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10月26日,阿富汗发生7.8级大地震。据报道,地震已造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呼吁国际社会给予紧急援助。中国政府对上述重大灾情和受援国援助需求高度关注。商务部已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预案,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紧急研究制定具体援助方案并着手援助准备工作。2.10月28日-11月4日.第二十二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双方将按照两国领导人就谈判达成的重要共识.强力  相似文献   

2.
近来,向苏联提供紧急食品援助的问题已成为西方舆论的热门话题。自戈尔巴乔夫总统在去年11月欧安会首脑会议上呼吁国际社会向苏联紧急提供食品和药品等“人道主义”援助后,已有20多个国家纷纷响应。德国政府首先宣布把原西柏林的总值3.38亿美元(约30  相似文献   

3.
时事点评     
伊朗地震遭灾,“宿敌”援手示好当地时间6月22日清晨7时28分,伊朗北部发生里氏6.3级的大地震,造成229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约1.2万人无家可归。国际社会迅速做出反应,其中美国的表态尤其引人注目。美总统布什称,人道主义援助不受政治分歧限制,美已做好向伊提供必要帮助的准备。对于“宿敌”的示好,伊朗总统哈塔米表示应视其为“正常行为”并全部接受,而伊灾民获悉后也“感谢所有提供帮助的人,哪怕他们现在还是自己的敌人”。这场大地震为缓和两国间由于美将伊列为“邪恶轴心”而导致的紧张关系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4.
8月3日和4日,在北京首都机场,中国政府为缓解黎巴嫩目前面临的人道危机而向黎政府提供的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分批装机启运。援助物资主要包括小型发电机、帐篷、毛毯、卫生装备和部分药品等,先由专机运至约旦,再转运至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军事打击使黎巴嫩  相似文献   

5.
财经剪贴     
中国向非洲提供建国以来最大一笔粮食援助9月24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非洲之角饥荒问题部长级捐助国大会时透露,中国政府在半个多月内两次宣布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和粮援现汇,总额共计4.432亿元人民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的最大一笔粮食援助,是中非真诚友好、患难与共的又一生动例证。立以来中国政府对外提供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2009,(12):15-16
5月12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为汶川地震灾区提供援助周年报告》,详细介绍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为灾区儿童提供教育、卫生和营养、清洁水、环境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儿童保护、预防艾滋病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援助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经向受灾地区提供了价值约20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物资以及在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所需的物资和服务。截至目前,在与中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温家宝总理在多哈记者会和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重量级"立场表述、杨洁篪外长在记者会上的阐述、外交部负责人的六点主张、外交部发言人的一次次答问、2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在中俄坚持立场的努力下,安理会3月21日达成一致,通过了支持安南特使斡旋努力的主席声明……中国对叙利亚问题的立场和主张一再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叙利亚:动荡无休止2011年3月初爆发的叙利亚骚乱迅速演变为政府军和反对派组织的武装冲突,双方在大马士革和阿勒颇等大城市激战,伤亡日增。2012年2月和7月,西方国家两次试图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干涉叙利亚内政的决议案,接连遭致俄罗斯和中国的否决。5月,叙利亚胡拉镇发生血腥惨案,108人死于一群不明武装分子的袭击。国际社会主张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呼声与日俱增。埃及和伊朗先后倡议成立由伊朗、埃及、沙特和土耳其组建的"四方联络小组"。10月31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就停火止暴、开启谈判、国际斡旋和人道主义援助提出新的四点倡议。与此同时,11月11日,在美国牵头下,叙利亚各反对派组织在卡塔尔  相似文献   

9.
外刊要论     
伊朗俾路支省叛乱的发展AlexVatanka(简氏信息集团编辑)FatemehAman(美国Farda电台记者)伊朗东南边陲的俾路支省暴力事件频发,并呈不断扩大之势。逊尼派穆斯林组织真主旅(又称“安拉之战士”)在实施暴力事件中首当其冲,其特点是暗杀或绑架伊朗政府派往俾路支省的军事人员和政府官员。从2003年起引起各界关注。真主旅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大案,甚至企图暗杀在当地访问的伊朗总统内贾德。伊朗俾路支省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宗教格局中逊尼派居于多数,这些因素都成了当地不断发生叛乱的主要原因。内贾德对叛乱的强硬立…  相似文献   

