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3,(8):33-36
西方早教思想的中国化之路蒙台梭利、瑞吉欧、华德福……这些名字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神乎其神的早期教育理论,家长们真的了解吗?远在公元前,当世界其他地区的父母们还依靠神话传说和宗教教义教化子女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孔子、孟子等教育界的祖师爷,出现了"有教无类"这样的教育思想。几千年来,中国教育的精髓都是"教",即便对于刚出娘胎的婴孩,也强调  相似文献   

2.
正几乎每个国家的神话传说里都有会飞的人出现,到底世界上有没有"飞人"或者所谓的天使存在呢?几乎每个国家的神话传说里都有会飞的人出现。如中国汉代飞人雕塑,并且古籍对"飞人"也有记载。据《拾遗记》载:4000年前尧帝时代,一巨大的船形飞行物飘浮在西海上空。船体亮光闪烁,缓缓飘移。船上的人戴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两年,一些发达国家主张贸易保护、限制移民的声音明显放大,持民粹主义立场的边缘政党势力大增,甚至出现了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这种"小概率"事件。这被一些学者称为"逆全球化",以区别于1999年在西雅图兴起的反全球化。反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主要针对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以及大型跨国公司;参与者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他们依据不同的议题实现松散的跨国联合,通  相似文献   

4.
"西方中心论"是伴随着西方人开启的世界殖民史而建构起来的,替西方殖民侵略进行辩护的一套由不平等观念组成的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它分别呈现出种族主义、普世主义和差别人权论等形式。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作为后来崛起的新兴国家,在应对危机中表现不俗,将为引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做出巨大贡献。然而,中国同时却遭遇西方媒体"强硬"和"傲慢"的指责。"中国傲慢论",究其根本,不过是"西方中心论"在当今时代的又一表现形式,它的出现,意味着"西方中心论"正在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提出的"马恩对立论"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后来经过了三次发展,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这些西方学者认为:恩格斯关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思想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并对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歪曲的批评。对这些错误观点予以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震惊世界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地震给世人耳畔带来最多的词汇便是"伤亡"、"重伤"等等。众所周知,东方人和西方人眼中,虽然有很多食物表达的意象不同,如中国人口中所说的"害群之马"到了西方人口中就成了"a black sheep",但依然有一些常用词  相似文献   

7.
作为同一神话传说"白蛇传"的"神话重述",李碧华的《青蛇》与李锐的《人间》在依据原神话题材的基础上做了突破性的尝试。重述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重述作品也必然带有重述者对现实生活的当下思考。《青蛇》与《人间》对"白蛇传"的演绎是不同的,但两部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由与秩序的困惑,也正是这一困惑决定了人物的前途命运以及文本的内蕴走向。  相似文献   

8.
刘军 《创新科技》2015,(12):23-25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理论和观点,而现阶段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这与西方逆城市化的特征和表现具有相似性,所以西方"逆城市化"可为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推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范永康在其新著《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一书中细致分析了西方当代文论政治化的四条路径: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绘制了当代西方政治化文论的全景图,并将其命名为"文化政治诗学",总结了"文化政治诗学"的政治性、批判性、反思性与公共性四大特征。同时,他指出,西方当代文化政治诗学建立在审美性与政治性对立的基础之上,忽略了文学的审美性,故在审美性与政治性融合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超越性的"诗性政治诗学",从而超越"文化政治诗学"。  相似文献   

