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本饲养场发现一只雌性猕猴肛门下方有一约6 cm×6 cm肿大凸起,饮食正常、体温正常、精神状况良好。对其凸起物进行触诊,质地坚硬,用针管刺入抽取有淡黄色液体流出,随着液体的抽取凸起物体积变小,血液生理生化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低于参考值,血小板、血小板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单核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高于参考值。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总蛋白、白蛋白、γ-谷氨酸转肽酶、尿酸、铁低于参考值。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高于参考值。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该猕猴肛门下方为会阴疝,结合临床血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建议尽快进行手术修复。通过临床症状、血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确诊该猕猴所患疾病为会阴疝,通过麻醉外科手术修复治疗及术后护理,患病猕猴痊愈。  相似文献   

2.
罗丁  樊小农 《实验动物科学》2013,30(4):22-25,30
长期遥测血压系统的应用是高血压动物实验研究的趋势,提高血压监测植入子植入手术的成功率是顺利获取实验动物血压、进行下一步实验的前提。本文拟对该手术中遇到的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概述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术前准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术后护理心得。方法 选取猕猴 10 只,经股 动脉介入方法对一侧颈内动脉注射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MPTP) ,建立偏侧性帕金森病( PD) 猴模 型,在术前、术后积极实施相关护理措施。重点涉及到驯养技巧、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并发症防治及饲养管理等 方面的内容。结果 所有猕猴均成功注药,术后生存率为 80% 。结论 成熟的手术方法对模型制作固然重要,精心的护理和完善的准备却是保障动物生命安全以及术后迅速恢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对食蟹猴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对食蟹猴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速眠新Ⅱ(0.1 mL/kg)肌内注射和氯胺酮(0.1 ml/kg)肌内注射联合麻醉方法对154例实施肾脏移植手术的食蟹猴进行麻醉,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154例肾移植食蟹猴无一只在手术过程中因麻醉意外死亡;首次麻醉维持时间为(50~70)min,追加麻醉维持时间为(30~35)min,术后苏醒时间为(25~35)min.麻醉期间肌肉松弛效果好,动物呼吸和心率平稳,手术过程中呼吸频率(40~55)次/min,心率(60~74)次/min.结论 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食蟹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且动物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饲喂黄芪多糖对繁殖猕猴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及腹泻发病率的影响,研究黄芪多糖在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不同年龄阶段的繁殖猕猴60只在饲料中添加0. 1%的黄芪多糖,每日饲喂一次。实验前、实验1月后、实验3月后分别采血测生理和生化指标、称体质量、统计腹泻发病率。结果 随着黄芪多糖添加时间的延长,体质量都成上升的趋势,血常规中白细胞、淋巴细胞数也呈上升趋势。血液生化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镁、C 3 、C 4 、IgA、IgG都呈上升趋势,血糖呈下降趋势;随着黄芪多糖添加时间的延长,繁殖猕猴腹泻的数量也呈下降的趋势。结论 黄芪多糖能明显提高繁殖猕猴的饲料利用率、有效调节免疫力、对繁殖猕猴的腹泻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0例白内障进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400例表面麻醉成功率为92%,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快,病人反应较轻。结论:在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技术的基础上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饲养猴场中发现一只雄性恒河猴腹部有一隆起肿块,采食、饮水、排便等皆正常。 对其进行保定触诊, 肿块皮肤完整,肿块组织边界清楚,质地硬,实质感较强,不规则形,直径约 10 cm,触诊无明显痛感;用针管刺入肿 块组织抽取无液体样内容物。 经 B 超检测该肿块内组织形状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回声及少许血流信号,呈纤维素 样变;检查体温正常;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猴比较:ALP 升高,TP、ALB、TC、RBC、HCT 降低;实施 肿块切除手术,取肿块组织切片镜检,确诊为脂肪瘤。 经手术后经过术后护理,该恒河猴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种抗疟药物治疗恒河猴肝囊原虫血症 ,初步筛选出对肝囊原虫血症有疗效的药物。实验结果表明 ,蒿甲醚和奎宁对猴外周血液中的肝囊原虫配子体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能暂时缓解或消除猴的原虫血症。