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由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12月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公司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首批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公司先后承担了1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  相似文献   

2.
正仅用两个月时间,由于进行了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培训,合肥荣事达三洋的科技人员在技术研发上就取得了丰硕成果:解决技术难题40项,得到备选方案300多个,产生专利意向127项,其中发明专利意向26项。日前,包括合肥荣事达三洋等2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被安徽省科技厅认定为"安徽省第一批创新方法试点企业"。安徽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培养企业创新人才为  相似文献   

3.
叶梅 《安徽科技》2014,(7):24-26
正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从事公共安全产业智能交通领域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先进集体"、"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是国家人保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外专局"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省智能交通建设联席会议协调领导小组技术依托单位、省智能交通协会、安徽省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单位。公司建有国内独一无二6000平米室内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以下简称"创新院")于2014年11月登记成立,在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市场化投融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大胆尝试。2016年7月,创新院被列为省"全创改"11个试点单位之一。截至目前,创新院已建立工程技术研发平台11个,引入各类高端人才团队27个,孵化高科技企业45家。创新院及在孵企业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220项,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个。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安徽省通过狠抓创新驱动发展"1+6+2"配套政策落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机制,促使各类创新要素充分聚集发力,为我省科技大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2014—2015年,"1+6+2"配套政策共兑现省补助11.5亿元,引导市县先行补助14亿元,拉动企业研发投入80多亿元。2016年省兑现补助7.5亿元,市县补助12.4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88亿元。"1+6+2"配套政策是我省推进科技创新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着力破除制约科  相似文献   

6.
在加快合肥"工业立市"战略实施中,安徽省暨合肥市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动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工业经济发展.合肥市先后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企业技术中心40家.所有大中型企业均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或产学研联盟.合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模以上企业2005年研发经费投入占总销售额的5%,涌现出江淮汽车集团、国风集团、合力叉车集团等一批依靠科技创新获得快速发展壮大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是安徽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围绕创新发展谋划的战略举措。文章基于安徽省首批20家新型研发机构,分析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特征、发展现状及创新绩效,剖析当前安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和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以"工业红外测温、气体在线检测、特种图像检测、工业过程数字化集成等系统与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主导的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以及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专业化研发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机械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是学校博士点建设培育学科之一,其所属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了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专业认证。近三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12,(5):F0004-F0004
正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成立于1952年,是集生产、科研、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持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市政工程设计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工程测绘甲级、地基与基础施工专业承包壹级等资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创新性企业、安徽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单位、安徽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和合肥市岩土工程技术中心组建单位,通过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三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08,(9):F0003-F0003
安徽盛世光学玻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是安徽省科技厅认定的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蚌埠玻璃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2004年以来,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2004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2005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研发资金资助计划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861”行动计划的研发建设任务。2006年10月承担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研发任务。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是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究产生技术突破,实现研发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本文在对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企业)、中观(各类中介组织)和宏观(政府)三个层面提出提升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中小企业是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安徽省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激励创新创业,助推企业发展。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创新型省份建设系列政策,并在2015年进一步拓展政策覆盖面,形成"1+6+2"政策体系。这一创新政策的实施推进,为全省中小企业大发展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强化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能力是助推安徽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核心任务。对此,安徽省进一步降低政策门槛,将创新政策受惠面拓展到广大中小微企业。如在企业购置研发设备,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安庆市奋力建设"四个强市"、推进"五大攻坚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创新"一招鲜"工程,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创新政策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一、安庆市科技创新工作现状1.创新环境加速优化全面落实国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107家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23日,通宇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晓青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通宇的成功首先是"创新慨念".创新是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奇迹.创新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技术创新,而且还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通过创新,使企业成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国家火炬计划企业等,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研发的产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大奖.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等6部门联合公布了《关于深化"三服务"活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该通知旨在全面实施科技新政,切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落实好国家和浙江省支持企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通知包括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微生物污染、非法使用有毒添加剂等有害因素依然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难题。HACCP体系(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体系)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安徽昊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创新和质量创新,  相似文献   

18.
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集中药材研发、种植、加工、进出口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企业.2006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公司主导产品中药饮片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韩国、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协和成”牌商标是安徽省著名商标,产品被授予“安徽名牌”产品称号。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以培育创建国家创新基地"预备队"、省级创新基地"先锋队"为目标,首批组建20家安徽省实验室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一室一中心")。一年多来,首批"一室一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在科研攻关、成果研发转化、人才集聚和对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原创性、标志性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国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统计数据对安徽省研发投入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省内各市、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区域研发投入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距,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从协调区域平衡发展、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及夯实研发经费统计基础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安徽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