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介绍了“神舟六号”飞船、“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卫星一号、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2.
“探测一号”卫星是中国首次发射的探测空间物理的科学研究卫星,它是“双星计划”中的赤道卫星。为详细了解卫星发射的情况,记者跟随科学院的专家们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长四乙”一箭双星、第18至22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探测一号卫星、香港亚太六号通信卫星、实践七号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4.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5.
张聪慧 《华东科技》1999,(11):13-13
9月24日东方科技论坛在沪杏图书馆召开“小卫星技术及其在通信和对地观测中的应用”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卫星及其应用领域的专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小卫星在我国通信、环境、资源和防灾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小卫星的产业化问题。副市长左焕琛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紫晓 《科技潮》2001,(4):36-39
地球的各种信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现,这就是遥感卫星的馈赠。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国内17个部门联合发起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27个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科学家们满怀欣喜之情,用不同的语言描绘着地球的数字前景。在新的世纪,以资源卫星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将大出风头,“数字地球”将把人类生活带入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全球导航定位卫星系统被誉为继“阿波罗”登月飞船、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第三大航天工程。不久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在完成了地球捕获、太阳能帆板  相似文献   

8.
“谁都不愿自己家的钥匙掌握在别人手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李长江曾这样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9.
11月5日8时15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喷射出熊熊的烈焰,托举着哈尔滨工业大学抓总研制的“试验卫星三号”小卫星直刺苍穹。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25日,就在我国第一颗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三号”在轨运行投入使用6年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美国铱星(双星)、“长四乙”一箭双星、“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中星22”通信卫星、第一颗“资源二号”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香港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中卫一号”通信卫星“、鑫诺一号”通信卫星、美国铱星(双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香港亚太一号”通信卫星“、澳大利亚B3”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香港亚太二号”通信卫星、“香港亚洲二号”通信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中星-22号A通信卫星、一箭双星、鑫诺二号通信广播卫星、军用通信与导航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之情况。  相似文献   

15.
卫星和飞船的全程跟踪测控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监控卫星或飞船的地面测控站点的建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对不同的运行轨道的讨论,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神州七号飞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和验证,得出了实际数据基本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曹来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8):F0002-F0002,172
阐述了我国在抢占太空制高点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介绍了2004年我国8次发射长征运载火箭,将10颗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送入太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卫星通信应用从固定地卢、通信扩伸至移动通信的趋向;详细说明了空间卫星从传统的对地静止轨道发展至新设想的低轨道和中轨道的过程,对中、低轨道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具体情况加以比较分析,作出综合评述;最后扼要介绍了利用卫星的全球个人通信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并表明卫星通信在“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中具有与光纤通信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成功发射第1颗风云气象卫星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两代四型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8颗卫星在轨业务运行,已形成极轨和静止2个系列气象卫星的组网观测体系,实现了气象卫星系列化、业务化自主发展。风云气象卫星整体实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有力支撑了气象防灾减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介绍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卫星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天气监测、气候和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农业遥感监测和“一带一路”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展望了风云气象卫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