10.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20,(10):6-7
习近平同伊朗总统鲁哈尼通电话4月2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伊朗总统鲁哈尼通电话。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伊朗政府和伊朗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示诚挚慰问和坚定支持。习近平指出,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中伊两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充分体现了中伊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中国人民心系伊朗人民抗击疫情,已向伊方援助多批抗疫物资,并向贵国派遣了首个对外抗疫医疗专家组。  相似文献   

11.
外交小灵通     
<正>(摘自外交部网站)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就尼泊尔当日发生强烈地震向尼泊尔总统亚达夫致慰问电。对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并表示中国政府愿根据尼方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救灾援助,相信尼泊尔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早日重建家园。同日,李克强总理、王毅外长分别向尼泊尔总理柯伊拉腊、尼泊尔外长潘迪致慰问电。  相似文献   

12.
<正>6月25日,由尼泊尔政府主办的尼地震灾后重建国际会议在加德满都举行。中国、印度、挪威、日本、欧盟、美国、联合国等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会议。外交部长王毅与会并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参与尼灾后重建一揽子方案。王毅表示,4·25特大地震让中尼两国人民更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唇齿相依,什么是命运共同体。在尼泊尔重建进程中,中国人民将坚定地与尼泊尔人民站在一起。中方愿综合利用援助、贷款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训和地方合作,并充分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纵横》2004,(4):64-64
近年来,伊朗政府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重视建筑业的发展,仅玛莎德市2004年政府批准的建筑面积就有300万平方米。伊朗是地震频发国家,每次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是很大的。随着在建项目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市场对建筑材料和技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4.
首次引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的应用性研究。与气象卫星红外资料相比,NCEP资料具有时空连续、标准统一,排除了云层阻挡等优势。通过对近期伊朗地震的震例分析表明:NCEP资料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地震短临期间地面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演变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对应关系,并揭示了该地震的成因是由于阿拉伯板块向北运动,导致伊朗板块周边断裂活动,牵动NNE向巴姆断裂右旋剪切活动。该震例验证性地分析表明:利用NCEP资料作地震短临预测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怀畅 《世界博览》2008,(13):28-29
中国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就决定向中方捐赠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随后沙特又向中国追加了包括帐篷和食品在内的紧急援助,并派专机送往成都地震灾区。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大使叶海亚先生。在充满穆斯林风格的沙特驻华使馆中,叶海亚先生热情地请记者品尝来自沙特的红茶和蜜枣。红茶的香醇和蜜枣的甜美正如中沙友谊一样,让人难忘。"沙特"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幸福"。对于真正的朋友来说,也许对方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正如大使先生在采访中所言"患难之中见真情"。  相似文献   

16.
位于环太洋地震带上的岛国印尼,近几年可谓多灾多难。5月27日清晨,爪哇岛日惹又爆发了今年伤亡最严重的地震。地震当天,总统苏西洛既奔赴灾区(图①),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联合国及各国纷纷向灾区提供救援物资和派出医疗队(图③)。我国政府立即向印尼提供200万美元的援助,此后又提供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灾物资。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抵达灾区,开展救护工作(图②)。本次地震震级为里氏5.9级,由于发生在人口稠密区,加之当地房屋质量低下,因此造成了重大伤亡。根据最新统计遇难人数已上升至5782人,伤者超过3.3万人(图⑥)。有超过34.3万人在…  相似文献   

17.
人权应该从三个层面做科学合理的界定,因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也应该围绕着这三个层面的涵义展开。任何偏离这三个层面的援助都是非科学的人道主义援助,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上旬,伊朗政府以“为克格勃充当间谍”罪,逮捕了人民党总书记基安努里及该党中央委员20余名。苏联《真理报》反应强烈,指责此举是“对进步爱国力量进行打击,也是对伊苏关系进行打击”。伊朗报刊则反击说,这是“苏联想干涉伊朗内政”。国际舆论认为,这突出表明伊苏矛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道主义干涉是国际法研究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课题。正义战争理论和自然权利学说为早期的人道主义干涉提供了法理支撑。国际条约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界定及国际社会人道主义干涉的实践为探索人道主义干涉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殷悦 《世界知识》2020,(6):52-53
近期,东非多国遭受大规模蝗虫灾害,国际社会普遍担忧灾害在当地发展成严重的饥荒和人道主义危机。蝗灾正向非洲其他地区蔓延,并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亚国家。与此同时,新一波蝗群正"蓄势待发",存在入境我国的可能。我国应考虑对受灾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和技术支持,同时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