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朝代,也是反宦官斗争遭遇挫折最大的时代。与东汉相比,唐代的皇权、相权、官僚集团的凝聚力、外戚力量和学生力量都相对小了很多。唐代中后期严峻的政治形势使皇帝对宦官更加依赖。在宦官专权的形势下,官僚集团、外戚和士子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宦官也是依赖性大于反抗性。与东汉相比,唐代的宦官掌握政权和军权也更加制度化。这些都导致了唐代中后期反宦官斗争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身份和政治理念的不同,明代言官群体与宦官有着本能的对立,在宦官为祸炽烈的正德、天启朝,二者的对抗尤为惨烈。但随着明代政治格局的演变,言官与宦官的政治分野逐渐模糊,双方的关系由对抗趋于合流。从整个明代的历史来看,言官群体制衡宦官的作用十分有限,在与宦官的较量中多处劣势。究其由,首先,宦权是异化的皇权,宦官假手皇权压制言官;其次,言官群体分化蜕变,丧失气节,党附宦官,助纣为虐,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3.
朱棣起自藩国,在靖难之役中得到宦官的助力,从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即位后,在遭到建文旧臣和舆论反对的形势下,异化了朱元璋任用宦官的思想。朱棣重用宦官本是权宜之计,但却为明代宦官机构及其职能的演变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4.
明皇陵石刻宦官作为以明初宦官为具体对象的雕刻,可以直观的验证史料中对明初宦官的相关记载,其"乌纱曲脚帽"、"衣胸背花"、"盘领窄袖衫"等成为解读"明初"宦官服制以及等级的最好注释和确凿证据。为了与明皇陵文武官员级别相一致,石刻宦官的等级也达到了明代宦官的最高级别即正三品。而从石刻所处时间段及等级来判断,该石刻宦官的原型应脱胎于明初的宦官机构内使监,那么其身份应为内使监监令。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宦官制度一直为人所诟病,甚至很多人都将明代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宦官,尽管牵强,但是明代宦官为害之深是汉唐两代所不曾有的,既要究其制度成因,更需要对其社会背景下的心理因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宦官始自周朝,终于民国.明朝宦官专权遗害无穷.清朝吸取明代教训,前期制定并实施严厉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宦官势力.晚清宦祸死灰复燃,历史赋予机遇,丁宝桢诛杀宦官安德海.  相似文献   

7.
唐中后期,宦官的权势日益增长,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宦官为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也做了诸多努力,如塑造完整的家庭、争取文化认同等,其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掌握文化主导权的士人亦通过各种手段对宦官的努力予以排斥,使得宦官塑造完整家庭、争取文化认同的成效大打折扣,导致宦官提升社会地位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8.
唐初统治者总结东汉宦官专权的教训,力主抑制宦官势力,但随着唐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宦官作为维系皇权的特殊政治力量,走出宫闱,登上历史舞台。其权势不断膨胀,从内廷参决机要、到典领禁军,从干预朝政,到废立皇帝,愈演愈烈,把中国古代宦官专权推向顶峰。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非常严重的一个朝代。宦官作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对于明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非常深刻,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而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代文化的发展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宦官干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代出现大量的使职差遣,是使职制度的发生期,其中有以朝官担任的使职,也有由宦官担任的使职,后者又可以分为内诸司使和其他由宦官使职。对于唐代宦官使职制度与内侍省的形成及运作,这篇论文提供了相关问题系统的相关研究及评论。  相似文献   

11.
唐初统治者总结东汉宦官专权的教训,力主抑制宦官势力,但随着唐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宦官作为维系皇权的特殊政治力量,走出宫闱,登上历史舞台。其权势不断膨胀,从内廷参决机要、到典领禁军,从干预朝政,到废立皇帝,愈演愈烈,把中国古代宦官专权推向顶峰。  相似文献   

