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4日,约翰逊发表了他就任美国总统以后的第二个国情咨文。与去年他发表的第一个国情咨文相比,这次的咨文的确有些不同。去年,约翰逊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稳定动荡不安的美国政局,保证美国统治集团内外政策的连续性。他一方面要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这种矛盾由于肯尼迪的被刺而充分暴露;另一方面要缓和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这种矛盾在1963年声势浩大的美国黑人斗争中表现得极为突出。今年,约翰逊面临的更迫切的问题却是:如何应付日  相似文献   

2.
约翰逊就任美国总统,已有一百多天了。他从肯尼迪手里接下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因此上任之初就是忧心忡忡,担心局面不好应付,一再呼吁“全国团结”。由于肯尼迪被刺在美国公众中造成的心理影响,约翰逊的政敌也曾宣布暂时停止对政府的攻击。今年1月8日约翰逊发表国情咨文,国内的反应还不算太坏,与此有一定的关系。然而“好景不常”,就在约翰逊发表这篇咨文的第二天,巴拿马人民掀起了英勇的反美爱国斗争,给美国很大的震动。此后,世界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使美帝国主义感到头痛、称之为“危机”的问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2月份开始,美国统治集团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纷纷抨击约翰逊政府的政策。美国的  相似文献   

3.
约翰逊今年1月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他在国内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是美国的经济前景如何。约翰逊在国情咨文中关于美国国内政策提出三个基本任务,其中第一个任务就是保证经济继续繁荣。但是美国有些报刊则估计,美国今年秋季将发生一次新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8日,继肯尼迪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向国会发表了他的第一个国情咨文。按照惯例,在这个咨文中总统总要吹嘘一番国情如何良好,并且提出一个说得天花乱坠的内外政策纲领。约翰逊的这次咨文却很有些不同。它既不是一张好清单,也不是一个好药方。谈到国内形势,约翰逊不得不诉了一大段苦;至于整个国际形势,他根本没有敢碰。他在内政上也开出一堆空头支票,但拿出来的主要仍是肯尼迪的“赋税”法案和“民权法案”,新鲜东西极少。他在外交上提出的政策纲领虽有十条之多,但都是继续玩弄他的前任的两手策略,施展不出多少花招。为什么约翰逊咨文的调子这样低沉,这样气馁呢?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约翰逊的咨文自然得着眼于即将来临的总统选举。因此,如何笼络美国选  相似文献   

5.
《1964年经济机会法案》约翰逊上台以来一直大吹大擂要“向贫穷开战”,他在今年1月初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里,就以大量篇幅大谈贫穷问题,并提出了要“向贫穷开战”。今年3月16日,约翰逊正式向国会提出一个所谓“在全国范围内向贫穷开战”的法案——《1964年经济机会法案》特别咨文,作为他的这场“伟大战争”的“战表”。约翰逊在咨文里承认,“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占人口五分之一的人”辗转于贫困之中。对这些人说来,“机会的大门是紧闭着的”,他们不得  相似文献   

6.
“团结的一年”吗? 肯尼迪上台曾在“国情咨文”中公开埋怨西方阵营的不团结。他说:“在欧洲,我们的联盟有空白,而且有点混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团结受到经济上的竞争的削弱,部分地受到了国家利益的侵蚀。它还没有把它的力量充分动员起来,也还没有完全取得共同的看法。”因此肯尼迪竭力强调要加强“西方的团结”,实际上就是要加强美国对西方盟国的控制,加强美国在西方集团中的领导地位。一年快过去了,“西方的团结”加强了没有?美国副总统约翰逊在12月4日发表的一次演说中吹嘘1961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约翰逊在上台后第一次发表的国情咨文和预算咨文中,几次提到美国人民的贫困问题。他说,“贫困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在美国“那些收入太少以致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的家庭”占美国家庭总数五分之一。在预算咨文中,他说美国存在着“长期贫困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我们几百万公民不能合理地享受生活的福利”。连约翰逊这个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也不得不公开承认美国劳动人民的贫困化,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美国工人阶级不但相对地贫困化,而且绝对地贫困化了。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一般不能得到充分补偿,他们的生活经常处在贫困之中。就工资来说,美国工资水平虽然比较高,工人通过斗争也争  相似文献   

8.
今年一月,约翰逊在他的“国情咨文”中吹嘘要改善美国的城市环境。他说:“我们将谋求法律上的力量预先防止我们的空气和水受到污染。”总统的咨文未见生效,可是这却恰恰暴露了:在美国的航髒社会制度下,连空气和水也是污浊的。美国城市空气和水受到污染,由来已久。关于改善这个问题的法律,美国历届政府也颁布了不止一个。一九五六年,通过了一个《控制污水法》。之后,又通过了三十七项命令,作为这个法律的补充。一九六三年初,美  相似文献   

