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核磁共振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进展,评述了20a核磁共仪在石油化工、生物化学、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展望该技术针对21世纪前沿科学的发展和要求还有待解决和完善的内容,并指出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一个异常广阔的谱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原子物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简单的讲述了核磁共振的原理,并对其在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是利用物理原理,通过对核磁共振谱线特征参数的测定来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它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化学、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不论是对于众多学科的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的核磁共振研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清晰地呈现出了核磁共振研究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由这一典型案例所揭示出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动态变化着的、复杂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这一典型案例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电子轨道(或化学)位移和电子-自旋位移随位置有关的观点给予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进展,评述了近20 a核磁共振仪在石油化工、生物化学、医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展望该技术针对21世纪前沿科学的发展和要求还有待于解决和完善的内容,并指出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一个异常广阔的谱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观测并分析了用射频线圈得到的核磁共振信号的特点,注意到两个连续核磁共振峰值高度不同,在磁场上升时的核磁共振峰大于磁场下降时的核磁共振峰.本文对用微型计算机及微处理器控制的核磁共振法测量航空燃油含氢量中的软件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8.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岩石物性参数在储层评价及油气资源评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常规岩心分析方法因周期长,且对检测样品要求严格,滞后于勘探开发生产的需要。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实现了对岩心、岩屑及井壁取心的简单快速、无损检测,在评价储层性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对花岗岩进行测量,得到花岗岩的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NMR测量结果和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t2分布主要为3个峰,第1个峰和第2个峰的面积占峰总面积的98%以上;岩石组成颗粒粒度的不同,引起了岩石核磁共振弛豫特性的差异.花岗岩的平均孔隙度为1.79%,t'2平均值为26.1ms,束缚流体饱和度平均值占88.5%,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为孔隙结构分析提供依据.岩石核磁共振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成像结果为岩石微观结构和岩石损伤机理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通常的室内岩心分析不能给出岩心水驱油过程中油的动用特征及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借助核磁共振T2谱技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岩心经水驱后不同孔隙中油的动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对3类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心样品进行水驱油实验,并借助核磁共振T2谱技术对其渗流机制进行分析,评价水驱后的采出程度.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特低渗透的岩心,驱替过程中,大、中孔隙中的油优先被驱替出来,见水时水驱采出程度已较高,见水后可通过增大驱替压力进一步提高采出率,故此类油藏适合注水开发且效果较好.但驱替压力过高也会改变孔隙中剩余油的分布,将部分油挤进更小的孔隙中,很难再被开采出来.驱替结束后所有尺度的孔隙中都有残余油分布,即使大孔隙,T2谱显示也有部分剩余油存在.对于超低渗透岩心,水驱过程中压力较高且见水时水驱采出程度很低,故此类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较差,需通过酸化、压裂等技术改善储层物性,或寻找其他途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及其实验演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核具有自旋和磁矩。因此在外磁场中核能级将发生分裂。此时若外界供给合适的高频电磁场能量,则可使原子核发生共振跃迁吸收,即核磁共振。本文以较浅显易懂的方式简述了核磁共振原理以及实验装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唐山矿、赵各庄矿、望峰岗矿所采27个煤样进行T2核磁共振实验,对实验产生的T2核磁共振谱进行分析,分别得到了三个煤矿的孔隙、裂隙发育情况以及孔隙、裂隙之间的连通性情况。本研究为孔、裂隙的研究及煤层气的赋存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孟庆彪  王传坤  潘弘 《科技信息》2009,(33):40-40,38
本文主要是介绍核磁共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结论以及瓦斯气体的实验结果,并针对上述结论提出核磁共振在煤矿中的应用方式,阐述核磁共振的监测信号与煤体的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含义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油气藏储层润湿性是影响油水微观分布、毛管力、相对渗透率及束缚水饱和度等的关键因素之一,润湿性测定也是岩心专项分析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准确评价储层岩石润湿性特征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及优选提高采收率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指导作用。在简要介绍3种经典润湿性评价方法及自吸速率法评价储层润湿性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综合调研分析,综述了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评价储层岩石润湿性的发展历史、研究成果及应用现状等内容。结合多孔介质多相流体相互作用机制,分析了核磁共振技术定量评价储层润湿性的基本原理、适应性及优缺点,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油田经多年注水开发已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出现注水压力增大,开发效果差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利用目标岩心分析了粘土矿物含量和粒度分布,结合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开展高倍注水实验,研究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及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岩心8-2、岩心16-1经激光粒度测试分别定为含中砂质细砂岩、含粉砂中砂质细砂岩,其粘土矿物含量分别为2.41%、2.57%;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核磁孔隙度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规律;随注水倍数的增加,渗透率(水)波动式变化,前期降低幅度较大,后期出现短暂的上升后持续降低;注水前期损害主要发生在中、大孔隙中且岩心8-2的损害程度要大于岩心16-1;岩心的核磁二维谱中自由水信号变化规律与核磁T2谱中孔隙信号强度变化规律一致。研究认为注水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作用,微粒以及胶结物中的粘土矿物,容易脱落运移至孔隙喉道处发生堵塞,对孔隙喉道产生一定损害导致渗透率(水)降低,所以注水井出现注水困难和注水压力增大等问题,从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B3LYP/6—31G水平下优化了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在B3LYP/6—31G的水平下采用了GIAO方法计算了该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子均有分子内氢键形成,且分子内氢键的键长为0.17nm左右.讨论了羟基引入之后对邻近C的化学位移的影响.从取代基对NMR的影响来看,随着取代基对苯环的供电子能力的加强,取代基邻近的一些C的化学位移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核磁共振理论学习复杂,实践缺乏的情况,及分析应用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核磁共振技术教学和实践进行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等效磁荷方法,并举例说明这种方法在计算稳恒电流磁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