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拟黑多刺蚁脑部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Mallory染色方法,对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脑部形态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拟黑多刺蚁脑由前、中、后脑三部分组成:前脑中具有较大的蕈形体,说明它可能具有比较发达的学习和记忆的能力;中脑中具有较大的嗅觉神经纤维球,表明拟黑多刺蚁具有发育良好的嗅觉系统.和其它膜翅目昆虫相比,拟黑多刺蚁前脑中的视叶较小.因此推测,视叶在其觅食、学习、记忆及其他行为中的作用不及中脑嗅叶.后脑在整个脑部占据的面积很小,它在蚂蚁脑部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蚁后卵巢中和雄蚁精巢中pvERR 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vERR mRNA在卵子发生过程中滤泡细胞的胞质和生长期、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有表达.在变形期的精细胞胞质和成熟精子头部有很强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拟黑多刺蚁体外抑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拟黑多刺蚁对体外S180 ,H2 2 ,YAC 1肿瘤细胞DNA合成影响及细胞毒性作用 ,研究该蚁抑瘤效应及机制 .方法 采用3H TdR掺入法和12 5I UdR释放法 .结果 拟黑多刺蚁对S180 ,H2 2 ,YAC 1肿瘤细胞DNA合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5 ) ,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以对S180 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最显著 .同时证实 ,该蚁对YAC 1,S180 肿瘤细胞均有毒性作用 .结论 拟黑多刺蚁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和抑制生长的作用 . 相似文献
5.
6.
蚂蚁作为药品和滋补品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早在周朝《周礼·天宫》中就有记载:“(虫氐)醢以供天子馈食”,这里所指的“(虫氐)醢”即用蚂蚁幼虫做的酱.本世纪80年代以来,蚂蚁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作用终于为现代科学所证实,我国国家卫生部已批准有关新资源食品,医药企业的申请,同意将已经过安全性评审的一种蚂蚁——拟黑多刺蚁作为新资源食品、中药利用和产品开发,时下国内已有“大力神口服液”等数十种蚂蚁新产品投放市场.但由于拟黑多刺蚁的野生资源有限,人工养殖和生产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全国各地已纷纷兴办养殖场,一项新兴的养殖业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对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的雄蚁与工蚁脑部的表达与分布进行了检测研究.检测结果显示,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雄蚁与工蚁的蕈形体冠部、柄部、根部以及中央复合体均有分布,并推测该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可能对蚂蚁的学习记忆以及求偶进攻等行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乙酰胆碱脂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在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vicina Roger)脑部分布.结果显示,AChE在拟黑多刺蚁脑部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后脑、咽下神经节、中脑,其次是前脑的中央复合体、视叶、蕈形体冠,前脑的蕈形体柄和叶分布最少;品级间比较显示,工蚁视叶和嗅叶分布较雌蚁和雄蚁的少,雌蚁中央复合体的分布多于其他品级.由该结果推测AChE可能参与拟黑多刺蚁视觉和嗅觉信息传递;根据AChE组织化学在临床上着色判别标准确定蕈形体冠是蕈形体的感觉信息输入区,而草形体的柄和叶是蕈形体的运动信息输出区.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不同品级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脑部雌激素相关受体pvERR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vERRmRNA在不同品级的蕈形体、附叶、视叶、中脑、食道下神经节和球状细胞中都有表达.蚁后蕈形体和球状细胞中pvERRmRNA的阳性表达最为明显;工蚁中脑pvERR mRNA的阳性反应强度明显高于蚁后和雄蚁;pvERR mRNA在雄蚁视叶中有较强的表达.pvERR mRNA在不同品级的拟黑多刺蚁脑部的表达差异可能与它们各自在蚁群中的功能和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探讨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牡蛎(Ostreagigastnunb)提取物(蚁蛎提取物)抗疲劳的作用。选取正常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蚁蛎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30 d,每天1次,观察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UREA)、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cide dismutase,SOD)活性,研究蚁蛎提取物抗疲劳作用。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蚁蛎提取物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P<0.01);蚁蛎提取物低、高剂量组小鼠游泳后小鼠血清UREA浓度显著降低(P<0.05);蚁蛎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MDA含量和GSH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DA含量有下降的趋势,GSH活性有随着蚁蛎提取物浓度的提高而升高的趋势;蚁蛎提取物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的SOD活性(P<0.05)。蚁蛎提取物具有一定抗疲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参与调节昆虫嗅觉、视觉、机械感受、发育和机体防御.本文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一氧化氮舍酶(NOS)在拟黑多刺蚁脑内的分布,结果表明,NOS在雄蚁和雌蚁的蕈形体、视叶、中央复合体及中脑后脑区均有分布,在工蚁中主要分布在视叶、中脑及后脑区,推测可能对蚂蚁的视觉、嗅觉、记忆及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拟黑多刺蚁对H22荷瘤鼠抑制肿瘤生长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采用对比实验法,探讨拟黑多刺蚁对H22荷瘤鼠的抑瘤作用.结果表明:拟黑多刺蚁具有抑制H22肿瘤细胞的作用,并增强荷瘤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双钩多刺蚁(Polyrhachis bihamata)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多刺蚁属。本属蚂蚁因背部有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占以来,就有掘取蚂蚁幼虫、用蚁蛹制成各种药品,作为上等补品和健身。治病的记载。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以拟黑多刺蚂蚁作“蚁酒”“蚁膏”,食用价值甚高,且能医治多种疾病,尤其对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性功能衰退等疾病有独特的疗效作用。经浙江省测试研究所等有关科研院所分析测定:拟黑多刺蚂蚁富含28种游离氨基酸和铁、锌、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达59%-67%,是牛奶的20倍。长期食用无毒、副作用,其营养价值甚至超过等量的野山人参。因此,应推广蚂蚁的人工养殖技术和开发利用蚂蚁资源,以促进我国蚂蚁养殖事… 相似文献
15.
