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涛 《科技信息》2010,(26):394-394
目前银行业业务种类发展迅速,得益于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银行业务数据集中化、传输网络化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银行对网点监控信息的集中管理,及视频会议、ip语音等对线路带宽要求较高的系统的使用,要求银行网络线路类型传输模式适应这些新的特点,为此就多线路的有效结合及防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于学庆 《科技信息》2009,(27):I0364-I0364
信息化在银行业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使信息系统成为银行关键业务正常运作的重要支撑平台,如果信息系统出现了故障,势必引起业务中断、信息阻隔,可能导致一个银行的局部甚至整体瘫痪。信息系统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银行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国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友 《广东科技》2012,21(13):223-22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网络化的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我国银行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通过对我国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的意义进行分析,针对我国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现状和对策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王宁  熊继林 《科技信息》2008,(9):338-340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领域和功能迅速增长,在不断提高银行系统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的同时,需要尽可能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银行管理系统通过报表方式汇集原始数据,以提供给分析.信息的收集、传送、处理过程缓慢,质量和效率无法保障.而基于GIS系统的银行地理信息系统可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在一张功能强大的、互动的地图展示、查询银行业和商业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整合信息,使地理信息数据和银行业务数据完美结合,达到管理,分析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及网络化的发展,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越来越重要。对我国的银行系统来说,计算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银行计算机系统是国家金融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也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文章引入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综述及现状,详尽分析了保障银行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带动传统银行的转型,衍生出基于大数据处理的云计算银行,并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然而,迄今为止的研究和银行实际操作中还没有对于云计算银行业务系统完整的分类。该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和云计算银行的现状,之后从三个角度对银行的业务进行了分类,并着重阐述了按系统划分业务中各系统的核心职能和发展方向。最后站在银行整体系统的视角,对系统的综合使用做出了说明。该文旨在为银行业务的标准分类提供参考,为对于云计算银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对于银行系统的使用和发展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个现代的综合银行业务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系统采用目前国内外银行系统业务处理先进思想,以IBMAS/400计算机为主机,以WINDOSNT前台工作站,利用目前国内较垢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完成,整个系统在综合帐务处理、综合客户信息管理和综合柜员制模式下,完成了对公、对私、国际业务、金融卡、同业往来、内部核算等银行业务的集中处理,提供柜台业务、电话银行、网点客户终端,企业/家庭银行、ATM存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全面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给银行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的银行监管的法规环境、监管体制、监管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安全监管等问题,提出了制定银行业信息化监管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银行业信息化监管体系、加快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正确处理监管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的关系、重视金融信息安全性监管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全面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给银行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的银行监管的法规环境、监管体制、监管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安全监管等问题,提出了制定银行业信息化监管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银行业信息化监管体系、加快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正确处理监管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的关系、重视金融信息安全性监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的流通日渐增长,银行业务也就越来越繁忙,采用原有的人工管理已不能适应现行银行工作管理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MD5算法自动取款机系统,该系统对用户密码进行MD5算法加密,系统不保存用户密码的明文,增加了破译密码的难度,也避免了系统管理员知道密码,提高了ATM机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1.
胡兵 《广东科技》2000,(6):55-56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90年代因特网(Internet)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应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经营环境,对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形成巨大冲击。国际银行业特别是美国银行业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进行了努力尝试。自动柜员机、消费终端、自助银行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效率,使得PC机在银行界的应用开始成为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12.
银行作为一个国家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单位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目前的银行都是网络化运行,为了确保银行网络节点、独立工作站,服务器、数据中心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设备能够不受过电压干扰就必须对银行进行周密的防雷设计。本文对银行系统雷电过电压保护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结算是银行业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业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但是,这一业务的计算机化相当困难。主要原因是:操作流程复杂;组合变化太多,对灵活性有很高要求;涉及面相当广,几乎涉及银行的每一个业务品种,是一个压缩版的银行系统。因此,开发这样的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而且较为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文章提出了以构建半成品构件系统为总体思想的开发方法;在设计和实现上,提出了以数据总线为统一接口,以菜单/功能图标为总控主体框架,以基本业务操作为基本组件,并能把基本组件包装裁剪成可在  相似文献   

14.
刘洋  陈军  孙宏志  张怀仁 《科技信息》2012,(32):I0143-I0144
银行金库门智能控制系统是针对银行非营业时间对金库门智能锁定,实现银行在非营业时间对金库门的安全提供更高保障本文采用Philips P89C668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控制外围设备模块同时运用远程信息交互方式,采用的驱动芯片为MAX202EPE、74HC04和Anm1612,设计出银行金库门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把移动通信和银行金库门智能控制联系起来,使该系统更具有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雨檐 《今日科技》2005,(1):55-58
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给我们的生活带了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街小巷,银行越开越多,银行里面客户的队伍却是越排越长。这样的银行业务办理方式,已经远远跟不上人们的需求。银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上银行使银行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网上银行”在为金融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系统互联企业银行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软件与银行业务系统的有机互联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整合银企双方的系统资源,带给企业更加安全、简易、实时、个性化的企业银行服务。本文通过论述非互联模式下企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及其弊端,论证系统互联模式是银企合作的必然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互联的新型企业银行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客户个性化的日常财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周进 《科技信息》2010,(32):254-254,256
伴随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银行对软件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针对银行系统中的几种模式作了简单介绍,描述了B/S、C/S及混合模式的特点,并分析了各种模式在银行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针对部门和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助于银行客观地量化客户经理的工作成效。系统采用asp技术,与access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法人客户经理的系统考核。采用B/S结构。根据银行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的要求,实现了包括客户经理信息和客户经理数据信息的修改、删除、查询、计算和打印功能。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业中的发展是最为悠久和成熟的,也是中国金融行业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银行监管有效性的要求也在不断要求监管体制和手段不断发展。本文重点在于考虑在不断扩大和丰富的银行业务的情况下如何改革监管体制和手段以适应银行监管有效性的需要,最终使我国银行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丘苹 《科技信息》2008,(35):368-368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银行业有两个显著的本质特征。第一,整个银行服务过程可以数字化,即银行服务业属于数字密集型行业。第二,银行的服务内容有极高的“时间价值”。由于利率、汇率和股价的频繁变动,有关金融产品特别是证券的信息与交易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正是基于这两个本质特征,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发展。可以说,信息时代的银行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