10.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杂合"概念解读辜鸿铭的《论语》译本,指出辜鸿铭的译本体现了一种杂合特征,展示了他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抵制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构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间平等对话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1.
从形象描述、词语表达、神话故事,以及观念态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主流媒体、卡通人偶、中国年等载体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龙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其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杯吸"(拔罐)与"蛭吸"是东西方许多国家都曾经或仍在使用的治疗手段,但其在东西方的流行程度却大不相同。就中国而言,由于前者在当今社会非常流行,因而被认为是自古以来便广泛使用的所谓"民间疗法";而后者则因早已不见使用而鲜为人知。就西方而言,其使用的情况却是后者远远超过前者。迄今,中国医学史家对于古往今来本国使用这两种疗法的实际状况的研究并不深入,且疏于对域外使用状况的关注;而西方的相关研究则缺乏对于中国乃至东方其他国家使用这两种疗法之历史的了解。因而当将东西方、不同国家使用这两种疗法的历史状况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与比较研究时,便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例如:尽管在中国医疗史上确实很早便有将"负压"作为技术手段的记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方法、目的、适用范围等诸多方面却有极大的不同———唐代突然开始使用邻国早已使用的"蛭吸"之法;制造"负压"的工具与方法在相当晚近的时候突然从"角"变为"罐"、从"水煮"变为直接用火加热等等。又如日本学者始终对"医蛭属"的拉丁学名与日文读音一致的现象有所关注,但却惑于其拉丁学名为林奈1758年所定而无法将研究深入下去,而一旦将相关的词汇依时间顺序加以排列,便会清楚地发现司空见惯的"定说"实际上并不准确,从而获得重新解释的可能。凡此种种,便是构建于精细的"史料考证"基础之上的"综合比较"能够赋予我们的新得,也是"杯吸"与"蛭吸"这一问题之研究所欲达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国流行一本书《中国不高兴》,说中国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中国与西方"有条件决裂"了。如今,中国再次不高兴了,缘由在于我们不仅与西方决裂,还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和周边某些国家发生了不愉快。进入新世纪,中国不仅面临西方国家"轮盘赌"式的挑战,还面临周边国家对这些西方国家的竞相效仿。越南、菲律宾、日本在美国支持下轮番呼应,不断在东海、南海岛屿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基础,并用其理论分析了在全球化语境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霸权对非西方文化的自主权的挑战和挤压。借助于"全球化"的浪潮,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不断地进行商品的文化输出,特别是凭借其发达的文化产业,使它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道德观源源不断地渗入到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文化景观的出现,使得文化的全球性特征体现为"西方性"特征。由于其意识形态的渗透是在生活的常态中进行的,因而有很强的隐蔽性。我们在普遍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应坚决反对唯我独尊、排斥异己的"文化中心主义",提高广大民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建设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以建立自己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5.
从汉、唐时期历史文献考究可知:白族开发盐业,不仅历史悠久,成就辉煌,而且在汉代就形成了影响巨大,极其有名的"金马碧鸡"神话传说和其它文化现象。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了唐朝时期白族盐业生产的辉煌成就,白族"金马碧鸡"盐神文化的千古影响。  相似文献   

16.
墨西哥去年底由新比索贬值导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包括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个被西方用墨西哥特产龙舌兰酒"特基拉"命名的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如此之大,说明在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确是今非昔比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救援墨西哥金融危机起初  相似文献   

17.
"西方中心论"是西方人建构的,由一套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平等观念组成的理论。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它分别表现为种族主义、普世主义和差别人权论思想。某些西方主流媒体对臧独分子分裂中国行为的歪曲报道,为我们揭示了隐藏在"维护世界人权"口号背后的"西方中心论"实质。  相似文献   

18.
西方面对代表长期趋势的事实:忧从中来;把文明视角引入国际政治研究:值得重视;防止把荒谬的推断变成可悲的事实:需要警惕。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发表以后,在很大我围内引发了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性反应。这一现象禅身就值得研究。首先,从政治层面看,"文明冲突论"乒有鲜明的政治特征,一是以西方(特别是美国)为中J亡的、排斥异己文明的西方中心观,二是基于斗争哲与的、以寻找主要敌手为目的的冷战时期思维定式。岌两点使得被归入非西方文明的那些国家本能地产生打触情绪,而且西方世界的政要们也因此不得不与"多明冲突论"保持距离,以免树敌过多,自找麻烦。李次,从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19.
形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中国国画中的形就具有这样的特征.西方古典绘画的形就是在架上绘画中塑造了二维空间中的视觉假象,因此这个“形”可感、可触,亦可想象、可预知、可体味.每个形因其所附有的客体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品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势介入,中国历史进程出现了一种"断层"。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断层"的处境和语境中,中国学者先于西方学者明确地提出了"现代化"概念与理论。只有以一种"历史断层"的视野来审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才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现代化"会作为一个核心主题在中国凸显出来并贯穿始终,才能正确地理解"现代化"概念与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