9.
肖斌 《世界知识》2020,(19):50-51
9月1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向全体国民发表了2020年度国情咨文,这是其2019年6月就任哈总统后第二次发表国情咨文。定期发表国情咨文已成为哈政治惯例,总统以此向外界阐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政府未来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约翰逊在他今年的《国情咨文》中,曾经照例大吹大擂地叫卖美国的“自由”、“民主”和“法治”之类的破烂。但是,再动听的谎言在无法掩盖的事实面前,也起不了骗人的作用。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美国的阶级压迫正在日益加剧。近年来,在美国政府当局大力扶持和纵容下的许多法西斯组织的活动十分猖狂。  相似文献   

11.
约翰逊最近又提出“援”外咨文、国防咨文、预算咨文和经济咨文。这四篇咨文进一步暴露了美帝国主义坚持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进一步证明它的称霸全球的野心同它的力量之间,存在着多么大的差距。约翰逊鼓吹要把扩軍备战推向新高峰。他提出的预算中,直接、间接軍事支出达73%以上。他还要加强美国拼凑的“軍事联  相似文献   

12.
1月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了每年一次的“国情咨文”。外国报纸的评论员们普遍认为,在这  相似文献   

13.
谎言与现实     
经过美国总统约翰逊7月2日签署后,《民权法案》成为联邦的“法律”了。在辩论和签署这个法案的前后,约翰逊同一大批官僚、议员,以及美国资产阶级的吹鼓手,把《民权法案》捧上了天,说什么通过《民权法案》,是“美国国内人类尊严事业向前发展的历史性的一步”;说什么它是“人类尊严和自由的一大胜利”,说什么通过这一法案,是把“正义和希望”、把“和平”带给了美国人民;说什么有了它,就可以“消除”美国“最后一点不正义的残余”,从此以后,就不存在“二等公民权”了。总之,约翰逊之流把《民权法》吹嘘成是“一百年来最强有力的法律”,它可以“加速终止美国的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14.
对美国出兵多米尼加,不仅是世界舆论,连美国自己的资产阶级报刊也有强烈的反应。下面的一篇文章(载5月6日《纽约时报》)比较有代表性。文章联系约翰逊政府扩大侵越战争到出兵多米尼加,指出这是在推行“约翰逊主义”。文章怀疑它成功的可能性,对这种“阴森的前景”表示忧虑不安。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不寻求超级强国之名,也不图谋他人利益,不强制他国接受俄罗斯的保护,不教别人怎么生活,但我们要捍卫国际法,尊重国家主权和独立,争取成为世界领袖。"2013年12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这是普京第十次发表国情咨文。国情咨文阐述了民主、经济、反腐、社保、移民及对外政策等多项内容,但总体来看,经济民生问题依然是普京关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54年日内瓦会议恢复老挝的和平以来,美国帝国主义使尽各种卑鄙无耻的手法,一直对老挝进行着各种干涉和侵略。特别是从肯尼迪上台以来,差国帝国主义对老挝加紧进行军事与政治“双管齐下”的侵略手法,更加显现了它的阴险毒辣的面目。肯尼迪在他的国情咨文中公然承认,美国在老挝所追求的目的,正是它在亚洲和全世界所追求的目的。这就是  相似文献   

17.
2月6日,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发表了他第二任期开始后的第一份国情咨文。美国总统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往往报喜不报忧,而且都试图说出点新东西,想给人们以希望和信心。这次也不例外,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突出宣扬了所谓“美国的第二次革命”。提起美国革命,人们都知道,那是指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如今,里根总统宣称要迎接美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不啻是宣告美国历史即将出现一个新的转折点,而这恰恰发生在里根总统第一任期业已结束和第二任期已经开始之际。逻辑的结论是:里根总统自诩为至少是可以与华盛顿并驾齐驱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到18日,约翰逊政府又玩弄了一个名为“暂停轰炸”的新骗局,妄图诱出一个“谈判”来。约翰逊政府的这个骗局实在拙劣之至。它放出“暂停轰炸”的空气的同时,又大事宣  相似文献   

19.
困境的产物     
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的国情咨文,是他总统任期过半、进入第三个年头时所发表的第二个国情咨文。这个咨文调子很低,内容空泛,讨好各方。里根上台时发出的“振兴经济”、“重振国威”的誓言言犹在耳,如今在国会宣读这篇咨文时,连他那惯常的“抑扬顿挫”的语调也没有了。何以如此?原因在于里根政府上台迄今,美国的国情十分不妙。在国内,根据  相似文献   

20.
肯尼迪的余唾今年以来,美国总统约翰逊呶呶不休地为自己的“减税德政”吹嘘,说什么他所实行的“减税法是任何政府在任何时候所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之一”,“它每天把二千五百万美元(每月几乎是九亿美元)交还给美国人民”,而且“直接地或间接地创造二三百万个就业的新机会”。他还说,这是把“从富人那里得来的钱交给有迫切需要的穷人”。这样说来,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代理人岂不变成了“劫富济贫”的现代罗宾汉了吗? 很显然,约翰逊竭力想利用减税作为他竞选总统的资本,也就是《纽约时报》所说的,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