以巨尾桉为研究对象,克隆得到巨尾桉铜分子伴侣(CCS)基因(GenBank注册号为KJ755351.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EuCCS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与龙眼同源基因的一致性达到99%.巨尾桉CCS的原核表达载体pET-EuCCS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可以稳定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检测结果表明:转化菌株的SOD酶活性比对照菌株高,说明外源基因EuCCS具有生物学活性.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CCS在巨尾桉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植株生长旺盛的部位,CCS表达量较大,如植株幼叶,随植株叶片慢慢衰老,CCS的表达量也随之下降;在组培苗中,叶片的CCS表达量最大,其次是茎. 相似文献
16.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20,(3)
苯丙氨酸解氨酶是植物酚酸类化合物合成通路途径中的关键酶。迷迭香酸是冬凌草中的重要的酚酸类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消炎等药用功效。为了研究PAL基因在冬凌草酚酸类物质合成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克隆冬凌草PAL基因,得到序列全长1 116 bp的cDNA,最长的开放阅读框522 bp,编码17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5.45 kD,GenBank登录号为MK304488。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其为游离蛋白,三级结构的建模结果支持二级结构由19段α-螺旋组成的预测。qPCR结果显示,IrPAL基因在冬凌草叶片中表达量最多,茎次之,根中最少。该研究首次获得了IrPA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检测在冬凌草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后续进一步研究IrPAL基因在冬凌草迷迭香酸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法从芸香科柑橘属不耐寒植物佛手中分离得到了一个表达序列标签(EST)片段,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该基因的1 669 bp序列,编码区长1 236 bp,编码413个氨基酸.通过Blastn同源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拟南芥已知的GRAS基因同源性较高;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GRAS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因此,命名该基因为:CmsGRAS(GenBank登录号:JF440647).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的方法研究了该基因在低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低温胁迫后的表达量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从黄姑鱼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NK-lysin基因,命名为YdNkl-2。YdNkl-2基因cDNA全长60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456 bp,编码151个氨基酸。YdNkl-2具有一个信号肽和一个鞘脂激活蛋白B(saposin B)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YdNkl-2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YdNkl-2的mRNA广泛分布于黄姑鱼各组织,其中在鳃和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经哈维氏弧菌感染后,头肾、肝脏和脾脏中的YdNkl-2表达量均明显升高,提示YdNkl-2在哈维氏弧菌感染黄姑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mRNA差异显示发现一个鳗弧菌刺激后在牙鲆肝脏中表达量显著增加的片段,结合RACE技术得到了该差异片段1 856 bp的全长cDNA,包含一个1 47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质含有fibrinogen β的C末端签名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鱼类以及哺乳类的fibrinogen β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可断定此基因为牙鲆的fibrinogen β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EF581895).RT-PCR分析表明,在注射鳗弧菌后,该基因在肝脏、肾脏、脾脏、腮、肠、心脏中的表达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推测其可能在鳗弧菌侵染中,起到了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或通过和其他细胞因子结合在防御细菌的侵染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甘蓝型油菜矮化突变体与其高秆亲本构建的消减杂交文库中,得到一长约230bp与编码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DHAR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的DNA片段.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在甘蓝型油菜中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nDHAR.BnDHAR与已公布的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的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对BnDHAR基因不同发育时期组织的表达分析的结果显示,BnDHAR基因在高秆油菜苗期的叶中表达量最高,是矮化突变体的5倍,在根、茎中表达极低,具有组织特异性.非生物胁迫显著影响BnDHAR表达,高温胁迫使其表达升高,盐胁迫处理9h时达最高,而干旱胁迫时表达量在处理12h时才达最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