通过对猴在服药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测试表明 ,实验所用药物对猴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单笼饲养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了解检测指标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54只3~5岁健康食蟹猴,雄性84只,雌性170只,在清醒状态下采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并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获取了单笼饲养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雌雄食蟹猴血常规指标比较,RBC、HGB、MCHC、HCT、MONO、RDW-CV、MPV、PCT、P-LCR、PDW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BASO、NEUT%、LYMPH%、MCH、RDW-S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血生化指标比较,ALT、AST、ALP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建立了3~5岁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同时表明部分指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术前访视,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情,利于术中配合及术后康复.方法:对择期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师、手术医师、简单的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及术中配合等内容.结果:使病人对手术有所了解,缓解了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手术.结论:术前访视可缓解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稳定生命体征,便于麻醉、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戊巴比妥钠、丙泊酚在制备山羊椎体骨缺损模型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18头海南本地山羊纳入研究,氯胺酮肌注进行麻醉诱导,使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戊巴比妥钠静滴维持麻醉,制备山羊腰椎全椎体骨缺损并填入骨水泥动物模型。观察麻醉及手术效果、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动物手术均顺利进行,麻醉优良率为100%,无动物死亡,无胃胀、呕吐等不良反应。麻醉诱导期、麻醉期及苏醒期时长分别为15.94±1.76、121.11±9.44、42.44±6.73 min。各麻醉分期内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期心率与麻醉前、诱导期及苏醒期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氯胺酮、戊巴比妥钠、丙泊酚复合静肌麻醉,麻醉深度及进程满意,能满足经前路腹膜后行腰椎全椎体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实验操作,且具有术后动物苏醒快,不影响其生理功能,动物存活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实验动物麻醉是动物实验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前期关注到,使用麻醉药1 h左右会对小鼠的白细胞总数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观察了三种常用动物麻醉药物(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对雄性小鼠血糖和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并观察了同一麻醉药随时间延长而引起的血常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分别在注射...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建立 SPF 级雌、雄远交群长爪沙鼠血液学及生长指标的正常参考值,为长爪沙鼠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数据。方法 对不同日龄及周龄的雌、雄长爪沙鼠体质量、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实验得到长爪 沙鼠在不同日龄的生长曲线,不同周龄不同性别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其正常参考范围。结论 不同日龄 长爪沙鼠的体质量增长速度不同,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因此,在应用长爪沙鼠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性别和年龄对实验动物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过程中,许多试验操作都需要进行动物麻醉。但是,麻醉是一个复杂,并伴有风险的过程,麻醉意外时有发生。2010年就曾发生2例麻醉意外,其中比格犬不间断的抢救了8 h,食蟹猴救治了2 d,最终动物康复。  相似文献   

15.
笔者所工作的实验室发生1例beagle犬安全药理遥测系统埋植手术术位开裂。由于兽医自身经验不足及其它条件的限制,在术后护理中采取系列缝合处理后未能实现创口闭合,且因术位发生继发感染而宣告处治失败。本文将简报这1失败案例以避免类似失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SX1近交系小鼠的主要生化及血液指标,为建立该品系小鼠的生物学特性资料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从F29、F30代仔鼠中选择1、2、3、4月龄的小鼠,分别测定这些小鼠的体重、体长、尾长;心、肝、脾、肺等12种脏器的重量;总蛋白、白蛋白、血糖、肌苷等16项血液生化指标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15项血液常规指标。结果SX1小鼠在1、23、、4月龄时的体重、体长、尾长,心、肝、脾等脏器随小鼠生长而增加,但胸腺随小鼠生长而缩小;各脏器重量均雄性大于雌性,肾上腺为雌性大于雄性;其中14项血液生化指标随小鼠的生长基本无明显变化,而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指标随小鼠生长而降低,多数指标无性别差异,但碱性磷酸酶指标雌性大于雄性;其中13项血液常规指标随小鼠的生长基本无明显变化,只有白细胞与平均血小板压积随小鼠生长而降低,且白细胞指标雄性大于雌性。结论各项指标基本符合近交系小鼠的特征,补充了SX1近交系小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 3组患者CD4~+、CD4~+/CD8~+、Th1/Th2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术后72 h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进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