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可通过多途径影响CD4+T细胞的应答,增强CD8+T细胞介导的抗HIV/SIV作用,具有潜在的抗HIV/SIV的临床应用前景。血清IL-21水平测定有望作为确定HIV感染者AIDS病程以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反应的重要免疫学参数。近年来关于IL-21免疫调节HIV/SIV感染者T淋巴细胞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HIV-1的种间传播路线与范畴进而发现有效的控制物,选取灵长类天然抗病毒因子APOBEC3家族的22种蛋白(以A3G为主)与17例灵长类线粒体(mtDNA)全基因组序列做进化分析研究.结果一致显示除黑猩猩(Pan troglodytes troglodytes,以下简称Pan),大猩猩(Gorilla)以外,猩猩(Pongo)中的某些种也可能是HIV/SIV的贮主或宿主,值得从实践中有目的追溯.不同种属A3G蛋白活性位点与Zn^2+结合位点的3D结构比较结果显示人与其他灵长类物种极为相似,预示着A3G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是非常保守的.人的APOBEC3蛋白有A~H7种,对它们的活性位点和Zn^2+结合位点进行3D比较,hA3B与hA3G的重合度最好,hA3B不会被HIV-i的Vif作用与降解,提示进一步探讨hA3B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控制HIV-1的感染与传播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HIV/AIDS是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HIV/AIDS流行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呈多样化,流行因素仍然广泛存在。本文用社会聚合性理论以及保障权利的方法分析HIV/AIDS流行因素,充分认识HIV/AIDS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联性,预防控制艾滋病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回归分析的HIV/AIDS传播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由于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目前又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而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根据文中所指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艾滋病的传播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化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凤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3):411-412
技术进化是技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技术进化实质上就是对其进行描述的标度数量的增长并发生质的提高过程。首先阐述了技术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分析了技术进化的历程,给出了技术进化的标度,从量的视角探讨了技术进化的动力模型,同时对技术进化过程中的突变进行了定量分析。为技术进化的数量研究,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经。 相似文献
6.
从野生禽类鹧鸪的喉气管拭子中分离到1株冠状病毒,命名为Partridge/GD/S14/2003(简写为S14).通过RT-PCR扩增、克隆测序获得了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AY646283),序列经DNAstar分析发现,S14毒株与肾型毒株JX1-99,TJ2-96 S1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94.6%和93.4%,并且该毒株的S1基因还和QXIBV,LX4株也存在高度亲缘性,分别达到85%和84.3%,同时对S14 S1基因BLAST时发现只有上述毒株和S14有高度同源.由此推测该鹧鸪分离株S14的进化可能与IBV肾型和腺胃型病毒存在一定关系.序列分析表明,S14毒株与GenBank中注册序列QXIBV,LX4的S2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97.2%和90.6%,都处于Ⅱ群.M基因系统进化树研究发现,S14处于Ⅲ群,与SAIB20,GD698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90.6%和90.2%;而与其S1,S2基因同源较高的BJ,QXIBV株,M基因的进化关系却较远.N基因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Ⅰ群毒株可能为H52和Gray株发生重组的结果,Ⅱ群毒株可能为H120和D1466等毒株重组的结果,而S14株处于Ⅲ群,其N基因与QXIBV高度同源,达到95.7%,Ⅳ群为肾型分离株.而与其M基因亲缘性最近的SAIB20,GD698则分处Ⅰ,Ⅳ进化群. 相似文献
7.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的特征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好氧反硝化菌,命名为菌株HN.分离菌株呈革兰氏染色阳性,为球状或杆状,菌落颜色显橙红色.该菌株以硝酸钠为氮源时,进行好氧反硝化作用.能以乙酰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它的部分长度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HN与Rhodococcus ruber的16SrDNA序列具有99%相似性.实验采用PHYLIP程序对该菌株与报道菌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得到近三年来某市娱乐场所中性工作者(女)总数、HIV/AIDS总数等资料数据,用传染病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HIV/AIDS动力学模型,用Mathematic软件模拟得到了目标人群(为该市娱乐场所涉性活动人群)总数曲线,用MATLAB数学软件求得解曲线,预测出目标人群中以后10年HIV/AIDS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波分析的进化谱及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riestley提出的基于小波分析进化谱理论基础上,对改进进化谱估计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重点分析了小波分解的尺度与信号时变趋势和分辨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根据信号时变特征和分辨率要求确定合理的小波分解尺度。其次,讨论了权函数对进化谱估计能量泄漏现象的影响,指出了选用Hanning窗等作为权函数可以有效地抑制谱泄漏现象。仿真及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与理论分析的结论一致。根据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来估计非平稳信号的进化谱可以得到更高精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孙红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14(4):30-35,54
针对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中付费电视观众数量增长缓慢的情况,将观众选择与不选择付费电视看成大规模进化博弈问题,根据进化博弈中复制动态模型的分析方法,以施拉姆或然率作为收益值,建立复制动态方程,确定稳定状态和进化稳定策略,分析数字付费电视观众的比例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1.
