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会飞的鱼,大家一定不止一次听说过。可会飞的青蛙相信许多人没听说过。荷兰汉丁堡大学和尼梅根大学的科学家,借助于凡特斯拉的强磁场将最普通的青蛙升到空中。这种磁场能轻微移动由青蛙物质组成的原子中的电子轨道,于是产生影响青蛙的很小的附加磁场。这两种磁场的相互作用,可产生对青蛙体重有影响的、托住空中的青蛙的力。科学家认为,磁场不会对小青蛙机体造成病痛或不良后果,飞行结束后青蛙返回蛙群,情绪非常好,没有任何行为偏差。用同样的原理,荷兰的科学家们还让某些植物和鱼飞起来。科研人员彼得说,如果造出磁场足够大的磁体…  相似文献   

2.
磁性细菌     
磁性细菌体内带有磁性物质,它们正是利用这些物质在地球的磁场中确定其方位,大概也以此帮助自己寻食。一些巴西科学家一直在对在巴西境内湖泊及河流中发现的磁性细菌进行研究,试图确定这些细菌磁矩的大小以及它们在突变磁场中的反应。磁矩是物体内部磁力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强度的度量。由于目前人工培养这类细菌还没成功,故试验样本只能从野外采集。科学家们用磁强计对每立方厘米含有100×10~6个细胞的冰冻样本进行了测  相似文献   

3.
地质学家们为证明“地球大裂缝”理论专门考察、研究连结北美和南极洲的相似特征。地质学家莫尔斯(Moores)发现在南极洲、美国东北部和美国西南部都有相似形状年代的岩石。科学家相信这些岩石曾经是连接大陆岩石区域的一部分。科学家达吉尔(Dalziel)等也计划探索在这些地区化石中的相似之处。另外一些科学家利用卫星照片、激光和类星体测量地球大陆之间在不同时代之间的距离。用大量数据他们能追踪并推测出大陆在何地开始其旅行,并试图预测未来它们的运动方向。这些大陆块会像网球一样在水中漂浮吗?如果是这样,地心引力会起什么作用,都值得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今天地球错踪交叉的大  相似文献   

4.
伽利略曾假设,任何物体,无论是羽毛,炮弹还是巨石,在真空中都以同样的速度下落,他错了吗? 今年1月有一篇报告,提出存在一种在短距离内与引力作用相反的新的力。就这一发现是否确实,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并进行了许多新的研究。在科罗拉多,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盒子,使其中的物体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他们用激光监测在盒中下落物体的速度。在斯坦福大学,受测试的物体被悬浮在磁场里,使它们对极微小的引力都可以有所反应。加利福尼亚大学埃尔文分校则准备了一套扭力天平实验的复杂装置,这套装置本来是用来研究引力的。  相似文献   

5.
神秘的“指南针” 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处于磁场的严密包围之中.那么,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现象,在进化过程中,是不是也受到这个磁场的影响?直到今天,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是不是也必须和这个磁场相适应呢?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到,为数众多的昆虫、爬虫和鸟类,是以地球磁场的磁力线为导向的.  相似文献   

6.
科技前沿     
<正>日本科学家利用超声波使物体悬浮空中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出一项超酷的物体悬浮演示:细小的水珠浮在空中,然后以完美的形状环绕滑行;一根铁螺丝在空中旋转;塑料片、火柴头等都克服了地球引力……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精确的超声波应用。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试验声波悬浮技术,即利用声波使物体悬浮在半空中。这一演示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使物体能够在三维空间里移动。对于超声波的应用已经有很多,例如有人将其应用在风挡雨刷上,利用超声波振荡帮助汽车抵挡雨滴。或许在未来,空中滑板和飞毯也将  相似文献   

7.
<正>在很多影视剧中,人们在宇宙飞船上走动就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样。然而,在现实的太空任务中,宇航员是处于漂浮状态的。影视剧中呈现的虚构的世界存在着人工重力,而目前,在现实世界的太空飞行中,人工重力还未出现,但它可能离现实并不遥远了。有质量的物体相互吸引,质量很大的物体,比如地球,会把周围的物体向自身的中心吸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脚踏实地的缘故。不过,重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当人们离开地球去月球或火星旅行时,地球的引力很快减弱,这就是宇航员在太空漂浮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巨型太阳能发电站,正向地球发射着巨大的能量,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这个最早由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设想,确实一直是科幻作家们主要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9.
尽管地球中心离纽约市比纽约到火奴鲁鲁的距离还要近,但是,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它就象天上众多星星一样难以接近。直到最近,隐截在无数英里厚岩石之下的地核仍然是个迷。现在,一切情况都在改变。在过去的两年,由于观察方法上的技术革命,科学家们开始极为惊人地详细描绘了假设性的地球内部结构图形。哈佛大学地球物理学家亚当·齐埃沃恩斯基说:“我们首次能够真正看到地球这个机器的内部。”  相似文献   

10.
新的太空照片说明.小彗星还在不断地撞击地球外层空间。这些太空物体可能已给地球带来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证据是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北极卫星得到的。一个科研小组上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依阿华大学的路易斯·福克兰是这一小组的领导人。这些太空物体大约像一座小房子那么大.在地球上空几千公里处就被毁掉,所以对地球上的人和太空宇航员均无威胁。科学家把这些物体称做“雪球”,它包含的物质主要是水,而水是生命所必须的。它还可能含有在地球上形成生命时所需的简单有机物。科学家认为,在亿万…  相似文献   