12.
鉴于历代宦寺之祸,朱元璋曾多次发表关于宦官干政的见解,同时强调其严禁宦官干政的主张,洪武十七年铸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立于宫中,成为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的象征.与之相左,三十余年间朱元璋又不间断地派宦官出使、观方略、从事茶马贸易、监督税收及参与刑狱等活动,诚如<明会要>所载,朱元璋是"自禁之又自紊之".朱元璋的禁紊之举,暴露了其以内制外、内外相制的潜在意识,为明代中央辅政体制朝双轨制发展铺垫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从唐睿宗至玄宗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乱到治又由盛变衰的历史转折时期,从宦官专权的角度来说,也是唐代宦官权势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以高力士为首的大批宦官经过长期酝酿准备,开始从宫闱侍从的地位走向政治前台。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事实表明,即使是在牛李党争激烈的政治背景下,李德裕抑杜牧也并不存在。会昌年间,杜牧出任外州刺史是仇士良宦官集团在起作用。大中年间,杜牧在文章中流露出对李德裕的不满不仅与当时特定的政治背景有关,同时,与杜牧长期以来对宦官集团的顾忌也不无联系。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报任安书》"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耶?"人教版高中语文对"闺阁之臣"的注解是,"禁宫中的臣仆,指宦官。闺、阁,都是宫中小门,代指禁宫。"闺阁系房室,如何就与宦官相联系呢?其意义引申有必要做探究。  相似文献   

16.
论李怀光之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朱泚之乱李怀光以赴难之功臣忽变为通贼之叛将,自来论者多归咎于卢杞阻怀光之入观,遂启其疑怨,有以致之,是固然矣,而于神策军与朔方军粮赐之不均一事,则未甚注意,特为节录史传,草此短篇,以表出之,至唐代兵饷问题非兹篇范围及其主旨之所在,故置不论。旧唐书一三三李晟传新唐书一五四李晟传及资治通鉴二三十与元元年二月条同。云: 晟兵寅恪案,即神策军。军于朔方军寅恪案,即朔方节度使 李怀光军。北,每晟与(李)怀光同至城下,怀光军辄虏驱牛 马,百姓苦之,晟军无所犯,怀光军恶共独善,乃分所获与之。 晟军不敢受,久之,怀光将谋沮晟军,计未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封建社会,宦官祸国蠹民,史家皆论东汉、唐、明三代,而不言宋。其原因:大概是由于黄门供使令,任洒扫为平常事,若非殃及宗社,荼毒天下者,论史者无暇顾及的缘故。实际上,北宋的宦官预军,对它的积弱之势,有着直接的影响。《宋史·宦官传》列目凡五十三人,立传人数在廿四史中居首位,倍蓰于汉、唐。其中北宋四十三人,领兵出征曾立边功的大珰,就有二十七个,为前史之所无。在大祖、太宗、真宗三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封建社会的东汉末年、唐朝和有明一代,是宦官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三个历史时期,相比之下,明代宦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广泛深刻。明代宦官不仅多方干预政治、屡屡把持朝政,更为突出的是他们在干政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谋取、积累起巨额财富,令汉唐同侪们难以望其项背。史载王振籍没时,“金银六十余库,玉磐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珍玩无算。”①刘瑾当政五、六年,败灭时抄出“火玉带八十束,黄金二百五十万两,银五十余万两。”②财产数目之大,是他们正常俸禄难以成就的,而这些尚不包括他们散布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明朝名相张居正与太监冯保相联合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毁誉参半。虽然从明代内阁产生和宦官势力壮大后,两股政治力量一直进行着激烈而残酷的斗争,形同水火;而张居正与宦官冯保却是互相配合,荣辱与共,自始至终。这在明代确实是比较特殊的历史现象。对这一切历史现象,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20.
明代的宦官之祸影响及清季.然而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却设立了宦官衙门——史称“十三衙门”;康熙皇帝即位后,迅即取消了十三衙门而设内务府,避免重蹈明亡之辙.本文主要研究顺治帝设立十三衙门的原因、情况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