素”相融合,形成一种既继承英国科学哲学传统又富于现代特色的理论系统。玛利·赫斯的代表作是:《科学中的模型与类比》;《科学推理的结构》;《科学哲学中的革命与重构》。此外她还发表了许多专题论文,引起广泛的注意与影响。本文拟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对玛利·赫斯的科学哲学理论及其所起的作用,进行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出现的科学编史学“内史论”与“外史论”之争,虽然各自能一定程度上解释科学的发展现象,但过于极端的做法并不能令人满意,对于科学发展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而依托苏联(俄罗斯)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三位代表人物形成的“综合论”学派,具有辩证且立体的学派理念、目标方向、特征表现,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学术眼界。对于学术界更全面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成果、科学活动、科学价值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哲学由理论优位逐渐转向实践优位的背景之下,本文以科学与哲学的互动关系的变化为线索,重新梳理了20世纪科学哲学兴起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了逻辑经验主义(尤其是维也纳学派)所具有的实践意蕴。首先考察了维也纳学派兴起的理论渊源;其次深入挖掘了维也纳学派实用主义的内涵,比较并分析了二战前后逻辑经验主义在理论目标、研究方法和核心问题等方面的变化;最后结合历史经验与"情境"反思了西方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困境,并尝试给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意义的科学哲学研究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