11.
地核风暴     
当地球的邻居金星和火星正时刻遭受着来自宇宙的致命辐射的时候,地球却在地球磁场这个“大盾牌”的保护之下平安无事。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地球内部似乎正涌动着一场巨大的风暴,这场风暴正在使地球的磁场不断弱化,也许再过1000年,地球磁场就可能消失。这对地球来说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2.
磁悬浮列车许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梦想能利用磁性发明一种漂浮的交通工具。其实,这种理论早在1912年就被提出来了,但不幸的是,那时的科学家们既没有先进的设备,也不拥有像今天这样丰富的磁力学知识。1911年,物理学家海克·卡马林-奥莫尼斯在用4K的水银做实验时,发现了超导性。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就醉心于用某种强大的电磁场推动交通工具,使后者具有超常的速度。但是原理虽然有了.却不能实现,因为超导体只能被储存在极低的几乎是绝对零度(或—273.15℃)的温度中。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87年。就在这一年,两位科学家职得了突破性…  相似文献   

13.
人类探测宇宙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在此期间,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50年前,人类开始向太空抛掷“物体”,不过它总是在几分钟内就落回地球;40年前,当人类再次把物体送入太空时,它们留在了那里。而现在,地球人终于也可以停留在太空中了。 在探测宇宙过程中,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类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中,通过模仿宇宙形成早期的情景,我们了解了那个时期的生物是如何在宇宙中生存的,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印度和比利时科学家在印度联合考察时,发现了一种人们从没有见过的青蛙,这种青蛙浑身呈明亮的紫色,脑袋小小,嘴巴尖尖,眼睛细细。经科学家鉴定,这是青蛙家族的一个新成员。青蛙自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它的祖先曾经在恐龙的脚下蹦蹦跳跳,堪称是“恐龙的小伙伴”。 青蛙是一种奇异的生物。在经过了1.9亿年的进化之后,青蛙已经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并发展出了逃避天敌的防御策略,但有时遭受到人类的侵扰,会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研究青蛙的工作从未停过,它们会给人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知短信     
北极偏转使极光移位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北极磁极正在快速地偏转,目前,它正在从北美洲北部顺时针转向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科学家介绍说,地球极地的磁场来自地核储存的流动液态铁,如果地球按照现在这个速度继续偏转,那么北极就将转出北加拿箭头所指是位于人马星座A区域的一个巨大黑洞大,转向西伯利亚地区。这样一来,处于北美洲与西伯利亚交界处的阿拉斯加很可能将在未来50年后失去特有的景观——“极光”奇景,由西伯利亚和欧洲北部地区取代。目前,科学家还不能找到北极偏转的真正原因。但是科学家猜测,地球正常的震动会使北极再次返回到加拿大…  相似文献   

16.
这个喜人的消息来自一篇最新报道。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人工“冬眠”技术,使老鼠进入假死或“冬眠”状态,再在必要时将它们“唤醒”。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冬眠”技术也可以用在人类身上,为人类在冬眠中飞越漫漫星球打开一扇大门。远征星际航行的第二站自人类踏上月球之后,科学家早就把眼睛盯住了火星。这是因为它与地球很相似:同样有昼夜的交替和四季的变化,只不过火星上一个季节的时间差不多是地球上两个季节的时间;同样有大气层,只是比地球上稀薄,大气中含95%的二氧化碳;同样有气候变化;同样有南北两…  相似文献   

17.
早在十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信鸽、候鸟,蜜蜂以及其它一些种类的生物,在它们迁徙过程中总能以某种方法来感应地磁场而辩别方向。板思亚纲鱼类,如鲨鱼,鳗也都能够通过由自己所产生的电场与地磁场的感应效应来感知地球磁场。新的发现表明,人类也属于具有磁性中枢的多种不同物种之列,这种磁性中枢能使生物在地磁场  相似文献   

18.
天外来客     
张守忠 《世界科学》2004,(11):16-18
两个世纪以前,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就已认识到地球自诞生以来就不断遭到一种被称做流星体的小型地外物体的撞击。这种宇宙残骸环绕太阳运行,并有自己的固定轨道。由于某些流星体的运行轨道与地球相交,因而这些宇宙残骸就不可避免地在某一时刻某个交叉点上与地球相撞。 事实上,每天都有100多吨地外物质进入我们的地球,大部分天外物质都是些细小的尘埃粒,轻轻地漂浮而下,人不知鬼不觉地落在地球上。 人们因此会认为,流星体对人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巨型太阳能发电站,正向地球发射着巨大的能量,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这个最早由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设想,确实一直是科幻作家们主要的灵感来源。而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科学家们正在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目前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欧洲航天局正在筹集资金为这个项目提供支持,并预测我们从太空获得的首个能源将是太阳发出的"能量光束"。  相似文献   

20.
周亮 《科学之友》2005,(1):42-42
还记得著名好莱坞大片《火星人袭击地球》里火星人叽里咕噜的语言吗?还记得片中科学家研制出的破译“火星语”的机器吗?现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在搜寻来自外星的信号。科学家们表示,一旦发现外星信号,人类可以从古代象形文字的研究中吸取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