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伊普黄酮磺化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伊普黄酮为原料,通过磺化反应合成了强水溶性的伊普黄酮磺化衍生物,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二氟二苯甲酮(DFK)、磺化二氟二苯甲酮(SDFK)和双酚A为原料,合成了双酚A型磺化聚芳醚酮(SPAEK-A),通过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离子交换容量、磺化度、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及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双酚A型磺化聚芳醚酮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满足质子交换膜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吐氏酸为原料,用发烟硫酸作磺化剂合成了中间体氨基J酸,对反应的关键条件发烟硫酸的浓度,二磺化和三磺化的温度以及水解温度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合成路线,并对它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的应用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4.
介绍漆酚磺化树脂的合成方法,并对树脂进行了红光谱分析。探索了漆酚磺化树脂对乙酸和正戊醇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酯化产率为72.5%。  相似文献   

5.
用氯磺酸作磺化剂,在四(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铁配合物外围功能基对-二噻英环上发生直接取代反应,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多取代磺化(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铁配合物(简写为FeSPz(dtn)4).并对磺化产物进行UV-Vis,IR,1HNMR和XPS等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6.
综述近年来磺化聚醚醚酮(SPEEK)交换膜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磺化聚醚醚酮可以通过直接聚合法和后磺化法合成.相对于全氟离子交换膜(PFI),合成后的SPEEK膜在成本和阻醇性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导电性能较弱.溶剂、磺化度和温度对磺化聚醚醚酮的导电性能有较大影响,它们将是提升SPEEK导电性能的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以齐格勒醇及环氧乙烷为原料,合成齐格勒醇醚(AEO3),经磺化后制得齐格勒醇醚硫酸钠(AES),并对其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以氢化脂肪酸甲酯为原料、石油醚为溶剂、SO3为磺化剂,通过降膜式反应器磺化,后经老化、漂白再酯化、中和等步骤得到脂肪酸甲酯磺酸盐。采用混合指示剂程序加入法分析产品活性物含量。考察SO3气体体积分数、物料进料摩尔比、循环水温度、剂油质量比、老化时间、老化温度对磺化率、活性物含量、二钠盐含量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SO3体积分数2.89%,物料进料摩尔比为1.3,循环水温度70℃,剂油质量比3,老化时间45 min,老化温度80℃。在此条件下,磺化率可达81.2%,活性物质量分数64.1%,二钠盐质量分数7.2%。  相似文献   

9.
萘系高效减水剂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萘、浓硫酸、甲醛等为原料,经磺化、水解、缩合等步骤,制备了混凝土高效减水剂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物料比、磺化温度、磺化时间、缩合温度、缩合时间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塔罗油为原料合成高效染料分散剂,其制备工艺为:塔罗油经过氧化氢预处理后,以高锰酸钾为催化剂,以甲醛和亚硫酸钠混合物为磺化剂进行磺化反应,制备改性塔罗油染料分散剂,并将其应用于还原橄榄T染料,进行分散性能及耐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磺化时间为3.5h,原料与磺化剂质量比为1∶3,预处理剂质量分数为4.0%,磺化温度为...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辐照下酞菁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微波辐照条件下,进行了酞菁铜配合物的微波合成研究和浓硫酸作为磺化剂酞菁铜配合物的微波磺化反应研究,获得了常规加热条件下不能制备的水溶性磺化酞菁铜配合物,并由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该微波磺化反应展示了微波辐照优良的非热效应,可作为水溶性金属酞菁衍生物的一种简便快速制备方法,避免采用发烟硫酸作为磺化试剂的常规加热制备方法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本文考察了微波辐照强度、微波作用时间与反应试剂组成用量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微波场对合成反应的化学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沥青为原料,以糠醛为交联剂,浓硫酸为引发剂,合成共聚树脂基体并通过原位红外光谱研究其合成机理,并进一步对基体进行功能基化处理,制得沥青基离子交换树脂,重点研究了树脂基体合成及基体磺化制备阳离子交换树脂,找出了基体合成及磺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所得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可达3.2mmol/g左右,具有进一步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质子导电离子交换膜由于其高导电率和优异的化学性质而广泛应用于H2/O2燃料电池,但是全氟化膜的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它的市场应用,为此,研究者尝试生产廉价的代替品,磺化聚酰亚胺就是被人们看好的代替品之一.用3,3′-二磺酸钠基-4,4′-二氟二苯酮和对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芳香族二胺,再将新型芳香族二胺和二酐以间甲酚为溶剂一步法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聚酰亚胺,从而避免了由聚合物磺化改性引起的聚合物链的交联与降解.用红外吸收光谱和H NMR核磁共振光谱对新型芳香族二胺单体进行了表征,并用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了聚合物.研究了共聚物的组成结构,溶解性,及磺化度对共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DMF,DMAc,NMP等均是该磺化聚酰亚胺的良溶剂,聚合物粘度随着磺酸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SSMA是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阻垢剂,应用溶液聚合和磺化工艺,完成了SSMA的合成实验,并根据共聚物的阻垢机理.讨论了pH值等磺化条件和SSMA阻垢剂药剂投用量在水相中对Ca^ 2的阻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磺化马来酸酐-丙稀酸共聚物型阻垢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磺化改性马来酸酐一丙稀酸共聚物型阻垢剂(SMAA)进行了合成研究,讨论了SMAA的阻垢机理和磺化技术等条件对阻垢率A%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系统介绍了间苯二酚诸多的合成方法,并对其中的磺化法、异丙苯法、芳化法和取代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指出传统的磺化法通过工艺改进,目前仍为间苯二酚的主要生产方法;异丙苯法是一种最有前景的合成方法:而芳化法和取代法要实现工业化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7.
以双(4-(对氟苯甲酰基)苯基)苯基氧化磷(FPPPO)和对苯二酚聚合制得对苯二酚型含磷聚芳醚酮(PAEK-H).用浓硫酸直接磺化PAEK-H,制得对苯二酚型磺化聚芳醚酮(SPAEK-H),并通过改变磺化时间来控制磺化度.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SPAEK-H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仪对其热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SPAEK-H的离子交换容量(IEC)和磺化度(DS)值,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8.
以3,3′ 二磺酸钠基 4,4′ 二氯二苯砜(SDCDPS)、 邻甲基对苯二酚、 4,4′ 二氯 二苯砜(DCDPS)为原料, 利用亲核缩聚反应, 通过调整磺化单体(SDCDPS)和非磺化单体(DCDPS)的比例与邻甲基对苯二酚共聚,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醚砜. 红外光谱证实所合成聚合物为目标产物. 发现邻甲基对苯二酚结构单元的存在, 使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容量, 从而使低磺化度的共聚物具有相对高的质子传导率. 该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一种离子液体SM IA,用1HNMR和DSC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其作为催化剂,研究其对豆油中亚油酸和棕榈酸的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性能.主要以大豆油和甲醇作为反应物,以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用量,反应时间,大豆油的预热时间,反应转速,温度等因素对脂肪酸甲酯产率的影响.选用十一酸甲酯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计算反应的转化率.通过气质联用(GC-MS)确定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  相似文献   

20.
以苯胺和2-氯-5-甲氧基嘧啶为原料,经过磺化、缩合两步合成磺胺对甲氧基嘧啶.并用IR、1 H NMR和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乙酸酐用量、硫酸用量、回流时间对对氨基苯磺酸合成的影响;氨水用量、回流时间对磺胺对甲氧基嘧啶合成的影响.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合成产率可达93.2%.结果表明,该合成方法可提高产率,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