系统发育分析在古DNA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介绍了系统发育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各种构树方法的统计学基础,阐述了各种分析方法在古DNA数据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系统发育分析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以及古DNA研究的不断发展对其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极深海沉积物中嗜冷细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极白令海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9株嗜冷细菌,通过测定16S rDNA序列对它们进行了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并且与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沉积物中分离的嗜冷细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北极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细菌主要属于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此外还有少量的α-变形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在γ-变形菌中主要的菌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与西太平洋“暖池”区沉积物中的嗜冷细菌的比较分析表明,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在两个海域中普遍存在,而希瓦氏菌属的分布则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相同菌属但来自北极和西太平洋海域两个不同环境的嗜冷细菌在系统发育树中的位置都相对独立,有的还形成了独立的分支,说明其分子进化过程可能受到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Cytb基因序列探讨蝽类部分昆虫的系统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金霞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62-67
通过对蝽总科18种昆虫线粒体DNA细胞色素6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比较其同源性,统计密码子使用频率并应用生物学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在获得的432bp序列中,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4%,18.8%,31.8%和12.0%,表现出强烈的AT偏向性.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采看,第3位点的A+T含量较高,达到83.6%.谊序列片段中共有215个核苷酸位点发生变异(约占49.8%),种间变异较大.在氨基酸组成上,共编码144个氨基酸。其中有47个发生变异。变异率为32.7%.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转换略多于颠换.以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为外群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荔蝽、盾蝽作为独立的科与蝽科并列,滴蝽从蝽亚科划出归属于舌盾蝽亚科,但蝽科内各亚科间及蝽亚科各族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南京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抗氧化功能胞外多糖的细菌菌株JS-1.菌株JS-1的生长范围较宽,中性至碱性环境,以及25~3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可利用蔗糖、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和麦芽糖作为碳源,能很好地利用有机氮和硝态氮.部分长度的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JS-1与Enterobacter属同源性为99%,最终将菌株JS-1鉴定为Enterobactersp..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Logistic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性质进行了推导和研究,然后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另外对Logistic模型在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克隆测序的方法测定了椴树科Tili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和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 21种以及外类群蔷薇科4种植物的叶绿体trn L-trn F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3科44个代表种的trn L-trn F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推测分析椴树科、梧桐科和杜英科科间和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①文定果属Muntingia构成一个独立于梧桐科和椴树科的分支,具有较高bootstrap的支持率和后验概率,表明建立文定果科Muntingiaceae具有合理性;②滇桐属Craigia与梧桐科翅子树属Pterospermum、肖槿属Thespesia、苹婆属Sterculia、可乐果属Cola、梧桐属Firmiana和银叶树属Heritiera的关系密切。支持将滇桐属归于梧桐科的观点;③杜英属Elaeocarpus和猴欢喜属Sloanea均为杜英科的主要成员,应归于杜英科;④椴树科、梧桐科和杜英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特别是,椴树科和梧桐科的关系非常密切,两科并没有构成两个独立的单系群,而是形成复系群。 相似文献
17.
云南边境某地区HIV/AIDS感染者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云南边境某地区HIV/AIDS感染者现状,为有效预防HIV/AIDS播散和关怀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分析方法,对某边境地区121名HIV/AIDS感染者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1名HIV/AIDS感染者中,男性82人,占67.76%;傣族105人,占86.78%;19~45岁111人,占91.73%;非婚性接触等不明确因素感染66人,占54.55%;有静脉注射吸毒史42人,占34.71%;傣族村社未发现歧视感染者人群。结论:年龄在19~45岁之间的傣族男性是该地区HIV感染的主要人群;性接触是感染HIV的主要途径;隐性感染人群数量较大,傣族人群在行为上对HIV/AIDS感染者的歧视不明显。 相似文献